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原創/倩倩的黃金屋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常聽人說:“感覺再也不會有愛了。”成年人的幸福真是不易得,所以才總有什麼“人間不值得”。

不由得想到小時候,那時候一件新衣服、一顆糖都能讓我們高興好久好久。可是越長大,我們好像越缺少這種簡單快樂的能力了。

是什麼讓孩子們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呢?

《孩子們的詩》也許可以幫我們找到這個答案。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詩集,本書由果麥主編,精選了七十多首小朋友寫的詩,詩的作者最小的不過3歲,最大的也沒超過13歲。這本詩集一經出版就廣受好評,多位學者為它寫作推薦語,豆瓣上也取得了9.0的高分。很多讀者都說在孩子們的詩裡找到了久違的感動。

易中天說:"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也許他們並不認為是在寫詩,只不過童言無忌,但千萬不要給它們也穿上皇帝的新衣。"

我們為什麼能從孩子們的詩裡獲得感動?為什麼人越長大,越感覺不到幸福了呢?究其原因,孩子們有一顆不被世俗和慾望蒙塵的赤子之心。而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這種純真的赤子之心卻被公式化的套路逐漸埋沒了。柴米油鹽,為生計奔波,我們在忙碌和焦慮中早已喪失了感受萬物之愛的能力。

但在《孩子們的詩》裡,你可以讀到孩子們在用感官知覺認真感受這個世界,使得他們與這個世界更深的連接在了一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從《孩子們的詩》裡讀到愛和感動。

下面,我將帶大家一起來品讀一下孩子們在詩集中體現出來的感官知覺,感受愛的力量。

《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書籍牆面

一、感官覺知,用身心感受千瘡百孔世界中的一抹亮色

感官是指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依次對應的感覺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現在的社會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的雜音,技術一直保持著對我們感官世界的刺激,卻讓我們日漸麻木。

而孩子因為初生牛犢,剛剛開眼看這個世界,才能在這已充斥著無數誘惑的、千瘡百孔的世界中感受那一抹亮色。

1.世界堅硬而柔軟,寒冷也溫暖,體驗找到有趣的靈魂

在《孩子們的詩》中有很多關於觸覺的描寫,體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和愛意。

這世界的美好,不上手去摸一摸怎麼知道?於是,他們會用手去摸一摸柔軟的土,抓一把飛逝的風。腳也是個不錯的媒介,他們撒開腿,一溜煙奔進稻田裡,腳踏在不松不軟的土地上。

孩子們還能用心去感受觸覺之美。他們不僅會感自己之痛,還能感萬物之痛。春天的時候砸冰,一個孩子把冰砸裂了,但又心疼它,冰會不會疼呢?直到春天到來,他方釋然,萬物復甦,一切都值得原諒。

孩子們是天生的實幹家,他們精通於用身體感受萬物之美。他們用四肢、心靈實實在在地感受著這個世界的堅硬和柔軟,寒冷和溫暖,在體驗中豐富自己的靈魂。

《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書中插圖

2.世界嘈雜卻也安靜,聽或不聽,皆是愛的體驗

我們越長大,好像對於聲音的分辨能力反倒越差了。孩子們對聲音卻是異常敏感的。我還記得,小時候總是能很遠就聽到父親回家的腳步聲,早早就幫他打開門迎接他回家來。《孩子們的詩》一書中也有很多關於聲音的詩。

點燃了

吸入一口一口毒氣

吐出一個一個幽靈

聽細微的聲音:孩子在聽音這件事上比成人更勝一籌。這個叫王燦的小朋友巧妙地用到“啪……叭……噗”這樣的擬聲詞,形象生動地用聲音描寫吸菸的過程,瞬間就將我們帶入了場景中。由此可見,孩子們總是能在細碎的日常裡發現很多聲音的細節。

