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析】凱萊英--高瓴資本23億投資,看中了什麼?


【企業簡析】凱萊英--高瓴資本23億投資,看中了什麼?


今天不寫夜報,來分析一家上市公司,凱萊英。

這家公司前幾天夜報中提到過,在證監會修改A股企業的再融資方案後,第一時間出臺定增計劃,融資額高達23億,且由高瓴資本全額認購。

能讓高瓴資本如此大手筆投資的企業,想來有值得研究的價值。

在正式分析之前,多說兩句。

企業簡析類的文章,我打算做成一個系列,文章中對每個企業的分析不會花太多筆墨,力求在定性的角度有一個宏觀判斷。

核心聚焦的幾個問題是: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做的怎麼樣,行業地位如何;更宏觀一些,也會了解一下這個公司所處的行業、行業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以及行業的競爭格局。

當然,如果從定性角度能發現一些好企業,值得研究的企業,那會額外再花力氣深挖,做更詳細的定量的分析和研究。

簡單說,我寫的【企業簡析】文章,就是一個前哨兵,幫我篩選出優質企業。

就這樣。

……

下面正式進入主題,我們先來聊一下凱萊英是做什麼的。

按照凱萊英年報的披露:“凱萊英是一家全球行業領先的CDMO(醫藥合同定製研發生產)解決方案提供商。”

其中“CDMO”是“Contract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合同研發生產組織”。簡言之,就是醫藥領域的研發外包和生產外包。

為了更清晰的解釋清楚這個概念,我們先來聊一下新藥的研發流程。

一般來說,一個新藥從概念到最終上市,關鍵的是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新藥的發現。這一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找到新藥的化學合成物、藥物的作用和藥物作用的機理,具體細節不展開。

第二步,臨床前研究。在這個環節,需要對藥物做細化研究分析,包括藥代動力學研究、安全性藥理研究、毒理研究等。除此之外,這一步還會涉及到臨床前的動物實驗。然後,需要做藥物的合成工藝研發和製劑開發。當然,這裡的製劑流程不需要非常完善,只要符合臨床用藥的條件就可以了。

在臨床前研究完成後,藥企就可以向藥監部門FDA提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簡稱IND),相關部門批覆後,則可以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在美國,如果在提交申請後30天內藥監部門FDA沒有駁回申請,那麼該新藥臨床研究申請即被視為有效,可以進行人體試驗)。

下一步,臨床試驗。臨床試驗就是在人身上試驗,共有四期(Ⅰ-IV期)。

Ⅰ期試驗的對象是健康的志願者,核心是觀測新藥的安全性,及人體對新藥的耐受程度,為制定給藥方案和安全劑量提供依據。

Ⅱ期是在真正的患者身上試驗,進一步評價新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併為Ⅲ期臨床試驗的藥劑量提供依據。

Ⅲ期試驗一般採用的方法是“雙盲測試”,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使用新藥,另一組使用安慰劑,在醫生和病人都不知道哪組是安慰劑的情況下用藥測試(有時還包括第三個對照組--已上市老藥的對照),進一步評價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耐受性。

IV期試驗是在藥品上市後進行的,目的是進一步檢測其療效和不良反應。甚至有部分新藥會在上市後被發現之前遺漏的不良反應,也可以通過這一步做出調整。

如果臨床試驗的前三期全部完成,而且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證實的話,則藥企可以向藥監部門FDA提交新藥申請(簡稱NDA)

NDA獲得批覆後,該新藥就可以正式商業化生產和上市銷售了。

所以總結來看,新藥研發共7步:新藥發現 -- 臨床前研究 -- 新藥臨床研究申請(IND) -- 臨床試驗 -- 新藥申請(NDA) -- 商業化生產 -- 上市銷售(市場營銷)

一般而言,一個新藥的研發週期很長,動輒三五年非常正常,而且研發投入巨大,公開數據表明,平均一個新藥的研發成本大概是10億美金左右。

……

因為新藥研發流程長,涉及的技術領域多,且研發成本巨大,所以在新藥的研發中產生了一個細分領域,即CRO/CMO,簡單理解,就是新藥研發的外包服務(包含研發、測試、生產、技術等)。

具體而言,包括幾個不同的方向: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發服務組織,簡單說就是新藥的研發外包,提供的服務範圍包括新藥研發7個步驟中的前5步。

再細分,CRO可以分為臨床前CRO和臨床CRO,臨床前CRO你可以理解為研發的外包,臨床CRO可以理解為測試和試驗的外包。一般說來,臨床前CRO的研發難度更高,技術含量也更高,對應的,CRO企業掙錢也會更多。

