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垂涎的職業:炊事員

吃香走俏的職業無不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下面的故事會讓現代人無法理會。


  

讓人垂涎的職業:炊事員

  我有一朋友範兄,圓頭圓腦,挺著一個啤酒肚。每次朋友聚會,他都會講述啤酒肚的來歷。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範兄全家生活在偏遠的廠礦企業,生活物資奇缺,加上地處偏遠,生活條件就十分的艱苦,一日三餐都是青菜蘿蔔,全家一年難得吃一回肉。正在讀小學、還在長身體的範兄,做夢都想有一天把紅燒肉吃個痛快。

  奇怪的是,每天放學他總是幾兄妹中最晚回家的,既不是留下來補課,也不是到處瘋玩,而是幾個同學相約到礦區附近的山坡上聞肉香去了。原來山坡下面就是職工食堂,每天放學這個時間,食堂的炊事員就開始製作紅燒肉,半肥半瘦的小方塊豬肉,經過高溫爆炒,滲出香噴噴的豬油,再與豆瓣、豆豉、老薑、大蔥、三奈八角等一起翻炒,陣陣誘人的香氣,順著上升氣流飄到後面的山坡上。難得吃到肉,又在長身體,幾個男同學如何受得了。每天放學的鐘聲一響,他們撒腳就跑到山坡上,張大嘴巴、睜大鼻孔,盡情享受難得的、免費的“牙祭”。

讓人垂涎的職業:炊事員

  在聞著肉香的同時,範兄心中就想:食堂的炊事員是多麼的幸福啊!是天底下最好的工作。我要是那個炊事員,肯定要吃一大碗紅燒肉!想著想著,他的清口水一個勁往外湧。

  不久,語文老師給他們出了一道作文題:“我長大後做什麼?”其它同學還在思考、打草稿,有想當解放軍的、有想當老師的、有想當藝術家的······而一向作文成績很差的範兄,這次卻十分意外的神速與睿智,毫不猶豫寫上了標題:“我長大了一定要當炊事員!”他把天底下最樸直、最有感受的思想和內容寫了出來。後來,老師還在作文講評課上表揚了他,說他當想一名普通的勞動者,思想境界很高。其實真實的想法是那誘人的紅燒肉。

  後來,範兄到了上班的年齡,但還是沒有機會當上職工食堂的炊事員,因為這一職業太搶手了,他的家庭背景競爭不過其它人,只好從事其它職業。再到後來,市場上開始有不用票證的豬肉出售,範兄終於可以敞開肚皮“整”紅燒肉了。結果這一“整”就收不到場,不到一年,範兄就長起了啤酒肚了。

  範兄沒有當上炊事員是他的緣份,而小廖和小肖能在那個年代當上炊事員也是他們的緣份。兩人父親都是在煤礦工作了近30年的老職工,他們從小與母親一道生活在農村,父親們從牙縫裡摳出一點生活結餘,每月寄回農村,供母子們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國家出臺了“農轉非”政策,小廖和小肖才有機會進礦山工作。兩人雖說年滿18週歲,但看上去只有15歲的身高,而且面黃肌瘦,一看就是沒有吃多少肉,天生營養不良的身體。

讓人垂涎的職業:炊事員

  兩人的父親相繼找到分管勞資的副礦長,說了不少好話、送了不少農副產品,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職工食堂,當一名炊事員。父輩們的想法很簡單:一來那時的炊事員的工資雖不高,每月象徵性扣8元錢生活費,但一日三餐、一年365天全部在食堂吃飯,這樣一來就可以敞開肚皮“整”;二來全家人在總收入增加的情況下,還省去一個吃飯的;更重要是,孩子在食堂工作,有大魚大肉的保證,可以把先天營養不良的身子骨補回來,這樣的工作恐怕全天下全世界都找不到。能當上職工食堂的炊事員,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份。

  由於兩位父親的不懈努力,好話與好禮的不斷相送,加上有新單位建設上馬,單位上急需職工食堂炊事員,小廖和小肖如願以償當上了炊事員。倆人第一天上班別提有多麼高興與興奮,單位上為他們配發的最小號的工作服、勞保用品等,全都不能穿戴使用,因為他們倆個子太小、太瘦了,沒有適合他們的尺寸。而他們的母親卻十分高興,“改一改再穿!”連更連夜將工作服等改制成合適的尺寸。

  小廖和小肖在食堂工作不到一年,倆人自身就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是長得又白又胖、身高那是一天一個樣,與剛來時的個小、面黃、肌瘦完全判若兩人。後來,倆人都娶了漂亮的媳婦,日子也過得十分滋潤。

讓人垂涎的職業:炊事員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與完善,市場上的生活物資開始豐富與充足,加上第三產業在城鎮、廠礦發展迅速,炊事員這一職業才漸漸失去了它的光芒。如今,任何新入職的員工,你叫他去做炊事員,可能都沒有任何人願意去做這一行當,都認為這是又苦又累的活,並且在朋友面前還沒有“面子”。這也充分印證了先人的一句話: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