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大多數人,如果貪杯好色,很容易就猥瑣了,但有少數人,即使貪杯好色,卻仍舊風骨秀聳。

陳洪綬乃天縱之才,生逢朝代更替鉅變,一生不得志且放浪形骸隨波逐流,寄情書畫,筆墨長流天地間,晚明是一個星空燦爛的時代,他如董其昌一樣也是一個百代標程的巨匠。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歌詩圖

款識:遲洪綬畫於溪亭。

—— 陳洪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明 陳洪綬 作品


大多數人,如果貪杯好色,很容易就猥瑣了,但有少數人,即使貪杯好色,卻仍舊風骨秀聳。


這些人將傷感與驕傲刻在骨頭裡,依靠才華與節氣,終於讓每一次縱慾都乾乾淨淨,每一次醉酒都清清醒醒。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明 陳洪綬 簪花持杖圖


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浙江諸暨人。他是中國17世紀最偉大的人物畫家,被譽為“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


當我們以敬佩的態度為其藝術成就所折服的時候,也在他身上找到了因功名不成,痛苦無處排遣,從而寄於詩酒聲色、寄於狂放的行為舉止。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陳洪綬 來魯直夫婦像


懂女人 愛女人的畫家


陳洪綬十七歲娶來氏為妻。來氏是大家閨秀,性格溫柔賢淑,還接受過文化教育,能夠吟詠詩詞,而且她沒有嬌小姐的習性,頗懂得勤儉 持家,所以兩人婚後相處和諧,感情一直很好。(《宣統諸暨縣誌》卷六十“來氏幼承家學,能詩,清閨唱酬,頗饒韻致。”)生有一女,取名道蘊。陳洪綬二十六 歲,來氏病逝,陳洪綬悲悽欲絕。


二十七歲,經人介紹,娶杭州衛指揮同知韓君之發為續絃。韓氏亦工詩,兩人婚後感情很好,在陳洪綬北上京城期間,兩人詩書往來,抒發相互懷念與慰藉的深情,這些都有詩為證。韓氏婚後,先後生了六子二女。


四十六歲,陳洪綬在揚州逗留期間,娶了胡淨鬘為侍妾,胡淨鬘也工詩畫,擅花鳥蟲草,筆致工麗,後兩人同回故鄉,曾合作花卉冊頁傳世,淨鬘還指導陳洪綬長女陳道蘊學畫,“講究六法”。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明 陳洪綬 泛舟撫琴圖


二十三歲那年,,在美麗的西子湖畔,發生了一件令陳洪綬難以忘懷的事情:貌美如花的名妓董飛仙騎著嬌豔的桃花馬,帶著親手剪制的質量上乘的生綃,找到了陳洪綬,乞求為她畫一幅蓮花。


後來陳洪綬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次竟然還夢到了這個令人銷魂的美人,於是他又寫了一首《夢故妓董香綃》:


長安夢見董香綃,依舊桃花馬上嬌。

醉後彩雲千萬裡,應隨月到定香橋。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明 陳洪綬 眷秋圖


四十二歲了。他與好友張岱在杭州斷橋邊飲酒賞月,結果又惹來一段風流韻事。其中的細節在張岱的《陶庵夢憶》中記錄著:


岸上有女郎命童子致意雲:“相公船肯載我女郎至一橋否?”餘許之,女郎欣然下,輕紈淡弱,婉瘞可人。章侯被酒挑之曰:“女郎俠如張一妹,能同虯髯客飲否?”女郎欣然就飲。移舟至一橋,漏二下矣,竟傾家釀而去。問其住處,笑而不答。章侯欲躡之,見其過嶽王墳,不能追也。


酒後失態,跟蹤女郎。這情景,活脫脫像現在的男生追女生,但放在古代,且已年過四十,陳洪綬的膽子也確實夠大的了。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陳洪綬 執扇仕女


喜好女色,這是古代許多放浪文人的通病,據說陳洪綬是“生平好婦人,非婦女在從不飲;夕寢,非婦人不得寐”。好色,也成為他藝術的催生劑。


陳洪綬畫名響亮之後,有一個怪脾氣,只要歌妓向他求畫,他總是爽快應允。當時人們曾傳,“人慾得其畫者,爭向妓家求之”。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荷花雙蝶圖


