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我们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今天突然想起了余华写的《活着》,我们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的事物之外而活着。世界本来就是苦难的,他磨砺着我们每个人的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他的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世事如烟、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现实一种、战栗等

由这些作品获得的荣誉有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

庄重文文学奖cong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而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就像活着一样,有很多细节都是那种非常态的,但是往往是这种非常态的,才能更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人内心的自私被无限放大,做出了种种丑恶之事,这是对现实不公的呐喊,对黑暗无情的批判。

成名之后的余华应对读者及时地做出了调整,从《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也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我们来说说活着,读完之后,可能你不理解活着的意思,但我们一定会坚定活着的信念。富贵的命运如此悲惨,从少爷到破产,在从有庆献血死亡到家珍病逝,大女儿凤霞大出血死亡到二喜工地意外身亡,最后根生吃豆承受。丧妻丧子丧女丧女婿丧孙,生活的打击接二连三的轰击在富贵的身上,但是富贵与“富贵”依偎在一起,依然坦然面对着生活。

读他的活着我们到底需要了解什么?

有三个方面活着的力量,活着的意义 ,体会到生命力的存在。

活着的力量:“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好的态度或许可能让我们面对生活时更加的昂扬向上。我们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即使我们被生活打击的体无完肤,无法反抗,我们依然要默默承受,依旧努力的坚持活下去,可能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体会到生命力的存在:作者利用主人公福贵经历的一切并没有被打倒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力是多么的坚强,活着就是隐忍、坚强的活着,活着看似残酷的同时也是善良,更是美好的,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希望大家能都读读活着,他让我们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以及对生活的坚持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