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不管是打卡閱讀還是打卡背詩,家長們通過社交平臺曬出孩子學習的視頻,目的是向朋友們展示,我這麼認真輔導孩子學習,看我家孩子學得多好。從幾個月的嬰兒練習爬到高中生學習英語,都打卡。似乎只有打卡才是認可家長家庭教育方式的一種考評機制,我們以為在打卡機制下閱讀的孩子,都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恰恰相反,打卡閱讀約束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

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總有教育專家質疑打開學習的行為不好,實際上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打卡約束幫助家長培養建立輔導孩子學習的耐心,有什麼不好呢?不過,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打卡堅持也不可能給家長髮獎金,學習成績更不會因為堅持了幾十天打卡就有明顯的改善。沒有打卡約束後,家長還是經常在輔導學習中崩潰的家長,孩子還是不想閱讀的孩子,那麼打卡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1、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學習的需求

閱讀習慣的培養,對語文學習的指導意義家長們都能明白,所以重視閱讀,培養閱讀成為了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學習的需求,不是說孩子要在家長的督促下,通過打卡的形式去閱讀或者培養習慣、建立閱讀意識,而是閱讀本身是為了語文學習。

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通過閱讀擴展語文知識儲備量,建立語文學習思考模式,這是非常自然的學習態度。靠打卡來約束的,並不是學習態度而是學習行為,家長一旦不監督,失去了打卡的意義之後,孩子可能就會重蹈覆轍,照樣不會看書。我們企圖在短期內為孩子建立的學習習慣,很快就被瓦解了。因為孩子在語文學習中,沒有體會到閱讀的需求,我們每天學習課文,其實就是閱讀的過程。打卡閱讀,在小學生眼中,就像是學習負擔一般。只有我們引導學生們明白,閱讀習慣就是學習的需求時,也就可以告別打卡閱讀的模式了。

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2、 打卡是學習形式,不應該成為學習方法

我們家長都以為打卡就是學習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好、成績也好,只要能和孩子一起堅持打卡設定的天數,那就能獲得學習結果。其實,打卡閱讀,老師說過很多次了,它就是學習形式,並不是方法。閱讀的形式有很多種,親子閱讀、去圖書館閱讀、老師上閱讀課、閱讀分享等等,這些形式的核心就是讓你去看書,培養閱讀的習慣。至於怎麼看書、看什麼書才是閱讀的方法。

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當我們把打卡閱讀堪稱是語文學習的救命稻草時,它被賦予的學習能量就被無限擴大了。家長們像每天上班打考勤一樣,定點定時地給孩子錄閱讀的視頻,講故事,讀書,背詞,甚至是寫的閱讀感想,以為這樣就是培養閱讀習慣了。事實上,真正的閱讀習慣是建立在學習需求上的。孩子在飲食中,沒有喜歡吃魚的習慣,家長非要通過吃魚打卡,每週做魚的方式讓孩子吃魚,培養吃魚的習慣,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孩子會越來越討厭吃魚,閱讀也一樣,打卡閱讀帶來更多的學習效果,就是越來越討厭閱讀。

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3、 興趣培養最重要,家長按需引導

不管是哪一種學習興趣習慣的培養,家長都應按需引導。觀察孩子的學習需求,理解孩子的學習訴求,而不是一味地想當然,打卡閱讀對於有些閱讀內容來說,是值得持續性、階段性學習的,但並不是堅持打卡,每天看一本書。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打卡也不是學習考核。

打卡閱讀是約束家長,語文學習不是全勤考核,閱讀習慣是需求培養

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就是孩子的需求,引導他們建立需求,比強安在身上的閱讀標籤要重要的多。不知道家長能不能理解我的觀點,也希望大家對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中,遇到哪些問題進行探討,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