清軍入關時,陳洪綬在浙東被擄,“急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以酒與婦人誘之,畫。”酒和女人,在陳洪綬看來並不有傷他的自尊和人格。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陳洪綬作品


他對於那些豪強有勢力的“客”要買他的畫,無論怎麼恭敬,或施以強暴,他都“雖千金不為搦筆”。據說有一次,一個大官把陳洪綬騙進船裡,說是請他鑑定宋元人書畫。


船開行後,就拿出絹素強請他作畫,陳洪綬大怒,謾罵不絕,並準備跳水自殺,表示堅決拒絕。那大官弄得很沒趣,只好作罷,後來又轉託他人代為求畫,陳洪綬“終一筆不施也”。


雖然陳洪綬喜好女色,但他對前後兩妻一妾始終抱有真摯的感情。來氏病逝六年後,他還念念不忘來氏的忌辰,寫了兩首《懷亡室》詩,來抒發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一)

誰求暗海潛英石,琢個春容續斷絃,

明知方士今難得,如此痴情已六年。


(二)

衰蘭摧蕙護昭陵,一望驅車便遠行,

遙憶忌辰誰上食,蒼頭小婢奠葵羹。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陳洪綬作品


陳洪綬能詩文,善書畫,山水、花卉、人物皆佳,尤以人物畫成就最高。與崔子忠齊名,時有“南陳北崔”之稱。後與藍瑛,丁雲鵬,吳彬合稱“明末四大怪傑”。 筆法古拙挺秀,造型富於誇張,具有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著有《寶綸堂集》。


他所畫的人物,體格高大,造型怪誕,令人捧腹。


人稱三百年沒有他這樣格調的筆墨,故明清之際,摹仿陳洪綬的畫家多達數千人,其作品和技法也遠播朝鮮和日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陳洪綬 阮修沽酒圖


要說陳洪綬可愛純真的一面,那就是喜歡搞怪,就算是畫男子,也給男子頭上或手上等部位添幾朵花,就連水滸中的插畫也不例外。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明 陳洪綬 米顛拜石圖


陳洪綬雖然好色,卻仍舊風骨秀聳,更是每一次感情的迸發伴隨著藝術的轉變與昇華。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在“化”境中不斷提煉。成為中國繪畫史上引人矚目的一代大師。直到近代,他的作品還受到魯迅的極力推崇。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生命清供

文/朱良志


陳洪綬似乎只對永恆感興趣,他的目光正像他畫中的主人一樣,手持酒杯,望著遠方,穿過紛紛擾擾的塵世,穿過迷離的歲月,穿過冬去春來、花開花落的時光隧道,來到一片靜寂的世界。在這裡,青山不老,綠水長流,芭蕉葉大梔子肥,這裡的一切似乎都靜止了。滄海莽莽,南山峨峨,水流了嗎,又未曾流,月落了嗎,又未曾落。


清代詩人龔自珍說,作詩應兼得於亦劍亦簫之美,他說自己“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劍在放曠高蹈,沉著痛快,有唐詩僧貫休“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詩中的氣勢。簫在哀婉幽咽,柔情似水。如石濤詩云“玉簫欲歇湘江冷,素子離離月下逢”,有一種悽絕的美。亦劍亦簫,化慷慨為柔情,轉悽婉為高曠。此情此境,易水之濱送別開荊軻,在白露蕭蕭之時,作生離之死別,高漸離擊築聲起,荊軻舞劍哀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其中意味有以當之;項羽兵敗垓下,四面楚歌,在月黑風髙的晚上,中軍帳內,項羽訣別虞姬,“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歌在冷月下回響,其中意味有以當之。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若說到畫,明末清初畫家陳洪綬最得亦劍亦簫之妙,他的畫可以說是筆底項羽,畫外荊軻,幽冷中有劍氣,放曠中有簫心。陳洪綬 (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晚年又號悔遲等,浙江諸暨人。畫中多狂士,陳洪綬就是一個狂者,他少負才情,不到二十歲畫名就享譽大江南北。他一生沉於酒,溺於色,遊弋於詩,更著意於畫。他一雙醉眼看青山,其人其畫都以一個怪字著稱於世。明亡後,他越發癲狂,時而吞聲哭泣,時而縱酒狂呼,時而在山林中奔跑。他的畫也更加怪誕,更加誇張,也更加幽微。


