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濤:天津中學老師被撤職,一場輿論裹挾的狂歡

快,太快了。

快的讓人害怕,這場聲勢浩大的全民輿論討伐,些許帶著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種陳年的味道,卻縈繞幾十年。

時間回到三天前。

2021年2月25日,一段錄音在網上炸了鍋:天津一名老師在課堂上的發言,被一名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偷偷錄音,並上傳網絡。

26日,網上的各種討伐、批判的文章就已經鋪天蓋地,老師已經被停職。

27日,有消息已經傳出,該名老師被取消教師資格。

李振濤:天津中學老師被撤職,一場輿論裹挾的狂歡

三天的時間,一名曾經多年被評為優秀的老師,就這樣離開了講臺,這對於一名老師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因為一個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其他想好好學習的學生們失去了一個優質的老師,而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未來中考受到影響,那麼,這個責任又有誰來承擔,那對於這些想好好學習的同學們,公平嗎?

真的是很氣憤,但又很悲哀。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女主李雪蓮為了生二胎,並且還想多分一套房子,因此,跟丈夫假離婚。離婚的時候丈夫淨身出戶(為了分房),兒子歸丈夫(為了要二胎)。

誰料到,離婚之後沒幾個月,丈夫就跟其他女人結婚了。李雪蓮非常憤怒,於是跑去法院起訴,想讓法院判之前的離婚無效。

結果當然是敗訴。

然後她又大晚上跑去堵法院院長,說當時負責案件審理的法官收了自己的一串臘肉,屬於貪汙。

接著,跑到縣政府門口攔住縣長的車子喊冤。

結果也是無果。

注意,這過程中,儘管她屬於無理的一方,但各級官員對她的態度一直都是不錯的。

於是,李雪蓮回去弄了一把刀,先找到自己弟弟,讓他幫著自己殺掉前夫,未果。又找到一直對自己有意思的屠夫,想用自己的身體來換取屠夫的出手,本來人家屠夫已經答應幫她殺人了,可奇葩的是李雪蓮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死亡名單——上面從縣長、到法院院長、到法官,一大串的名字。

李振濤:天津中學老師被撤職,一場輿論裹挾的狂歡

屠夫蒙了。

自然不肯,他是想要跟李雪蓮那個,可這也太難了。

最後,李雪蓮“不得不”開始了他的上訪之路,這條路就是她的一輩子。

期間,因為她的上訪,從市長到縣長,到法院院長,全部被免職。

而多年以來,因為她這個事情,續任的各級幹部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常年安排人到她家做思想工作,每次兩會的時候都心驚膽戰。

故事的結尾,她一路終於衝到了北京,而此時卻傳來自己的前夫已經去世的消息。

故事是藝術的展現形式,而藝術源自於生活、高於生活、抽象於生活。

我們不否認,在現實中的確存在著一些處理不公的情況而引發上訪,但也不能排除,的確存在著像李雪蓮這樣的越格要求無法得到滿足的群體。

在這過程中,起點是一個個體自己的事情,而引發的卻是更多人的命運改變。

在電影的結尾,李雪蓮在北京車展附近開了一個小飯館,偶遇當年的縣長——因為她而改變了命運的那個人。自從被免職,就回老家開辦了一個木材加工廠做生意。

兩個人相對而望,表情複雜。

李振濤:天津中學老師被撤職,一場輿論裹挾的狂歡

整個故事中,有人做錯了什麼事情嗎?那些被免職的官員,儘管從高要求的標準上來說,他們沒有能夠更好的處理好這個事情,但是,從基本的法律、道理層面,他們並沒有什麼錯,並且,在面對李雪蓮的時候,也是非常非常的客氣,儘量的想辦法。

但是,就這樣,這些人的命運就都被改變了。


在這次的輿論狂歡中,貌似主角是這名老師和學生,但其實,所有人都會牽扯其中,無一倖免。

貌似今天置身事外的口誅筆伐,也許,當蝴蝶扇動了翅膀的時候,多年以後才能品嚐到苦果。

為什麼?

我們試想一下:

後面接替的老師會是以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再繼續帶這個班?謹小慎微、戰戰兢兢?你不愛學習,那好,我講我的,我也不說你,你就這樣吧?

那其他同學呢?你們在面對違反課堂紀律而不站出來維護自己利益的時候,此時就應該承擔課堂紀律敗壞的後果,承擔自己沒有一個良好學習氛圍的後果。

你們的家長在這個時候沒有站出來說句公道話,那就也陪著你們一起承受。

換一個場景:在大街上看到違法犯罪的時候,你們會站出來嗎?在地鐵上看到有不文明的行為,你們會站出來制止嗎?

那麼,這與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有什麼區別呢?

然後,整個老師這個群體也會因為這個事情而多了一份謹小慎微,每個學生、每個家庭也都會在冥冥之中的因果緣分中有所牽扯。

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只有運動。

這是我們在高中時候就學過的概念。

同理,沒有絕對的黑與白,有的只是灰度與模糊。

我們誰敢保證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每件事情都按照最高標準來執行,注意,我說的是每一件,根本不可能!只不過沒有站在聚光燈下。

但,如果,因為一句話而導致如此沉重的處罰,如果角色轉換,每個人都成為這名老師,此時的心理又會作何感想?!

與此同時,網上的語言暴力已經逐步升級,從批評評價、到人身攻擊、到辱罵、再到咒罵……

退一萬步,假設這些網絡語言背後的每個人都是老師,都站在旁邊指指點點,那麼最好照照鏡子,此時的嘴臉是什麼面目。

此時此刻,問問那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當初你錄音上傳的時候有沒有預見今天的結果?是不是覺得後來事情就已經失控了呢?多年以後,回想此事,你作何感想?

其他同學有沒有後悔當時沒有站出來呢?即便退一萬步來說,老師這件事情做的些許不妥,但對你們如何呢,心理自然有數。

作為一個基本的人情關係來說,你們有沒有站出來說句公道話、說一句客觀的話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書都讀到哪裡去了呢?

真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