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寶和小豬哪個更“渣”

一場資本市場“”負油價”的罕見奇觀,讓“抄底”的多頭投資者一夜失魂,“原油寶”也因此上了熱搜。不過,熱度很快被小豬(羅志祥)給壓下去了。我覺得,銀行的賬戶原油和小豬都挺“渣”。

原油寶和小豬哪個更“渣”


小豬劈腿不是我關心的,我們還是來聊聊賬戶原油吧。

在歷史上,國際原油從沒有跌成負值,不少分析師事後均表示,本次事件的發生是沒有任何徵兆的,沒有人能預警的。

然而,真的是不可預測麼?2020年本就是創歷史的一年,新冠疫情爆發,美股多次熔斷、原油暴跌至歷史新低等等,均是一隻只活靈活現的黑天鵝。誰也不敢說黑天鵝不會再次來臨。

在今年中,理財投資本就應該進行安全性較高的保守投資理財為主,而不是進行期貨買賣這種風險性極高的投資活動。何況賬戶原油還有兩個“硬傷”!


賬戶原油的兩個硬傷


賬戶原油有兩個硬傷。一個是價差的成本太高。當你買賣的時候,銀行會留出點差作為它的服務費,大概在2%左右,有人說2%還可以。但你別忘了,這是期貨類產品,每個月都要有個合約轉換,也就是說一年需要至少買賣(交割)12次,這個成本就會高達24%。


還有一個就是合約轉換還會帶來價格升水的問題。比如現在油價比較低,大家都認為未來油價會回升,所以越往後的價格越貴。這意味著每次換倉的時候都是在用更高的價格買入,如果油價漲幅不能覆蓋你的成本,即使油價上漲,你還是虧的。

投資者為何不滿?


說回原油寶,飛哥相信,投資者在開戶的時候肯定是簽了相關的風險責任書的,然而,相關的風險責任書究竟有多少人會去仔細閱讀,銀行的客戶經理有無盡職地讓投資人仔細閱讀,還是隻是讓投資者快速簽字,這個需要讓廣大投資者來做回答。據瞭解,目前投資者的不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第一,買原油寶產品之前,不知道會出現負油價需要倒貼的情況,風險告知做得不好。

第二,投資者給媒體的截屏顯示,在投資前做風險測試時,有投資者被測出是平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一般厭惡高風險,投資目的是保障現有資本,獲得穩定的增值。跟目前原油寶的風險不同。

原油寶和小豬哪個更“渣”

第三,在風險控制上,中行的產品設計,未考慮非常極端的黑天鵝情況。

第四,22日保證金賬戶凍結沒有任何顯示。正常情況應該在21日凌晨完成交割,但是中行拖延到22日。有投資者在22日晚上8點轉了部分保證金進入賬戶時,中行對賬戶狀態沒有進行標識,而且將後續轉入的資金進行凍結。


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


投資理財,風險自擔這句話是近年來在投資理財市場上出現最多的一句話,即是說投資會不會虧損,是金融產品正常運作的結果,一般情況下,和銷售方、產品方均沒有關係。如果出現虧損,投資者需要對結果負責。

隨著金融市場上天雷滾滾,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不相信中小機構,而對大銀行,尤其是五大行,是迷之信任,即使是收益遠低於中小機構的,都趨之若鶩。簡單的說,投資者圖的是保險、安全。

然而,就是這份迷之信任,讓廣大投資者在面對大銀行的投資產品時缺少了謹慎,反而讓投資者踩了個大雷。


投資要充分了解產品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矛盾的爆發,始於投資者與產品方(中行)是有較大的信息不對稱的,也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投資者無法清晰認識到他們投資的產品風險究竟有多大,最大的損失有多大。

不管是專業投資者,還是普通投資者,在做任何投資之前都應該做好盡職調查,小心駛得萬年船,尤其是高風險投資。

作為普通投資者,安全性較高的投資,可以進行淺度的盡職調查即可,而風險性高的投資,除了自己需要有較為專業的金融知識進行盡調外,必要時還可以請外部第三方專業人士進行評估,而不是隻聽對方銷售人員的一面之詞,畢竟外部第三方的意見是專業且獨立的。

原油寶和小豬哪個更“渣”


原油期貨是否可以投資?


目前美油6月合約目前價格在21美元/桶左右,看起來比較便宜,估計不少投資者都在動自己的小心思。都已經那麼低啦,這回能抄底了吧?

但是不要忘了,2020年可是讓我們見證了無數的歷史,還有什麼不可能?目前這種形式下,也不排除再次出現負油價的可能。

原油寶和小豬哪個更“渣”

因為集中抄底原油,導致臨近交割沒辦法平倉,有可能還會導致油價負值。更重要的是,所謂的“抄底”,要建立在熟悉原油市場的基礎之上。


寫在最後


或許,只有謹慎的投前盡職調查才能在金融市場上挑選到真正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產品,才能儘量避免這樣的金融慘劇發生。

投資者也才能正真的做到風險自擔,只承擔自己能承受的風險。

還是那句老話,不瞭解的產品不要碰,尤其這種高風險產品,普通投資者一定要敬而遠之。要我說,這種形勢下,穩穩的在銀行買個大額存單不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