當你看書的時候

你聽不見街尾車響的聲音

可當你確定看完一本書的時候

你會突然覺得街上好吵

聽心流的聲音:這個叫譚子洪的小朋友在看書的時候忘記了外界的的干擾。他已經進入了心流的狀態。沉浸在心流中,暫時關上我們的耳朵,也是十分美好的體驗。

在孩子們的世界裡,世界嘈雜,卻也十分安靜,聽或不聽,皆是對這個世界愛的告白。入則享受煙火氣,出則常備自在心。聽亦樂,不聽亦樂,時時可樂,這也是我們應追求的狀態。

《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書中插圖

3.鼻尖有香,舌尖有甜,嗜糖的人最懂幸福

味覺產生自味蕾,而嗅覺與味覺是緊密相連的,當嗅覺失靈時, 80%的味覺也會跟著失靈。孩子們的詩裡不乏味覺和嗅覺的描述。

快樂是黃色的

它的味道像糖果和巧克力

聞起來像香甜的蜂蜜

這個叫劉子敬的小朋友應該是一個吃貨,因為對他來說,快樂的味道就像糖果和巧克力一樣,聞起來則像香甜的蜂蜜。

在《甜與權力》一書中,作者西敏司指出,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喜歡甜。一方面對甜的需求是人類的本能,另外一方面在很多的社會環境中,糖又會加大人們對自己身份的認定。原始社會中物質極為匱乏,對糖的嚮往也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種嚮往在孩子的詩裡就可見一斑,他們聞到的風也是香甜的氣息,這沾了滿身花香、果香的風啊,化身靈動的文字躍然紙上了。

這就是孩子們的快樂,哪怕只是吃到一口美食,聞到一陣花香,都可以高興到寫出一首詩來,因為快樂就是最簡單的事情。

《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書中插圖

二、明與暗的對比,光與影的幾何造型,體現出獨特的視覺藝術魅力

眼睛應該是我們使用最多的器官了。尤其對被三屏裹挾的現代人來說,我們放不下手機,一刻也不曾讓眼睛休息。可是我們對色彩的追求卻越來越單一,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旦熒屏化就失去了原本的色彩,萬物都蒙上了一層藍光。

所幸,孩子們似乎是天然的調光師、攝影家,他們眼中的光與影、明與暗讓我們震撼。

1. 光是初生的柔和,追思盛夏光年裡的純真記憶

“神說,要有光”

在孩子們的詩裡,明亮的白天、太陽、燈、月亮、星星等都是孩子眼中的光。

  • 孩子們眼中的光是可愛的:黎明是睡在黑色大睡袋裡的孩子,露出腦袋卻像做錯了事情一樣不斷試探。
  • 孩子們眼中的光是善良的:他們願意和陽光一起睡覺,卻和太陽一起被大雨淋成了落湯雞。 對孩子來說,從手電筒發出的光都可以是黑夜中的一根柺杖,幫助孩子們走正確的路。
  • 孩子們眼中的光是柔和的:月亮和星星是從樹枝戳破的窟窿中透出的天外光亮。這種光很微弱,卻能暖人心。

孩子們眼中的光大多是柔和的,是可愛的,是善良的。正如專業的攝影師往往喜歡漫射或者折射的自然光,不喜歡正面的強光。孩子們也都非常擅長於在詩中描寫柔和的光。柔和的光線,就像我們美好童年的濾鏡,那麼純真卻那麼美好。

《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書中插圖

2. 影不是光的反面,黑夜不是邪惡的化身,黑暗、夜間皆是質樸和童趣

成年人總是不喜歡黑暗的,黑暗讓人恐懼,黑夜意味著危險。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黑暗、陰影總是邪惡、孤獨的代名詞。可是在孩子們眼中卻不是這樣的。

  • 孩子們眼中的黑夜成為了弱勢群體:在姜二嫚小朋友的詩中,黑夜本是一張完好的布,卻硬生生地被燈燙出了一個洞。你說黑夜無不無奈、委不委屈?
  • 孩子們眼中的黑夜是遊戲的天堂:遊俊傑小朋友認為月亮是老師,星星是學生,白天星星都在上課,晚上才被放了出來。所以夜晚是大課間,星星們都出來玩耍了。
  • 孩子們眼中的黑夜是適合詩人的:姚銘琦小朋友並不喜歡白天,她認為白天是多數人的,而且白天沒有詩人,不適宜聊詩。

