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證券殷世江:民企紓困初探

廣發證券殷世江:民企紓困初探

廣發證券殷世江:民企紓困初探

A股紓困行動仍在繼續。當前階段,各方都在不斷思索新解法,既有資管產品如何輸送活水,也有券商機構如何盤活股權質押業務、提高風控水平。目前,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紛紛完成該類資管產品的備案工作,大量機構的資金將陸續進場。

民企紓困不僅是“短期救急”,更要有“長久之效”。然而,自資管計劃成立到現在,有實質性進展的項目並沒有預想中多,就連首批加入資管計劃的頭部券商也鮮有項目落地。

今年以來股市下跌導致多隻高比例質押的股票爆倉,同時股票質押面臨強平亦催化了股市大跌。

為此,2018年11月針對民企股權質押、債務風險等問題的政策解決方案密集發佈,而中央及地方政府、市場機構、國有資本和社會資金均陸續參與進來。

對於券商來講,除了要解決上市公司的短期流動性問題,還可結合重組、產業規劃等資本運作,讓企業重回良性發展軌道,真正脫離困境。

儘管各家券商的民企紓困資管計劃已加速進場,不過計劃的進展也並不如預想中順利,目前完成落地的項目屈指可數,資金的撬動力度也還不明顯。

事實上,此次的券商“紓困”並不輕鬆,想要自掏腰包“花得值”,無論是挑選項目、政策約束還是後期的管理,券商都面臨著不少難題。

對此,多位證券業人士建議放寬思路,結合券商投行業務所長,同時適當提高持股比例等限制,以利於紓困計劃早日見到實效。

此外,在銀行和保險公司方面,雖然他們均有自己的紓困任務,但是由於風險和資管新規的考量,目前銀行和保險加入券商資管計劃的意願並不是很強烈,“首先,銀行和保險要控制風險,之前的風險太大了,所以現在較為謹慎。第二,現在的資管新規、理財新規、銀行的一些新的規則出來,對他們的資金能怎麼出、出給誰其實限制相當嚴格。”

據第三方人士表示,銀行的確有紓困任務,按照銀行的思路,還是更傾向於選擇之前有過合作的上市公司進行幫扶,但是這樣可能會使另一些企業失去機會。另外,銀行紓困項目由於需要經過繁瑣的審批流程,所以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

廣發證券殷世江:民企紓困初探

下文分享投行小兵創始人、廣發證券殷世江梳理的紓困計劃的相關部分內容:

一、民企紓困淵源

作為股票質押融出主體的券商資管與銀行資管是響應民企紓困、組建紓困基金的執行者。可查看市場上誰家的股票質押盤子做得越大,誰就越有動力組建更大金額的紓困基金。

2014年滬深兩市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待回購金額為0.34萬億,2015年翻倍,增長至0.71萬億,2016年為1.28萬億,2017年達到1.62萬億元。

這些尚未解除的質押都是實實在在的槓桿。隨著股票質押式回購新規、銀行投非標資產受限及信用債違約風險事件頻發等多重因素影響,質押率不斷持續下調。如果股價跌到警戒線,這些潛在的槓桿極有可能引發強平爆倉、踩踏效應。

而事實證明,今年下半年開始的確有不少上市公司已經被強制平倉、爆倉,許多上市公司大股東陷入流動性危機。截至2018年12月5日收盤日,全市場質押股票數約為6406億股,全市場股票質押比例平均約為16.21%,其中大股東股票質押比例中位數是60%,而大股東質押比例在99.9%以上的為202家,90%以上的為497家,80%以上的為653家。且以上公開資料顯示為場內質押,不含場外質押以及其他二押方式。不得不承認,目前國內民營經濟處在一個危機時刻。類比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美聯儲也提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接管華爾街金融機構,恢復市場信心。

但解救股票質押造成的問題,不得不考慮大股東們當年樂此不疲的股票質押用途到底是怎樣?

的確,我國民企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仍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民企股東的融資渠道相對更加狹窄,除了減持套現,就是股票質押融資、信用貸款、可交換債(適用於法人股東)、融資融券(適用於非董監高股東)等。

上市公司本身的融資渠道雖然沒有發達國家資本市場那麼豐富,但很多上市公司主業發展並不需要那麼多的貸款融資,上市公司自身造血功能如果是正常的,而股價暴跌,導致股東陷入危機,其實僅僅是大股東的問題,而與公司無關。近期關於描述民企困境的新聞報道中多次提及有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將質押股票資金用於炒房、炒股等暴力行為,股價好時一切都好,一旦股價下跌則陷入金融企業才有的反身性危機,這都是大股東加槓桿融資惹的禍。

紓困計劃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的產物,不同於收購銀行不良資產的長效機制AMC,不同於國外以債換股的穿越週期的困境基金,紓困計劃像一個“短命的變形金剛”,具體設計時間一般不超過2年,在確保了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之後,它可以退出歷史舞臺,而由一些真正長效的解決方案來維繫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二、紓困計劃模式梳理

廣發證券殷世江:民企紓困初探


廣發證券殷世江:民企紓困初探


廣發證券殷世江:民企紓困初探


三、紓困基金重點要素

1)紓困基金篩選標的:

主業突出,具備持續盈利能力;

具備併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條件;

股價較年初跌幅不低於10%,滾動市盈率(TTM)不高於25倍;

資產負債率、商譽的要求等。

2)紓困基金投資策略(參考):單隻股票不超過該票總股本5%;漲幅超10%則擇機減持,超20%則減持一半,超30%完成減持退出。

3)紓困基金收益率:要求一般確保收益不低於8%,預期投資回報率不低於10%

4)紓困基金期限:不超過2年

其中專門總結下紓困資管計劃以及保險資管產品。紓困資管計劃模式是券商資管牽頭出資20%左右的資金,結合政府國資平臺、保險、銀行等資金成立母基金,根據具體項目設立專項子基金,作為借款投入企業。券商端的產品創設,大多運用大宗交易、競價交易、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參與併購重組、定向增發等方式,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多渠道化解因流動性問題造成的風險。

以券商自有資金結合銀行、保險、資管等內外部資金及社會資金成立資管計劃,基於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遵循市場化運作機制,篩選適合的標的企業,根據價值判斷通過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等方式進行投資。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等方式,既能支持股票質押流動性,更為直接的為上市公司提供財務投資,助力優質民營企業快速成長,一定程度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保險資管產品:銀保監最新通知設立專項產品,專項產品的投資範圍,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及其股東公開發行的債券和非公開發行的可交換債券,且明確該產品不納入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計算投資比例。專項產品的投資者主要為保險機構、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專項產品主要採取股東受讓、上市公司回購、大宗交易與協議轉讓及其他方式平穩退出。

截至2018年12月5日,已有兩批共26家券商簽署協議自願出資支持民企紓困,並已有6家保險資管設立專項產品,4個交易所掛牌專項債。而作為民營企業橋頭堡的深圳,在12月4日又推出四個1000億(企業減負1000億、新增信貸1000億、新增發債1000億、設立基金1000億投專精特新等)支持民企紓困及減負,在響應號召、給民營企業紓困的同時,銀行信貸人員、相關基金人員、券商銀行發債人員、以及關注於專精特新的投行人員,日子慢慢會好起來的。(文章系編輯投行小兵部分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