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愈不明原因发热案

女某,26岁。发烧2月。

首诊:2019年9月2日

现病史:2月前夜吹空调后次日出现发热、腹泻,持续至今。体温37---38℃,夜热甚(有“烧起来”的感觉,但体温37℃左右)。于2019年7月11日查血常规,白细胞13.16,淋巴细胞4.39,中性粒细胞8.13,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用滋阴清热中药治疗,体温也不降。有低血糖史。

刻下症:低烧,乏力,大便1--2次/日,基本成形(发病前便秘),无口苦口干,纳呆,多食则反胃、恶心欲吐。

舌苔微黄,舌体胖质红,脉沉似滑。

诊断:气虚发热

治法:甘温除热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30g、生白术30g、生甘草10g、当归15g、陈皮10、柴胡10g、酒黄精15g、红花10g、焦三仙30g、防己10g、水牛角30g。水煎服,7剂。

二诊:2019年9月9日

药后体温≤37.1℃。仅经期后体温37.4℃1次,大便1次/日。

舌苔薄白,舌质红,脉细。

上方加通草10g、丹皮10g,改防己15g。水煎服,7剂。

三诊:2019年9月19日

体温基本正常,恶心等症状消失。现仅睡眠不实,时头晕。大便2-3日一行,脉细。

上方去水牛角、丹皮,继服10剂。

四诊:2019年9月30日

未再发烧。苔微黄腻,脉细。

因患者近期出国上学,欲带药备用,上方改防己10g,28剂。

分析:

(1)该病例用药7剂即烧退。因为气虚发热,需要调补元气方可防止反复,加之兼有湿热入血分,所以又以17剂调理。

(2)本案辨证要点:患者虽发烧 ,但体温并不太高、伴乏力,加之前期学习紧张劳累,加之饮食不规律(偏胖,时有低血糖)致元气受损,故为气虚发热。夜间着凉仅为诱因。自觉夜热甚但体温37℃,非阴虚有热,可能与血分有湿热有关。

结论:

辨证准确是取效的前提,一定要分析清楚。所谓“没有不治之病,只有不识之证”。

《秋语》

中药治愈不明原因发热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