他生當明清易代之際,早年為著名學者劉宗周入室弟子,生平與祁彪佳、祝淵、黃道周、倪元璐等耿耿有骨氣的士人相交。明亡後,他雖沒有如祁彪佳、倪元璐等以一死全身報國,卻選擇了落發為僧的道路。但寂寞的叢林生活何嘗能安頓他的狷介和狂放,何嘗能平滅他心中的痛苦和愁悶。他將一腔愁怨、滿腹癲狂,都付與畫中詩裡。他的藝術中滿溢著這樣的憤懣不平之氣和狷介放曠之懷,似乎有一種說不完的心事在其中搖盪,似乎有無窮的力量在其中奔突。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痛飲離騷圖


《痛飲讀騷圖》,絹本設色,現藏於上海博物館,作於1643年孟秋,在明代滅亡的前夕,那個風雨飄搖的時光。時陳洪綬在北京,入國子監,親眼目睹時世之黑暗。黃道周平臺直陳當時奸佞之臣當道,崇禎大怒,後將其下刑部大獄,而滿朝文武不敢言,只有遠在漳浦的國子生塗仲吉一人為此申冤。這件事對陳洪綬觸動太大,他給友人的信中談到此事,為自己的碌碌無為痛苦不堪,於是憤然離開京城。此圖即作於舟泊於天津楊柳青之時。上有款題:“老蓮洪綬寫於楊柳青舟中,時癸未孟秋。”

此圖畫一人於案前讀《離騷》,滿目憤怒,而無可奈何。石案兩足以湖石支立,案上右有盆花,青銅古物中插梅、竹兩枝。主人一襲紅衣,坐於案前,右手擎杯,似乎要將酒杯捏碎,杯為滿布冰裂紋的瓷中名器。左手扶案,手有狠狠向下壓的態勢,面對打開的書卷,分明是強忍著內心的痛苦。兩目橫視,鬚髯盡豎,大有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氣勢。紅衣與畫面中的古物形成強烈反差,似乎要將畫面攪動起來。在此壓抑的氣氛中,溶入爛漫的色彩,從而將沉著痛快的“痛”表現出來。老蓮之人所難及處,往往正在這微妙處。他的詩心既微妙,又放曠。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東晉時大將軍王敦是一個豪放之士,他每每飲酒,不經意中,總是喜歡呤誦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邊吟邊以如意敲打唾壼,唾壼邊都被打缺了。而老蓮這幅畫中長案上鐵如意放在左側,正暗含擊碎睡壼的沉鬱豪放之意。

《離騷》,詩名的意思是“離憂” ——遭遇憂患。《離騷》在中國,是憂憤壯懷的代名詞。東晉大將軍王恭說:“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前人又有“上馬橫槊,下馬作賦,自是英雄本色;熟讀《離騷》,痛飲濁酒,果然名士風流的說法。老蓮的這幅畫以痛飲讀騷為意,抒發沉鬱頓挫的憂懷。清初畫家蕭雲從曾畫《離騷經圖》,他有跋文稱:“秋風秋雨,萬木凋搖,每聞要妙之音,不覺涕泗之橫集。意思正與此同調。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此圖本為康熙年間孔尚任(1648-1718)所珍藏,孔尚任是《桃花扇》的作者,他是當時有名的詩人,生平與石濤、王原祁、王石谷、梅庚、查士標等畫家過從密切,尤善繪畫鑑賞。他雖為朝廷重官,心中卻對舊朝有濃厚的思念之情。奔波於仕途,並沒有鈍化他的生命體驗。1690年他在京中琉璃窯得此軸,次年重陽題寫此卷,其中有“光陰迅疾,白鬚日新,對畫上人只增感慨耳”之嘆。1693年除夕又題一跋,書有二絕:“白髮蕭騷一卷書,年年歸與說樵漁。驅愁無法窮難送,又與先生度歲除。爐添商陸火如霞,供得江梅已著花。手把深杯須爛醉,分明守歲阿戎家。”跋中稱與此畫晨昏相對三年有餘,除夕至,童子欲以他畫易之,“餘不忍也,仍留守歲”,他與此畫一同“守歲”,度過顛簸之歲月,將息難平之情懷。1698年重陽,他重裱此畫並題。最後一跋作於1699年重陽。三度重陽,一度除夕,東塘反覆題此畫,“兀坐空堂”,鬱郁對圖,撫今思古,不禁悵然,《痛飲讀騷》的壯懷給了他力量,其中深寓的沉鬱和憤懣,又成了他的性靈知己。

