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信奉讀書無用論,不重視孩子教育,網友:都上985誰幹苦力?

家長信奉讀書無用論,不重視孩子教育,網友:都上985誰幹苦力?

什麼是教育?

教育不等於上學。

一種教育是學校給的,那就是技術技能。

就拿一個工廠來講。985畢業的大學生,通過在學校的學習,當了產品的設計工程師。他受到的教育就是一種技術技能。同樣的,職業技能學校畢業的學生,當了流水線上的作業工、維修工。這也是一種技術技能。

還有一種教育是家長和社會耳濡目染的,那就是人情世故。

生活中我們會有這種感覺,那就是:

做生意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會比種地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更懂事兒會說話。

當官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會比打工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更通人情世故。

這種人情世故,耳濡目染,同樣也是一種教育,其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比重甚至比技能教育要高得多。

人情世故的教育,是無形的也是更難的。學校的應試教育可以傳授知識技能,但是無法傳授人情世故。當所有人都上985/211的時候,這種學習投資也就貶值了。但是,通人情世故的985/211畢業生還是很吃香,因為人情世故不會貶值,是人類社會運轉的基礎。

這才是導致很多高校畢業的高材生,畢業之後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學習投資和工資回報不成正比的根本原因。

有教無類,教育、上學、讀書這三個概念是不能畫等號的,傳統教育和社會、家庭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教育是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上學和讀書不是教育的全部媒介,自然就不存在上學就高貴,不上學就低賤的區別。

家長信奉讀書無用論,不重視孩子教育,網友:都上985誰幹苦力?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從國家機器的運轉,上層建築的設計來說。

應試教育的集大成者,九年義務教育的設立,是有其政治、經濟和社會考量的。發展到今天的教育已經成為一條成熟的產業鏈,也不再是當初傳道受業解惑的純粹知識傳承。

宏觀調控不光有經濟上的,同樣也有教育上的,如果理解到底,那還有意識形態上的。人作為一種資源,就跟石油、鋼材、稀有金屬一樣,都是上層建築或者說頂層設計的一部分。

通過教育,肯定是為了培養出能夠為上層建築所用的人才。

應試教育是一種標準化教育,標準化教育最後生產出來的,肯定會是標準件一樣的人才。根據市場經濟的供需平衡原理,當標準化教育生產出的標準件人才供過於求的時候,那麼他們肯定會貶值。

家庭中,長輩更看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就是說,家長讓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應該是為了讓子女獲得技術技能的同時,通人情世故。而不該僅僅將目光瞄準“985”“211”“名校”,我們知道人格的養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上學只是其中的一環,而不是全部。

注重子女的人格養成,讓其形成健全、堅韌、睿智的人格,才是家庭教育應該把握的大局。而不應該片面追求985、211、出國留學、名校,這就有點盲目的捨本逐末了。

而受教育者更看重的是教育的效果。

我上學就是為了學習知識技能,好,達到這個目的就夠了。

學校的教學質量肯定是參差不齊的,但是,就像我之前說的,只要是能夠學到足夠的技術技能,那麼這所學校就已經體現了其辦學的價值,985/211確實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作用。

真正在將來的就業大軍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你在青少年時期養成的人格。你的人格是否健全,能否經受住社會大熔爐的煅燒,抗住壓力,經受住誘惑,其重要程度是高於你的技術技能的。

有教無類,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教育、上學、讀書這三個概念,受政治、經濟、文化,往深了一點說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已經被嚴重盲目地扭曲了。

書中沒有黃金屋,書中沒有顏如玉。就上學本身來說,上學這種行為本身沒有意義。教育是一種常態,我們每天的生活中耳濡目染都在受教育。

認清教育的本質,才能儘快找到自己的提升之路在哪裡。

受教育是生活中每時每刻耳濡目染中進行的。讀書不一定有用,上學也不一定能成材,這中間還隔著太多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和人情世故的溝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