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都說“團結起來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理論上說,這句話無論對個人還是國家而言似乎都是受用的。隨著國際社會的不斷髮展,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團隊協作似乎也越來越成為歷史發展的主流。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各種政治或經濟的國際組織紛紛建立起來,自二戰結束以來,歐洲聯盟、非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南美洲國家聯盟等國家組織以此崛起,各州的抱團取暖不斷更上新臺階。

但相比於其他大洲的“合體”,作為世界最大洲的亞洲卻始終不溫不火,雖然有東南亞國家聯盟等區域國際組織,但距離全亞洲的整合依然有十萬九千里的距離。

那麼,為何同樣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亞洲就不能和其他大洲一樣走向一體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1、差異太大

亞洲相比於其他大洲最大的特點就是“大”,4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巨大面積,比歐洲和非洲加起來還要多,也比南北美洲加起來還要大。

雖然非盟和美洲國家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存在,證明亞洲這樣面積的國際組織完全沒有存在的壓力。但問題在於,亞洲48個國家雖然都在亞洲的屋簷下,但彼此的差異實在太大。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亞洲就有三個,而且還是三個完全不同發展脈絡的文明,即便埃及作為非洲古文明,對西亞地區也有著巨大影響。雖然除古中國外,其餘文明都先後被顛覆,但不同的文明軌跡並未完全被抹除,而這種軌跡隨著各類勢力的你來我往而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因為亞洲從赤道到寒帶的巨大跨度,南方的農耕文明和北方的遊牧文明不斷碰撞;又因為和歐非兩洲尤其是歐洲山水相接的特點,所以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和中東的伊斯蘭教文明不斷交鋒。

由於中亞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島”,關乎大陸帝國的生死存亡,所以中亞乃至整個亞洲都是世界上最“熱鬧”的地方。

時至今日,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洲像亞洲這樣存在著涇渭分明的六個板塊,即便和東亞關係最近的東南亞彼此之間也是嫌隙叢生。

再加上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埃及等地跨兩洲的國家的存在,尤其是俄羅斯從來都把自己視為高高在上的歐洲人,這就更決定了亞洲國家內部彼此的差異比鴻溝還大。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而從亞洲各國的具體國情來看,巨大的體量差異也是橫在亞洲各國面前的天塹。

一方面,因為體量差距過大,比如我們之於其他東亞國家、印度之於其他南亞國家,這注定了小國必然因“大樹底下不長草”而不願意搭夥。歐盟的成功,是因為各國面積都不大,非盟的“成功”,是因為各國面積相差不多而且都還比較窮。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體量差異讓亞洲各國走不到一起;

另一方面,亞洲國家有難以融合的差異,卻沒有鶴立雞群的能力,比如美國之於美洲國家組織這樣的角色設定,這就導致亞洲缺乏走向一體化的強有力領導者,這也是導致亞洲無法整合的重要因素。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2、缺乏動力

在全球化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抱團取暖除了為安全,最基本的是為了經濟發展,而亞洲各區域因為歷史、宗教、現實等一系列因素,經濟發展自古以來就是千差萬別,綜合國力更是大相徑庭。

在這樣的情況下,強行捆綁不僅不能形成“1+1>2”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畢竟隨著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各國都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到國際產業分工中去,而各國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高低在國際產業鏈中處於不同的位置。經濟發達的國家佔據了產業鏈的上游,而獨立較晚且經濟基礎薄弱的國家則處於產業鏈底端。

雖然國際組織的成立可以讓這些國家坐到一張桌子前,但因經濟水平的巨大差異形成的鴻溝不會消除,而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掠奪因為某種程度上出於本能更是不會被輕易顛覆。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所以與其和其他亞洲國家抱團被吸血,和其他大洲的國家組隊它不香嗎?於是西亞國家喜歡和北非等阿拉伯國家玩;俄羅斯喜歡和蘇聯昔日的加盟國一起玩歐亞經濟聯盟,為恢復超級大國的榮光而努力;日本則一直喜歡“脫亞入歐”,看不上亞洲這幫窮鄰居。

所以內在動力的缺乏是亞盟不能成型的重要原因。當然,外在動力也從來不存在。

歐盟的成立,根源在於二戰後美蘇爭霸的劍拔弩張,這讓西歐國家這些昔日的世界霸主們感受到了深深的壓力,所以從法德和解開始,西歐的一體化開始起步。又因為美國遠在大西洋彼岸,不願意看到同陣營的西歐各國被蘇聯各個擊破,所以也默許了歐盟的壯大,於是歐盟一日千里,並最終成為在經濟上趕超美國的世界一極。

相比於歐盟,美洲國家聯盟則完全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畢竟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花園,它們除了跟著美國“吃香喝辣”,沒有別的選擇。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而非盟和東盟這樣的弱弱聯合,有和沒有差不多,如果發展中國家居多的亞盟僅僅是放大版的東盟,那麼這樣的亞盟就和非盟一樣毫無意義。

一直以來,尤其是二戰以來,因為蘇聯以及俄羅斯的存在,美國和西方國家與之鬥爭的戰場從東歐順著中東蔓延到東北亞,而這樣拉鋸戰一般的對抗是註定不可能讓亞洲國家團結在以俄羅斯為核心的亞盟麾下的。

所以,亞洲的地理位置、歷史軌跡以及現實利益等因素,都不允許一個囊括整個亞洲的國際組織存在。在各國國情迥異的情況下,整合一個國際組織本身就是難於登天的事,如果好不容易形成的亞盟只能和非盟一個水平,那這樣的國際組織還有什麼意義?

而從東亞範圍內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至今也遲遲難以落地的情況來看,沒有實力什麼國際組織也白搭。而當我們有了趕超美國的實力,那我們就更不需要這樣的所謂國際組織了。

團結起來沒力量?為何亞洲國家始終無法和歐盟一樣推行一體化?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