如果說《痛飲讀騷圖》,側重展示的是陳老蓮的劍氣,那麼,甲申(1644)明亡之後,他的畫中更多地傳達的是簫心,是悽婉的心靈迴旋,是絕望的心靈把玩。他的很多作品都有一種寂寞無可奈何的氣氛,格調清冷,風味高古,不近凡塵。陳撰(1678—1758)說他的畫“古心如鐵,秀色如波。彼復有左右手,如蘭枝蕙葉,乃有此奇光冷響”,頗中肯綮。古淡和幽秀是老蓮畫風的兩極。在古淡中出幽秀,使古淡不溺於衰朽;在幽秀中存古淡,幽秀而不流於俗氣。脫略凡塵,高翔遠翥,將人的心靈拉入荒荒遠世。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閒話宮事圖


《閒話宮事圖》(瀋陽故宮博物院〉,未系年,從筆墨特點看,當作於老蓮的晚年,是明亡後的作品。這幅作品畫的是東漢末年的一個故事,漢平帝時的伶元是一位音樂家,曾做過淮南丞相、河東都尉,其妾樊通德熟悉成帝時趙飛燕在宮中的故事,伶元根據她的敘述,作《趙飛燕外傳》傳世。此圖畫伶元與樊氏在一起閒談昔日宮廷往事的場景。所謂“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正是此畫取意所在。本是一個香豔故事,老蓮卻從中抽繹出生命的思考。畫中女子手捧書卷,石案上一剪寒梅怒放。石案的一側伶元手按古琴,琴在匣中,而其神情莊重,目視遠方。往日的煙雲似從他的眼中飄過。此乃老蓮生平不可多得的佳作。畫與老蓮晚年所作的《乞士圖》等相似,構圖極簡略,風味極淵淨高古。沒有背景,沒有輔助的陳設,只有一案橫陳,兩人相對。琴未張,而觀者似聽到無邊幽怨之聲迴盪;口未開,似說盡前朝舊事。哀婉的音聲從畫面中溢出,一切都不可挽回的逝去,一切都在西風下蕭瑟,剩下的是無邊的惆悵,和不盡的心靈迴旋。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這幅畫打動我的地方,是對生命的詠歎。陳老蓮所表現的也不僅是對舊日王朝的眷戀,我覺得注入的是對人生的把玩。時光如列車在奔馳,生命如窗外的風景一閃而過,即使是如花美眷、如醉人生,即使是位極王尊、美至天仙,都在似水流年中盪滌,惟剩下一些記憶的碎片。每個人都是人生舞臺的演出者,又是這舞臺永遠的缺席者。眼望著西風飄零,但見得荒天迥地,一份驚悸,一份留連,一份悵惋。時光無情將人拋,繁華不再是註定的,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唯一能做的是,如這位音樂家的無盡的回憶,還有讓那心靈中的寒梅永不凋零。畫中兩位人物的眼神畫得非常好,女子似沉湎在往事之中,頷首凝神靜讀,而那偉岸的伶元卻是端視遠方,有歷盡人間風煙而超然世外的情懷。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陳洪綬的人物畫構圖簡潔而寓意深刻。有一些意象反覆出現,如假山、花瓶,花瓶中所插的花也經過特別的選擇,再經過誇張和變形,突出他要表達的內涵。傳王維《袁安臥雪圖》中,有雪中芭蕉,芭蕉乃春夏之物,雪中並無芭蕉。王畫不是時序的混亂,所強調的乃是大乘佛教的不壞之理。一如金農所說:“王右丞雪中芭蕉,為畫苑奇構,芭蕉乃商飆速朽之物,豈能凌冬不凋乎。右丞深於禪理,故有是畫,以喻沙門不壞之身,四時保其堅固也。”在陳洪綬這裡,這更是凡常之事。時間和空間從來不是限制他的因素,他的畫只在乎表達自己的體驗世界。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在陳洪綬畫面中反覆出現的花瓶中,總是少不了梅花和紅葉,梅花象徵高潔,而紅葉象徵著歲月飄零,時光是這樣輕易地將人拋棄,而人卻執著地留連著生命的最後燦爛。