在孩子們的詩中,黑暗、陰影並不是邪惡糟糕的事物。孩子們可憐黑夜,喜歡和黑夜玩耍。恰恰說明了,陰影並非光的反面,在善良的小朋友心中,黑暗、夜間也都象徵著質樸與童趣。

《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書中插圖

3.模糊的光與影,是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的融合,體現出視覺藝術的魅力

光與影是相伴共生、相互成就的。兩者不同於我們普遍理解的明暗對立,而是亦正亦邪。在孩子們的詩裡,陽光可以是吃人的怪物,而黑夜也可以有撫摸大地的溫柔。

孩子們是天生的詩人,也是天生的畫家。自然界的光與影是瞬息萬變的,而孩子們卻用自己的眼睛將這種光影的模糊定格下來,形成文字。於是我們看到了詩作中的光影變化不定,模糊,卻超現實。

在《孩子們的詩》中,孩子們因為詞彙量有限,很少用多彩的形容詞表現視覺效果。他們將光影具象化、擬人化,卻又賦予了抽象的意義,表現出了一種朦朧的美感。在模糊的光影中,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實現了融合,體現出了視覺藝術的無窮魅力。對世界無愛的人實在寫不出這樣的詩作。

《孩子們的詩》:從童詩中的五感覺知,品感官藝術魅力與愛的力量

書中插圖

03 從孩子們的感官享受裡感受愛的力量,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

我們從不缺少愛,缺少的是感受愛的能力。——《感受愛》

愛不是自然得來的,你需要去感受它。從孩子們的詩裡,我們可以讀到,他們真的在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愛這個世界。而我們也可以向孩子們學習這種感受愛的能力,讓自己越來越幸福,體會人間值得。

1.充分調動感官知覺,巧用非語言線索建立與世界的連接

感官知覺,即我們通過感官接觸到客觀事物,並在頭腦中產生整體認識的過程。我們的生活因技術而舒適,但隨著人們越來越依賴於聊天軟件,我們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就越來越少。

在虛擬對話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和理解彼此的非語言線索都丟失了。原本靠眼神、肢體和語言共同傳遞的信息,現在只能靠文字和表情包來傳遞,交流顯得非常蒼白無力,自然無法從交流中體會到愛和美好。

因此,我們要學會放下手中的手機、電腦,從虛擬場景抽身而出。去和朋友面對面的聊天,來一場野外漫步,調動自己的所有感官去體驗這個世界的愛意。當看見、聽到、嚐到、聞到、觸摸到的時候,我們才是真實的活在這世上。

2.放空大腦,體驗生活,感受當下的美好。

人們總是問:"他愛不愛我?"越問卻越不自信了。其實,我們感受不到愛,都是因為思考太多,體會太少。

心理學家西格爾博士指出,預先的胡思亂想,對人作出預判是阻礙我們感受被愛的壁壘。同時她提出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別讓任務的繁忙影響自己體驗當下的進程。

  • 可以去找一位友人交談,與其建立積極的情感連接。
  • 試著為自己找到一個感官輸入的方式,如色、聲、香、味、觸等。這招我親測有效,有一段時間我覺得壓力很大,便買了些鮮花擺在辦公桌上,每次壓力大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看、聞一聞,頓覺心情舒暢。

總之,試著發現讓你鎮靜下來體驗生活的方式。千萬不要忘記充分調動你的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從不缺少愛,缺的是感受愛的能力。

結語:

在《孩子們的詩》中,孩子們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去感受這個世界,並用文字表現這個世界的美好。他們是天生的詩人和畫家,相信萬物之靈氣。我們也應該向孩子們學習,充分調動感官知覺,適時放空大腦,體驗當下,認真感受愛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