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詩裡的經典中國

參加中產部落“耕讀社”的活動交流來兩本關於茶的書,一本《茶詩源流》讓我這個春節前後愛不釋手,反覆研讀。朱世英老先生選注唐宋元明清五朝茶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茶詩裡的經典中國。

有觀點認為“南宋之後無中國”,把唐宋盛世的所有文明成果看成經典中國,這個觀點在日本非常盛行,並且日本人認為他們保留了最好的經典中國的文化,比如傳承自宋代的茶道。

雖然不認同“南宋之後無中國”這個說法,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在唐宋是客觀的,也可以說唐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時代,這從茶詩可窺得一斑。茶在唐詩裡的浪漫、華貴、氣度非凡,正是大唐文明的體現;而在宋代茶詩裡的精緻、婉約、意境美則是空前絕後,達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唐宋時代大家輩出,古人也是把文壇巨匠“唐宋八大家”作為一個整體來解讀。


茶詩裡的經典中國

世界第一大茶樹----雲南鳳慶3200年錦秀茶祖

李白的茶詩作為書編錄的第一首自然對得起“詩仙”兩個字。大部分關於茶的唐詩出現在《茶經》傳播之後的中晚唐,而李白唯獨是個例外,其浪漫主義的色彩和豐富的想象也與眾不同,並因為其影響力而成就一個“仙人掌茶”。詩抄錄如下: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英宗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陸羽著《茶經》成為茶文化以及茶產業的集大成者,被後世所膜拜,同時代的文化人已經開始有諸多寫陸羽的詩文。皇甫曾的《送陸鴻漸山人採茶回》是代表之一:

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

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磬聲。

在唐朝,茶還是達官貴人等上流社會的飲品,並已經在生活中普及。而大唐古韻盎然的生活之茶,也是當今茶道追尋的遺夢,這從裴度的《涼風亭睡覺》可以瞭解一些狀況:

飽食緩行新睡覺,一甌新茗侍兒煎。

脫巾斜倚繩床坐,風送水聲來耳邊。

而白居易的《睡後茶興憶楊同州》描寫的更纖細:

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

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

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

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

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芳氣。

到了宋代,歐陽修的生活之茶則可謂經典:

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佳。

新茶嫩香如始造,不似來遠從天涯。

茶詩裡的經典中國

雲茶書院


山野情趣、隱逸生活,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希望功成名就之後有一個田園詩畫的生活,而茶自然不可或缺。顧況的《過山農家》就如一副素雅的田園畫卷——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而陸龜蒙的《茶舍》則更有隱逸的畫面感——門因水勢斜,壁任巖隈曲。朝隨鳥俱散,暮與雲同歸。成彥雄的《煎茶》很好的描述了這種隱逸生活的慵懶與愜意——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唐朝茶詩的大作當屬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傳唱至今被題寫懸掛,被當做茶道的精神。詩很長,摘錄部分如下: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泡茶對水的講究讓天下名泉爭雄,唐人首推惠山泉,列為第一。對煮茶用水的奢侈需求最典型的當是丞相李德裕長途運輸惠山泉水的故事,皮日休的《題惠山泉》雲:丞相長思煮泉時,郡候催發只憂遲。吳關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到了宋朝,蘇軾則是親自打江水了: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而蘇軾對茶的認識就更具有現代意義——不僅僅是賣相好,更關鍵要品質好——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這最後一句,俏皮婉約,又被後人解讀多少意思呢?

唐人獨尊陽羨茶,宋人傾慕建州茶,而煮茶方式唐朝以煎茶法為主,而宋朝的抹茶法也不是唯一,明清後則逐漸發展為清飲法。任何生活方式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日本把宋朝抹茶法奉為經典保留至今以至為道的做法,顯然不是中國這樣追求“日日新”的國家民族的方式。宋人尚且有多元化的方式,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又何必固執一種方法。從蘇轍的詩中可見宋朝泡茶方式的多元化——相傳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君不見,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又不見,北方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姜誇滿口。我今倦遊思故鄉,不學南方與北方......

到了元代,人們就開始追求茶之真味而批判煎茶與抹茶的沖泡方式了,比如:溼帶煙霏綠乍芒,不經煙火韻尤長。銅瓶雪滾傷真味,石磑塵飛洩嫩香。而到了清代則直接批判:煎時若入姜鹽味,豈異瀛秦施五刑。到了清代,清飲自然已經成為主流品飲方式,而且流傳至今的功夫茶已經略有雛形:道人作色誇茶好,瓷壺袖中彈丸小。小杯啜盡一杯添,笑殺飲人如飲鳥。袁枚的茶詩就是描述了閩人的喝茶方式。

茶詩裡的經典中國


茶詩裡的經典中國

明代的茶詩已經見不到茶道與文化的融合之美了,更沒有原創的東西,很多都在追憶唐宋茶的圖畫了——像不像今天的中國?

清代的復古文風,給茶文化帶來一絲新意,茶詩也自有一格。如吳嘉紀的《吳蒼遠邀過野竹居》——老叟賣茶處,麥田飛野雞。籬邊江岫近,屋後竹林低。過雨陰如水,聞雷筍出泥。山泉煎欲熟,入座聽鶯啼——文辭簡約,意境悠遠。鄭板橋的《小廊》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副遼闊寂寥的畫面:小廊茶熟已無煙,折取寒花瘦可憐。寂寂柴門秋水闊,亂鴉揉碎夕陽天。

總而言之,茶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不僅僅是一個物象,更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表達方式。茶,入得了唐詩則自成風流,綿延至今,文風斐然。

時至今日,讓我們一起把經典中國的茶文化流淌進我們的生活吧!

作者簡介:

劉祥傑

青島【雲茶書院】主人

青島中產部落城陽一公社社長

膠東地產圈混跡十數年

後研習茶文化並創茶品牌【山海田園】

專營雲南古樹普洱茶、古樹滇紅、古樹白茶等,

包茶樹、建茶廠,走源頭,微利量產。

聊聊雲南茶及雲南茶文化、歷史故事,

來喝茶可地圖搜索“雲茶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