一瓶清供,盛著的是他對生命的感受。而花瓶往往是鏽跡斑斑,它從蒼莽中走來。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聽呤圖


現藏於揚州博物館的《聽呤圖》,未系年,款“老蓮洪綬”,當為畫家逝世之前不久的作品。這類畫一視即為“老蓮造”,自有生人以來,未有如此般之作也。其中滾動著桀驁、勃鬱和頓挫,正所謂才華怒張,蒼天可問。圖畫兩人相對而坐,一人呤詩,一人側耳以聽。清呤者身旁,有一片假山形狀奇異,盤旋而上,上如懸崖,絕壁中著一暗銅色蝕的古器,中有梅花一枝,紅葉幾片。一般來說,紅葉在秋末,寒梅開在冬末早春,這裡卻放到了一起。聽者一手拄杖,一手依著如龍游走般的樹根。畫風高古奇崛,不類凡眼。雖有時空上的矛盾,在老蓮看來,這又何妨。眾人看世間所見之物,而他所見為世外之景。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蕉林酌酒圖


宋人有詞曰:“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陳洪綬的作品中不斷出現芭蕉和假山,如他的《蕉蔭絲竹圖》、《蕉林酌酒圖》兩圖中,將人物置入芭蕉和假山所構成的世界中。《蕉林酌酒圖》中的主人公手執酒杯,坐在山石所做成的几案前,高高的寬大的芭蕉林和玲瓏剔透的湖石就在他的身後,而那位煮酒的女子,正將菊花倒入鼎器中,她就坐在一片大芭蕉葉上,如同踏著一片雲來。他以篆籀法作畫,古拙似魏晉人手筆。


陳洪綬的作品有一種強烈的高古境界,它似乎只對永恆感興趣,他的目光正像他畫中的主人一樣,手持酒杯,望著遠方,穿過紛紛擾擾的塵世,穿過迷離的歲月,穿過冬去春來、花開花落的時光隧道,來到一片靜寂的世界,在這裡青山不老,綠水長流,芭蕉葉大梔子肥,這裡的一切似乎都靜止了,滄海莽莽,南山峨峨,水流了嗎,又未曾流,月落了嗎,又未曾落。這是一種亙古的寧靜,陳洪綬通過他的畫面切入了永恆。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他在永恆中思考著人生,人是多麼聰穎的動物,但生命卻是這樣的脆弱,似乎剎那間就消失,消失在茫茫太古之中,他對人生的慘淡有痛徹心扉的體認。陳洪綬通過他的畫面在思考人生所面臨的窘境,他浪漫地踏著一片雲來,以冷峻的眼光閱歷人間風煙,將它淡去,淡去,在永恆面前,一切都如清風屆耳。陳洪綬的人物畫不是歷史的實錄,他畫的是他的人生,他的生命體驗。他有很好的人物造型能力,卻痴迷於將人物變形,往往在處理上突出人物頭部的比例,人物的臉部幾乎沒有笑容,沒有平常人的神情,一樣的神情古異,淡不可收。人物活動的場景和現實的空間有很大的距離。他生活在自己的幻象世界中。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作為一個畫家,陳老蓮一生似乎和馨香世界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晚年他遁入空門之後。沉浸在他的藝術世界中,你會覺得,一剪寒梅似乎永遠在他的藝術世界中綻放著。這是他的畫面的常有道具,也是他人生的道具。這是陳老蓮性靈的風標,也是他的藝術的徽記。真像《紅樓夢》所說的,這位藝術家似乎吃了冷香丸。他的作品總有悽美的格調,具有冷豔的色彩。


