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部員對我說:學姐對不起,我想退出記者團了

晚上好呀~


白天的時候看羅老師更新的視頻,他提到一句話叫做: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儘管百度搜了一下這句話的解釋,無奈我是知識淺薄的粗鄙之人實在沒懂什麼意思,間接印證了我的腦袋對哲學真的有點不太靈光。好在當代年輕人把B站當學習平臺,把知乎當百度用,於是我就去知乎搜了一下這句話得到了一個瞬間讓我恍然大悟的解釋。


簡單來打個比方,張三想把數學學好,原因是他想要去完成高考,所以學好數學成了他完成高考的一種方式。他想把高考考好是因為他想考上好大學,高考是他考上好大學的一種手段,那他想考上好大學又是為了......循環往復他的人生陷入了手段裡,他自己成了一種手段,迷失了。


再說張三,他從一開始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把數學學好,同時樂在其中,他去參加高考的目的是因為想完成高考,上大學也是因為想上大學,而不是為了找到好工作。這樣也就是為什麼說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了。


好了,下面說正事兒(咳咳)


當我的部員對我說:學姐對不起,我想退出記者團了


放假在家的這幾個月記者團的寶子們仍然堅持更新微信推文,其實我也知道由於不在學校,要做關於學校有關的推文對他們來說實在不容易。既要有創意又要符合我們的宣傳要求,這也只有做過這樣工作的人才明白其中辛苦。


於是如同早就料想到的一樣,好幾個人都想退團,有的去意已決,有的還在猶豫。有個部員跟我說:“學姐其實我早就想退了,但是又覺得你對我太好了不忍心”。看到這句話,我在心裡狠狠嘆了一口氣,我完全明白這樣的感覺。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


當初進入這樣一個團體想著去好好鍛鍊自己的能力,結果進入後才發現:“天!怎麼天天做這麼無聊還超級累浪費時間的工作,おれ太后悔了”。


進入後的心路:開心興奮ヾ(≧▽≦*)o ㄧ 驚恐Σ(っ °Д °;)っ — 抓狂o(≧口≦)o — 微笑.jpg


在記者團的這兩年真的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時間,自己做部員的時候新媒體部到後來人越來越少,其實我也好奇為什麼我竟然堅持下去了,思想鬥爭我也做過,甚至想退團的文字都已經打出來了又一個個刪掉,我以為是我不甘心自己堅持了一學期就這樣放棄。


再後來偶然的機會加入到安徽校媒的大集體中,在一開始憧憬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加入一個月之後發現其實和在校記者團的工作差不了多少,甚至更加嚴謹嚴格。


有一天我做了一篇關於愛國rapper(可以看之前的推文裡有),改了很久改到最後都想罵人了終於交去審核了,但是因為政治敏感的原因中青報的老師不讓發,譚譚部長和宇琪學姐打了很多字安慰我,其實心情一點都不好,可只能一笑而過,在那之後突然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在這裡。


直到放假的這段時間才想明白為什麼。說因為熱愛感覺很俗,但是不得不說真的是因為想把這件事完成,並且做好,因為我想要去完成,喜歡去做,而不再是以一種功利的心態去加入到這樣的集體,畢竟提升是自我去完成而非外界給予的。


當我的部員對我說:學姐對不起,我想退出記者團了


放假的這段時間減脂成了頭等大事,起因是因為我媽實在看不過去我的身材每天都在嫌棄我,於是帶著不情願和憤然開始每天做些運動。一眨眼過去了快50天了。此時我是不是應該放幾張對比圖,然後接受熱烈的掌聲?這當然不可能


這四十多天的日子裡除去不能運動的那幾天外,基本上每天都在運動,從一開始艱難的50min到現在離不開運動,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和自己和解了。


和每個女生一樣我的減肥一直都在路上,瘦了又胖,胖了又瘦減,吃了一個冰激凌就憂心自己長了一斤。一開始確實如此,我甚至拿薄荷APP記錄每天的飲食,熱量差控制在1000kal,運動量增加到每天2個小時,每天必稱體重,天天在B站搜索“如何7天暴瘦10斤”“如何每天吃500kal就可以吃飽”“十分鐘暴汗運動”等等。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現在的生活裡都是怎麼樣讓自己瘦,每天都在跟自己說堅持,一點都不開心甚至會莫名其妙的發火。更重要的是,體重稱上的數字沒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有一個我很喜歡的UP主,叫“羅耍耍”(真的寶藏阿婆主),從她自己的分享中我慢慢發現其實每個人都要熱愛自己,當你開始陷入苛求自己的身材焦慮中會失去更多機會和生活交流。


“平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情緒、學習、工作或者社交關係都需要去付出努力。


不要把運動當作一種手段,而是目的。為了想要運動而去運動,如果今天不想那麼停一下也不會有關係~和自己和解放下一些執念,才會知道我們自己真的需要什麼。


當我的部員對我說:學姐對不起,我想退出記者團了


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回到上面的話題,關於那些選擇退團的寶子們我沒有絲毫的怨念,同樣不會有任何惋惜,這不是不近人情對你們沒有一點感情,我尊重你們的選擇,畢竟只有你自己心裡才清楚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呀~


我們總是在問“這個專業怎麼樣”“這個學校考研率高嗎”“我到底該不該去xxx”諸如此類的問題,這究竟是人生的“目的”還是“手段”呢?


最後再分享一段話:


在你20歲出頭的時候,千萬別太理性、太功利,別去做那些在周圍人眼裡看起來合情合理,甚至是令人羨慕的“安全”選項。


不糾結,不糾纏,不糾正。


對一些事不去糾結,對一些感情不去糾纏,對一些言語不去糾正。平衡生活,和自己和解。


ps.

01 這些天早上打開英語早讀打卡,音頻開頭的第一句總是“A little accumulate will make a big difference.”


02 我是不是有點標題黨了hhhhh


03 晚安( ̄o ̄) . z Z


封面:@paco_Yao


喜歡的話,點個贊

畢竟我

● 好看夠渣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