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這個可以理解為生產外包,一般針對的是新藥研發的第6步,即新藥研發成功後,商業化生產的步驟。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這是在CMO衍生出來的,除了提供常規CMO業務外,一般CDMO企業具有更強的研發能力和工藝技術,可以將自身業務延展至部分研發領域。

除了以上的細分方向外,市場中還存在CSO(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專注在新藥的市場營銷方向,這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所以就不展開了。

……

下面說一下凱萊英。

凱萊英從事的就是上面提到的CDMO業務,在生物小分子領域技術成熟,並將業務範圍逐步拓展是生物大分子領域。其服務的藥品,涉及病毒、感染、腫瘤、心血管、神經系統、糖尿病等多個重大疾病治療領域。

在新藥研發環節上,凱萊英切入的是IND到NDA及之後的商業化生產環節,主要包括創新藥CMC服務、MAH業務、製劑研發生產、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臨床試驗服務、生物樣本檢測以及藥品註冊申報等業務。

在收入方面,臨床階段(定製研發生產)收入佔比32%,商業化階段(定製研發生產)收入佔比57%,技術服務收入佔比11%(2018年報數據)。

……

除了凱萊英外,中國的CRO/CMO企業並不在少數,其中的龍頭企業是藥明康德,現在已經接近2000億的市值體量,相比之下凱萊英的市值只有400億左右,可見兩者之間的差距。

因為CRO/CMO領域的上市企業比較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下面列舉幾個有代表性的公司,後面也可能是我們重點研究的方向。

藥明康德,市場龍頭,業務基本覆蓋了CRO的所有領域,2018年收入96億,是第二名的3倍以上;

康龍化成,市場第二名,主營業務是在臨床前CRO(部分涉足臨床CRO),並且在藥物發現方面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2018年營收29億。

泰格醫藥,“國內臨床試驗CRO”龍頭企業,側重臨床試驗服務,業務完整覆蓋了臨床研究全產業鏈。2018年營收23億。

凱萊英,上面提到過了,主攻小分子化學制藥CDMO,大分子生物醫藥領域也開始涉及,臨床前CRO也在試水。2018年營收18億。

【企業簡析】凱萊英--高瓴資本23億投資,看中了什麼?

【企業簡析】凱萊英--高瓴資本23億投資,看中了什麼?

除此之外,這個領域還有很多企業,比如博騰股份、睿智化學、昭衍新藥、藥石科技等等,在此就不贅述了。

……

下面簡單說一下這個市場的發展情況。

根據Business Insights統計,全球CMO市場規模在2014年為400億美元,2017增至628億美元,年複合增速12%左右。預計2017年之後,該市場將以13.03%的增速發展,2021年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

當下階段,全球CMO市場集中於歐美國家,市場佔有率70%左右。這也很好理解,畢竟歐美在這方面的發展更早,而且技術成熟度、市場成熟度都要遠高於我們。

但是從發展速度來看,中國在CMO領域的增速要高於歐美地區。

同樣根據Business Insight研究統計顯示,國內CMO/CDMO市場由2011年的18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50億美元,複合增速為18.6%。預計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85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比重的9.7%。

中國CMO領域快速增長的驅動因素,簡單總結有3點:

第一,經濟紅利。受益於經濟高速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影響,中國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帶動CMO市場發展;

第二,制度紅利。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逐步完善、cGMP原料藥供應體系以及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一致性評價、審評審批加速等政策利好釋放;

第三,技術發展。各CMO企業技術快速提升,對客戶的服務能力與日俱增。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因素外,中國完善的製造體系,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等,都對市場的發展有助益作用。

以上,也就解釋了CMO市場快速發展的原因。

那高瓴資本23億投資的為什麼是凱萊英,而不是收入更高的藥明康德或泰格醫藥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後兩個企業,高瓴已經投資過了。

除此之外,高瓴還投資了A股的愛爾眼科、恆瑞醫藥等,美股的百濟神州,以及2019年第四季度高瓴資本新增的3家生物醫藥公司——荷蘭生物製藥公司Argenx SE、荷蘭癌症免疫療法公司MERUS、美國生物科技公司VIELA BIO等優質醫藥企業。

由此,可以看出高瓴資本在醫藥領域和CRO/CMO領域的佈局。

……

那最後一個問題。

高瓴資本投資了凱萊英,我們要不要跟進呢?

平心而論,如果僅看財務數據的話,相較於凱萊英70倍的市盈率,其年複合40%的淨利潤增速確實有點不夠看。

但我們看一個企業,不應該靜態的去看。如果把眼光放長遠,凱萊英很有可能在高瓴資本的支持下快速增長,崛起為市場龍頭。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能不能成也不一定。

至於如何選擇,大家各自判斷就好了。


【企業簡析】凱萊英--高瓴資本23億投資,看中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