現藏於蘇州文物商店的《水仙靈石圖》,是一幅設色畫,畫湖石背後有水仙一叢,葉片以石青敷成,花朵填以白粉,花不多不大,但卻影影綽綽,灼目而憂傷,令人難忘。青葉和白花相映,冷豔悽絕,其上有跋雲:“此花韻清冷,開與梅華倶。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陳老蓮其實就是以這“孤性客”的心態來畫這些冷花異卉的。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水仙靈石圖


又如曾為張大千大風堂收藏,今藏於四川省博物館的花卉圖冊六開,是老蓮生平最重要的花卉作品之一。這組冊頁充分地體現出老蓮“奇光冷響”的藝術風格。圖寫梅、竹、菊、玉簪等花卉,其中第四幅,構圖極簡潔,畫一銅製花瓶中插海棠一枝、竹葉數片。銅瓶鏽跡斑斑,極顯其高古之態。整個畫面古淡幽雅,氣氛冷逸。

陳洪綬非常喜歡將“當下”與“往古”對勘,將“當下”的鮮活透入“往古”的縱深中去,由此掙脫時空的束縛,著以飄逸的用思。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吟梅圖


如作於1649年的《吟梅圖》,今藏南京博物院,是其晚年精緻的作品。在畫的右下角,一個女子手捧汝窯花瓶,瓶中插著一剪梅,以蘭葉為佩。背對畫面的女子坐在假山上,身前詭異的案臺上放著筆和紙,紙面上空空如也。此時她正側過頭來,端詳梅瓶。畫中上對著畫面的是一文士,雙手緊扣胸前,眉頭緊鎖,作沉呤作詩狀。他前面是巨大的石案,案上青銅鎮紙,呈沉靜的暗綠色,銅鏽斑斑,來歷久遠,正壓著當下出現的、等待書寫的宣紙。這個銅製的小物件,像是在遊動,在當下與往古、永恆和脆弱間遊動。畫風迷離,似幻非真,如同打開一條時間的通道,“黃唐在獨”,此在淵古。畫面中那綽約的紅——石案上古器下的紅墊、由石案下透出的文士一縷紅鞋,還有作詩女子左側的矮矮的紅幾,從沉靜的、淵古的、斑駁的畫面躍出,從浩瀚的歷史縱深中躍出,此時你如同讀松尾芭蕉那首著名的俳句:


娃躍池塘中,靜滿傳清響。

你似乎聽到了歷史的迴音。此圖之吟梅,是要吟出花葉飄零的世相,還是寒中逸出的清芬;是海枯石爛的悵惘,還是性靈超越的輕盈?老蓮並沒有給予回答。

佛經中說,“法固寂然”;陳洪綬的畫有一種“聖默然”的氣氛。他在畫中不說,卻讓他的圖像所匯成的怪異世界“皎皎地說”,說著他深衷的感受。看他的畫常有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受,但一朝醒覺,卻又有如飲狂泉的感覺。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畫家的至友周亮工(1612—1672)說,陳洪綬不是一個畫師,而是大覺金仙。所謂大覺金仙,就是如佛一樣的覺者。在周亮工看來,陳洪綬遠不能以一個畫家來看,也不是一個幹練的世海中人,他是大覺,他覺悟了別人所不能覺者,或所未覺者。他的畫具有很強的裝飾味,他的裝飾目的不在於和諧,不在於美,而在於深心中的體驗。他將這個戲劇化的人生放大著看,誇張著看,他將短暫而脆弱的人生超越著看,通透著看,他睜著一雙醉眼,將一些不相干的對象撮合到一起,他憑著那份狂勁,將平常的存在扭曲,再扭曲,他將人請到他的世界中,他的世界對於常人來說是怪誕了,怎麼能不怪誕呢?凡常的人哪裡看到這樣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中,他哀怨地訴說著自己對人、對宇宙的看法,拒絕了炎涼時世,那是個擁擠的骯髒的空間;告別了大漠風煙,那是個爭鬥無窮,將人的靈性耗乾的世界。陳洪綬最喜歡畫音樂的場面,幽咽的聲音從他的畫中傳出,那是宇宙中一個覺者的清響。


陳洪綬畫作欣賞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懂女人,愛女人的“好色”畫家,果然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