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算是竞争对手?

怎样算是竞争对手?

在商业社会中,我们不但会考量自身的优劣势,也会考察竞争对手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我们经常会发现,对于竞争对手的定义范围,让人费解。

定义竞争对手,要从需求本身出发,如果都是满足同一需求,才能算做是竞争对手。按照以往的方式,定义的边界总是会被局限在本身的产品范畴,比如本身是制造汽车的,自然把制造汽车的公司划分为竞争对手,而忽略其他领域的。但往往发现后来其他领域的公司,却成为强有力的对手,如移动从事电信业务,与互联网的微信本没有交集,但后者却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本身电商起家,但近年来其领域却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各行各业,给其他行业形成颠覆式地挑战。追根溯源都是用户本身的诉求所决定的。

对于需求则是深层次的,本质的需求。比如汽车的消费者的本质需求是有便捷的出行方式,于是提供出行方式的公司便成为竞争者,而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提供租车服务的公司也是同一市场的竞争者。所以在确定竞品,你需要挖掘用户深层次的需求。用户买钉子是为了满足挂物体的需求,那么提供粘钩也是可以的,而且还省去了用其他工具和损失墙体的麻烦,那么粘钩就很容易取代掉钉子。

基于本质的需求,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增长,那就需要定位于更加宽泛的范围,如迪士尼把自己定位为快乐的制造者,从而使其版图并不局限于影视本身,从而形成整个生态链,筑起了较强的竞争壁垒,如若不是这样,迪士尼其实面临的是强有力的挑战,在动画上,它并不如拿过奥斯卡奖的皮克斯表现那样亮眼。技术上虽有实力,但也并不是实力超群,与其他公司的差距并不大。

但如此宽泛的定义,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过于空洞,可能会陷入难以付诸实践的窘境中。所以在定位时,最好有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这三个方面。比如苹果公司传递给内部人员的企业理念,我们要成为改造世界的使者,不断改进设计,形成手机产品。当然不仅仅是对于内部意识的统一,对于消费者来说,会认为会有不断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出现,从而形成品牌意识,使品牌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并产生极强的信赖感,为后续的强劲增长提供支点。

简言之,定义竞争对手,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挖掘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定义经营边界,从而定义竞争对手,第二是基于定义的范围,确定企业文化,从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三个步骤诠释公司的理念,并在内部达成一致后推广至消费群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