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门板撂稳,天宽把耳朵凑上去。听不清,他扒拉一下瘿袋球,挨她嘴近些。

“狗日的!”

静了半天,又吐出两个字。

“粮……食……”

天宽赞同地点点头,很悲哀。他在女人头发上摸了一把,最后一把。

——摘自《狗日的粮食》

作家刘恒

《狗日的粮食》(以下简称《粮食》)由刘恒所作。刘恒,原名刘冠军,北京人,现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有“中国第一编剧”之称。刘恒的作品侧重写实,关注农民、农村生活。刘恒的小说大多写农村生活,以人的基本欲求作为出发点来叙述主人公的一生;通过对人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复杂心理。《粮食》成为八十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故事梗概

农民杨天宽,背着二百斤谷子,去集市上买来一个女人,因脖子上挂着瘿袋(瘿袋即甲状腺肿大,是一种瘤子),于是便叫瘿袋了,瘿袋已经被转手卖了六次,杨天宽是他第七个买家,随即发生了关系,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天宽愚笨,没啥大能耐。瘿袋呢,活脱脱一个母夜叉。就连村子里的人都要怕他三分,当然,这个怕不包含任何敬畏的成分。而天宽,也成了典型的“耙耳朵”。(怕老婆)

瘿袋虽厉害了些,可是天宽知道,瘿袋对自己不薄。虽然他们饥一顿饱一顿的活着,但是转眼生了六个孩子。分别是大儿子大谷,女儿大豆、小豆、红豆、绿豆,小儿子二谷,两谷夹四豆。贫贱夫妻百事哀,瘿袋虽然勤劳能干,但架不住养活六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去拾过驴粪,偷过东西,耍过无赖。贪婪自私的本性暴露无遗。别人骂她,她也骂别人,但是她全然不在乎。对她而言,养活一家人吃饭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有一天,瘿袋揣着钱和粮票去公社领粮,发现粮票丢了。整个人便像发了癔症,瘿袋哭软了,再也凶不起来了,天宽一顿暴揍,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瘿袋死了,再也不用为了粮食日夜奔波了,再也不用为了抠一点粮食而处心积虑了。最后一句:狗日的粮食,既是对粮食的咒骂,也是对人性的咒骂。

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为何惨死?

瘿袋为何落入惨死的下场呢?

说白了就是穷。穷生刁,刁生恶,恶生惨,惨生死。

穷山恶水出刁民。瘿袋一生为了粮食,不得不强势,不得不动歪心眼,不得不与世界为敌。最后却也死在了粮食的手里。可谓:成也粮食,败也粮食。有人说瘿袋是被天宽打死的,有人说瘿袋是被饿死的,还有人说,瘿袋是丢了粮食难过死的。在我看来,死对瘿袋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救赎呢?她终于逃离了饥饿的世界;终于不用再啃树叶、舔碗底;终于不用面对窝囊废丈夫和败家孩子以及冷酷的村民们。

而窝囊了一辈子的天宽最后因为媳妇儿丢了粮票而大打出手,折了媳妇的煞气。这也是讽刺所在。杨天宽在婚姻里,一辈子软弱无能,低声下气。而就在那一刻,瘿袋弄丢了粮票。兔子急了,咬人了:对瘿袋大打出手,边打边骂,好不解气!粮食,也是杨天宽的底线,是他那一代人的底线。倘若没有粮食,天宽虽活在世上,但灵魂早已惨死了吧。


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谢谢,时代的牺牲者

《粮食》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就像说好了似的,全部赶在一起。中国农村的生活鸡飞狗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家家户户辛勤劳动,可是偏偏填不饱肚子。加上教育缺失,毫无优生优育的思想意识,明明养不起了,却还要生,家家户户都养着大妞、二娃、三多、招娣......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既来之,则安之。安分的,饿了一辈子;不安分的,饿了半辈子就去见阎王了。不得不说,瘿袋那一代人是时代的牺牲者。

现在的我们,早已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我们了。生活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我们应当对他们说一声,谢谢,辛苦了!感谢他们当年的试错,感谢他们留给后人的经验。


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贫穷?

我们的时代,包容、积极、富足,足以撑的起任何一个人的梦想。出身,是不可控因素。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可控因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所以我们不谈客观,谈主观。

面对问题,无论大小,我们都应思考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 懂得变通,辅以积极的态度

“成功态度最重要,有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人生。

—— 奥格·曼狄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安家》里的房似锦,本名房四井。房家,排行老四,被爷爷从井边救回,故得此名。但她从小懂得变通:母亲打疼了,不挨死打,打不过就跑;家里不出钱读书,求助于爷爷,自己打工,奔向上海;录取通知书被撕,学校不承认,边打工边蹭课,没有学位证,但把知识印在了脑海里。在工作中,将奇葩户型“跑道房”接二连三的转手,满足客户需求,挣得笔笔佣金。

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变得更好。而积极的态度则是改善贫穷现状的风向标。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得到的结果也是好的。哪怕没有成功,最起码收获了经验。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 不要心急 懂得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急也没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按自己的节奏走,该来的一定会来。在这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有小小的成功。“见好就收”还是“勇往直前”,选择权就在你的手里。马云,原本就是一个英语老师,无论吃死工资还是当家教赚外快,都足以养活家庭。短暂的成功并未将马云留在英语老师的队伍中,触觉敏锐的他,将目标转向互联网,最终打造阿里帝国。放长线,钓大鱼。是很浅显的一个道理,但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中间要克服的诱惑无数,所以,应该怎么做相信大家自有定夺。


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 不要忽视精神贫穷,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

娱乐至死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说白了,娱乐至死就是精神贫穷的具体表现。就连国家号召的扶贫,宗旨都是:扶贫先扶志(智)。

全媒体发达的时代,说读书就太老生常谈了。若使精神富裕,读书固然重要,但不仅只有读书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听书、可以观看纪录片、可以与人聊天畅谈经验,就连旅游,都是丰富精神生活一种方式。重要的是,你能在这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丰富自己的思想,接受一些良好的熏陶,多一些自己的见解。没有绝对的贫穷,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你照样是一个富有之人。相反,假如一个人坐拥万贯家财,思想空洞,那么,在大家看来,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呢?


刘恒《狗日的粮食》:人真的要为食亡吗?


写在最后:人真的要为食亡吗?显然不会。此“食”非彼“食”,不是食物,而是物质。当你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你会知道:面对物质,最好的办法不是拥有它,而是征服它。面对贫穷,最好的办法不是得到钱,而是觉得钱可有可无。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END.

我是樗栎,专注文学领域,补充你的脑部胶原蛋白,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