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成長史,每一刻我們都參與只是漸漸被感知

傳統互聯網已經幾乎被移動互聯網所取代,基於移動端的微博、陌陌、微信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代表,而微信則是公認的“產品之王”,截止到2017年6月17日,微信已經誕生了六個多年頭,全球活躍用戶9.38億,今天我們就覆盤一下微信這六年來是如何從一個想法落地成一個超級“巨無霸”。微信的成長是一個迭代的過程,做為產品人,我們今天來透過微信的迭代過程,看一看微信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如何從免費的信息工具成長為生態化社交平臺的神話。

微信的成長史,每一刻我們都參與只是漸漸被感知

上面這張圖中,我把微信的成長按照其迭代過程,摘取其中關鍵的版本節點,劃分為六個成長階段,每一個階段都代表著微信的一個自我突破,一次次突破的疊加造就了社交平臺的神話。

1.0時代:不起眼的微信,免費的圖文聊天工具

根據參與微信研發的產品和開發人員介紹,微信最初只不過是騰訊廣州研發中心(主要負責騰訊的QQ郵箱產品)大概不超過十個人的團隊抱著“嘗試”的態度試驗出來的。那是2010年下半年,正處於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前夜,當時ios和android平臺作為新平臺開發者也相當少。10月份,一款叫做kik messenger的應用發佈,直接導致2011年成千上萬的類kik應用被研發出來,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大紅大紫的whatapp、米聊、line、kacao等。

在kik剛出來的時候,廣州研發中心、QQ郵箱研發團隊的老大張小龍就預見它的火爆之勢。小龍當時給馬化騰發了一封郵件談這個事情,並申請廣研團隊做一個類似的應用出來。而馬化騰也已經意識到有10年曆史的QQ 並不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手機IM,一款更適合手機使用場景的IM 是需要的,不僅僅是用戶需要,騰訊也需要。他對此表示讚許,並仿照“微博”為這個應用起了一個名字——微信。

微信的成長史,每一刻我們都參與只是漸漸被感知

這個時候的微信傳遞給我們的認知是:它只是一個在手機上可以免費發信息和發圖片的聊天工具,而且僅限於熟人。因為當時短信和彩信都是收費的,所以當時湧現出了包括飛信、米聊、易信在內的很多免費發送信息的產品,所以這個時候微信也只是三千世界中的一粒沙,看功能就知道微信還沒有跳出原有即時通訊的條條框框。

2.0時代:語音對講,社交從熟人到陌生人

到了2.0時代,微信首先發布的就是語音對講功能,並陸續增加了好友驗證、查看附近人等功能,這個階段的微信已經在有意識的向移動互聯網伸出了觸角,開始探索起智能手機風潮下人們的行為和生活變化,因為任何新的技術風口必將帶來人們生活方式變化。

恰巧的是微信發佈搜索附近人功能的同時,另一款產品“陌陌”也上線了,前面還有米聊佔據著熟人社交的先發市場,陌生人社交又有陌陌來搶口糧,這時候的微信必須尋求突破,而且是創新性的突破。

3.0時代:跨越,從社交工具到社交平臺

我們知道在遊戲裡面想要勝過對手,除了技戰術還有兩種方式:提升裝備、技能,或是提升自己的等級。微信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兩種方法一起上,一方面發佈了搖一搖功能,通過強化陌生人社交這個能力來優化自己;一方面在3.5版本和3.6版本中連續發佈了掃描二維碼和微信公眾號兩個功能,完成了從單純的社交工具到連接平臺的跨越。

3.0版本的微信可以說是微信發展迭代中的一個質變,從人與人的連接變成了人與人與信息的連接,開始有了更多的可能,對微信是,對企業、組織和個人也是。

4.0時代:真朋友圈,開始內容生態的衍化

現在我們都對朋友圈熟的不能再熟悉了,點贊和評論互動成為了常態,微商也成為了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全新商業模式。但是,朋友圈是微信4.0版本才發佈的,而且直到4.2版本才可以對好友的評論進行回覆。朋友圈的誕生讓微信成為了真正的朋友圈,讓微信的社交真正的生活化,就像那句:“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個時候在3.0版本已有的公眾號也開始發力,在微信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大批優質的內容公眾號,內容公眾號反過來也為微信帶來了更多的活躍用戶,真正的開啟了人與信息的連接。從4.0時代開始,微信的生態化社交開始趨向成熟。

5.0時代:綁定銀行卡,微信要進入我們的生活

微信社交在朋友圈的作用下變得生活化,變得有了生活的味道,但是這樣的微信還仍舊停留在虛擬的網絡中,我們真實的生活與微信並沒有緊緊關聯到一起,也就是微信遠不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於是微信5.0版本的綁定銀行卡功能來了,為此微信還推出了最著名的小遊戲“打飛機”,升級5.0版本後打開微信就能玩。

後續5.2版本又發佈了生活服務功能,開始嘗試把微信與人們的生活連接起來,已經準備讓微信進入人們的生活,但是可以提供類似生活服務的產品太多了:我們的網上銀行、ATM機、拉卡拉……微信是一個社交平臺,為什麼人們要綁定銀行卡,又為什麼要使用微信的生活服務呢?

6.0時代:紅包誕生,微信增長的神話傳說

在6.0版本中微信先是增加了小視頻和卡包的功能,應該是希望可以在社交屬性中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強化與生活的連接。而微信紅包即使在騰訊內部都是一個偶然的創新,並不在本來的產品迭代規劃中,最初是做為一個插件功能使用的。但是6.1版本的微信紅包功能發佈後自然增長的紅包用戶就達到458萬,接著微信與2015年春晚一同發起的搶紅包活動,直接讓紅包突破了1億用戶量,創造了微信的增長神話。

紅包的用戶量暴增意味著銀行卡綁定的用戶量暴增,微信也在原來的內容生態社交上疊加了金融屬性,資金的流動不僅推動著微信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也讓微信所打造的社交生態更加完美。

總結

到了這裡就已經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微信了,微信還在一次次的迭代著,下一步微信會朝著哪個方向前進,會進行什麼樣的跨越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微信讓我們看到了產品在不斷地迭代中成長,在不斷地成長中突破的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