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泰國人的祖先是百越族支系滇越人,自古居住在與我國接壤的中南半島北部,後來沿著湄公河遷徙到中南半島的平原地區。唐宋時期,我國稱泰人地區為“白衣”或者“百夷”,到明朝時期,則稱“暹羅”。

素可泰王朝(1238-1438)

13世紀前,湄公河流域的泰人處於部落國家割據狀態,主要有庸那迦國、帕耀國、哈利奔猜國、羅斛國、差良國等眾多部族小國,它們都處於高棉人的吳哥王朝(柬埔寨前身)控制之下。13世紀初,西邊的撣族入侵庸那迦國城邦柴普拉坎,居住此地的泰人被迫遷移,一部分向素可泰地區發展,於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國,另一部分向南發展,於1349年建立阿瑜陀耶王國(又名大城王國)。

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素可泰遺址公園

1238年,吳哥王朝控制下的邦央泰族首領邦克朗豪聯合其它泰族城邦,攻下吳哥王朝的素可泰城,建立起以泰族為主體的素可泰王國。“素可泰”的泰文意思是“快樂的開始”,寓意泰人擺脫了高棉人的控制,開始快樂的生活。此時的素可泰王國只控制素可泰周邊地區,邦克朗豪之子蘭甘亨繼後,素可泰王國迅猛擴張,發展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

蘭甘亨碑文記載:他向東征服的土地到沙拉鑾、頌奎、鑾巴賽,直到湄公河岸的薩卡,並且遠達文佔(萬象)、文坎始標國界。他向南征服的國土到空提、布拉潘、布雷克、素旺蒲迷、叻丕、碧武裡、是貪瑪叻,瀕臨大海為界。他向西征服的國土包括佐德城、板城、洪薩巴蒂,直到海邊為界。他向北擁有布萊城、曼城、因城、布魯亞城,越過湄公河,遠達孟查瓦。

蘭甘亨不僅軍功卓著,他還是位出色的政治人才。他創立了軍政合一的制度,規定成年男子必須入伍,戰時打仗,閒時生產,以此保證素可泰王朝強大的軍事實力。蘭甘亨命人在高棉文字基礎上創造出泰文,並在國內推廣使用。蘭甘亨還從中國引進製陶工藝和人才,大力發展素可泰王朝的瓷器產業,逐漸形成頗有名氣的宋卡洛瓷器,並遠銷菲律賓、日本等地,為素可泰王朝帶來豐厚利潤。

蘭甘亨的豐功偉績贏得了泰族人的尊敬,被人們尊稱為“蘭甘亨大帝”。蘭甘亨大帝去世後,素可泰王朝分崩離析,各個屬國紛紛脫離控制。素可泰王朝逐漸被南邊崛起的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所取代。

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素可泰古城位置


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1349-1767)

阿瑜陀耶王朝的開創者拉瑪鐵菩提,是南遷的柴普拉坎王室後代,他長大後迎娶了素攀那蒲米太守之女,並於1344年繼承岳父職位。摩揭陀語“素攀那蒲米”即泰語“烏通”,意思為“金地”,國此拉瑪鐵菩提被稱為烏通王。1349年,遷都阿瑜陀耶城的烏通王宣佈獨立建國。“阿瑜陀耶”的泰文意思是“不可戰勝之城”,華人則稱之為“大城”。

大城王國建立後,不斷對外擴張,逐步統一了泰南地區,與素可泰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1371年,大城王朝舉兵攻打素可泰王朝,素可泰王朝淪為大城王朝的附屬國,到1438年素可泰作為一個省份正式併入大城王朝。大城王朝的擴張,引起清邁國王的警惕,兩國之間展開長達300多年的戰爭,直到1775年鄭信大帝在位時期,清邁才被併入泰國版圖。

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大城王朝遺址

1353年,大城王朝乘吳哥王朝內亂之際,攻陷吳哥都城。次年,遭到吳哥王朝反擊,但還是佔領了吳哥西部部分領土。後來,吳哥都城數次被大城王朝攻破,損失慘重。1484年,吳哥王朝把首都從吳哥遷到更南邊的金邊,吳哥王朝的輝煌已成過去。1595年,吳哥王朝(又稱金邊王朝)被大城王朝征服,淪為附屬國。

大城王朝雖與周邊國家戰爭不斷,但與我國關係相當不錯。據統計,在明朝時期,大城王朝出使我國達100多次,最多一年達到6次。1377年,大城王朝派王子出使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賜予“暹羅國王之印”,阿瑜陀耶王國正式被稱為暹羅國。兩國間政治互動頻繁,經貿往來也密切,大城王朝從我國進口絲綢、瓷器,做起轉口貿易,獲利頗豐;我國從大城王朝進口沉香、象牙等奢飾品。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到大城國(當時稱為暹羅)進行補給,大城國臣民非常歡迎鄭和船隊的到來,兩國人民從此建立了深厚情誼。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國東南沿海居民開始出海經商謀生,移居到包括大城王朝在內的南洋各地。

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大城旅遊地圖


華人鄭信與吞武裡王朝(1767-1782)

16世紀中葉,東籲國王莽瑞體統一緬甸地區後,與大城王朝展開長期拉鋸戰。1767年,緬軍攻入大城王朝都城,大城王朝滅亡。泰族人在華人將軍鄭信(泰國名字披耶達信)的率領下,展開收復失地的戰爭。

鄭信的祖籍是廣東澄海人。其父鄭鏞早年到大城王朝謀生,娶當地女子為妻,生下鄭信。不久鄭鏞去世,鄭信被財政大臣收養。鄭信長大後,被任命為達城的軍政長官,爵位為披耶,所以被泰族人稱為披耶達信。1767年,鄭信數次率軍反擊緬軍,大大鼓舞了泰族人的鬥志,大批民眾紛紛加入他的隊伍。同年,鄭信被眾人推舉為王,建都吞武裡,歷史界稱之為吞武裡王朝。

吞武裡王朝建立後,鄭信繼續領導民眾抗擊緬軍和討伐地方割據勢力。由於清緬戰爭的原因,緬甸大軍撤回緬甸,鄭信不久便統一了暹羅地區。

泰國人民對鄭信非常敬仰,尊稱他為吞武裡大帝,在曼谷吞武裡廣場建起“鄭皇達信紀念碑“供人瞻仰,並把每年的12月28日定為“鄭皇節”,以示對這位英雄的懷念。

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鄭信雕像


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1782-今)

1782年,吞武裡王朝的創建人鄭信去世,鄭信手下部將昭披耶·卻克里(原名通鑾)繼位,開創了卻克里王朝,又被稱為曼谷王朝。他非常崇拜大城王朝的創建者拉瑪鐵菩提,所以給自己的封號為“拉瑪鐵菩提”,被歷史學家稱為“拉瑪一世”。

雖然吞武裡王朝的創建者鄭信大帝去世了,但他在泰國人民心中的地位很高。拉瑪一世為了表示繼承鄭信大帝的事業,給自己取了個華文名字“鄭華”,並用“鄭華”的名字和清政府往來,此後的歷任國王都沿用了這個習慣。

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曼谷大皇宮

泰國曆史講完了,小夥伴們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附:泰國朝代更迭及國王世系圖

世系圖說歷史:泰國800年王朝更迭史,華人鄭信備受泰國敬仰


參考文獻:

《泰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