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這幾年中國的熒屏上,以職業為題材很難落到什麼好口碑。


特別是涉及到“菜鳥成長”這個母題,不是把職業劇拍成“我跟上司談戀愛”的偶像劇,就是把所謂的職場綜藝拍得像素人造星、表演痕跡很重。


真實,才是觀眾最大的訴求。


最近深圳衛視拍攝了一檔醫療題材紀錄片——《我的白大褂》,或許能讓膩煩了劇本的觀眾感受到一絲清流。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這兩年的國產醫療紀錄片佳作頻出,《生門》、《人間世》等聚焦醫院人生百態的真實記錄,每部都狠戳我們的淚點。


但《我的白大褂》還是在優秀的前作中殺出了一條新路。


因為它的主人公,是幾個正在積累經驗、還沒有正式進入職業生涯的“規培醫生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這也是為什麼有網友說,看這部紀錄片好像更像在看真實的“令人心動的offer”,看年輕新手如何摸索著進入職場的大門


因為規培醫生,並不是像以前紀錄片裡那些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成熟醫者,而是一群跟著帶教老師到處學習的“預備役”。


這個人群對於醫療門外漢來說很陌生,甚至壓根都沒聽說過還有這種醫生的存在。


這卻對於我們每個人未來能擁有怎樣的醫生,至關重要。


01. 再菜的新手,也沒時間慌張


“規培醫生”的出現,始於2014年我國正式啟動了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


在這之前,我國長期缺乏對醫學畢業生的二級學科培養,使得他們畢業後即刻被投入到醫院從事臨床工作。


這就導致臨床醫師獲得的培養和成長,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所在醫院的條件,無形中阻礙了我國醫療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而規培醫生,便是要在學業結束後以住院醫師的身份接受1-3年的規範化培訓,在有資質的培訓基地(基本都是普通人認知中的“好醫院”),跟著帶教老師輪流在各個科室學習和實踐


通俗點說,這有點類似於大企業裡那些會輪崗的“管培生”,目的是完成從紙上談兵到在一線摸爬滾打的轉變。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儘管規培醫生是缺乏經驗的新人,但醫院這個特殊的職場上,可沒有讓人能提前排練的劇本,也沒有容許每個人都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

《我的白大褂》開篇,就是一位規培醫生小林遭遇到的“靈魂衝擊”。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小林輪轉到急診科規培後,第一次參與重大搶救,便是十分危急的情況——


一位神志模糊、精神混亂的男子被送到急診室,狀況已經十分不好,甚至還在高喊著拒絕救治,讓觀眾都跟著揪心。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第一次參與如此緊張焦灼的搶救,小林作為一個新手,不可能不慌。


最慌的是,在幫忙搶救的時候病人的瞳孔已經在放大,一雙眼睛直直地看著她。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但這種恐懼感只存在了幾秒鐘,也只被允許存在幾秒鐘。


超聲專業的小林沒有慌張的餘地,在醫生們密切的配合中,她必須冷靜專業地接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但是,這位情況危急的男子還是沒有挺過來,驟然離開了人世。


一開場就看到如此悲劇的觀眾尚覺得衝擊過大,又何況是第一次面對搶救失敗的新人醫生呢?


醫生也是人,也是從沒有直面過病人死亡的階段過來的人,會難過和痛心的人。


但醫生又畢竟是醫生。再難以接受的崩潰、衝擊和悲傷,也只能在盡到自己的責任後再一個人學著消化。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紀錄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小蔡,在急診科跟著帶教老師學習的時候,也遇到了急迫的突發狀況。


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突然出現胸口、腹部疼痛難忍的症狀。


經過迅速的排查,癥結竟然是可能危及生命的主動脈夾層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診斷後,醫生立刻向患者的妻子說明了情況有多嚴重:


不救,那一定沒希望;


救了,也只有60%多的存活率。


在這人命關天的艱難抉擇之外,還有更現實的足以壓垮這個家庭的東西:費用可能高達三十萬。


遭遇如此重大突變的親屬立刻情緒崩潰,而在旁邊一直試圖勸慰和幫忙的小蔡,親眼看著他人撕心裂肺的悲傷,也忍不住眼眶泛紅。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萬幸的是,因為救治及時,這位男子最終順利地完成了手術、保住了性命,讓屏幕前的觀眾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最讓人感嘆的是,救回這位男子,光靠醫生的同情心是不夠的。


是小蔡的帶教老師高度冷靜又專業的判斷,給了病人一線生機。

兩次測量腳踝處血壓發現兩腳血壓不對稱時,醫生便警覺地預判這可能是動脈夾層。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於是,他立刻叫停本來安排的普通CT、上增強CT,並及時叫來心外科專家會診,每一步決策都果斷又準確。


在爭分奪秒但又有序妥當的安排中,醫生們才從死神手裡搶回了這條生命。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經歷了這一切的小蔡,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些才是她作為規培醫生最需要向老師學習的。


在醫生這份工作的成長中,沒有彩排、沒有演習,唯有真刀真槍地直面每一個案例、每一條生命。


這部片子獨特的價值也正在於此:給更多普通人打開一個窗口,看看醫生之所以成為一個成熟的醫生,可能經歷什麼。


正如片中所說,這“遠不是換一身衣服那麼簡單”


02. “你樂意讓新手給你看病嗎?”


當然,並不是所有規培醫生都一定會遇到驚心動魄、生離死別的時刻。


比如口腔專業的小周,她的規培任務是在所有口腔相關科室輪轉學習。而她遇到的最大難題是——


兒牙科哭天喊地的小朋友,真的太難搞了。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每個躺在操作檯上的小孩,都有180種哭嚎的方式讓人崩潰。


儘管非常不安又不知所措,小周還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笨拙,學著其他醫生的方式安撫每一個孩子。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但在小周的努力之外,還存在著一個極為現實且由不得她的問題:一般人往往不願意一個沒啥經驗的新手醫生給自己看病。


小周的帶教老師黃主任其實經常努力向患者推銷小周,好讓小周能有機會上手,在老師的把關下做一些基本操作。


但患者不樂意,也不是不能理解。


有人覺得,我花錢掛的就是專家號,當然更願意讓醫生本人給我操作。許多家長帶孩子看病,更是“精益求精”,只信任最有經驗的主任醫師。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有時也不僅是家長拒絕。像兒牙科這種情況,小孩子長期在一位醫生處看病,自己都會主動選擇最熟悉的醫生,而抗拒小周這樣的新醫生。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本來上手機會就少,再加上被帶教老師和孩子的家長同時盯著,任何一個規培醫生都難免緊張、露怯。


屏幕裡小周不小心操作失誤的時候,觀眾都能感受到那種窘迫和自責要溢出屏幕了。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小周遭遇的“不被信任”和有限的實踐機會,其實也是現實中廣大規培醫生普遍面臨的困境。


在丁香園論壇的“規培”版塊,規培醫生們最常發在這裡的一種吐槽,便是抱怨自己經常只有旁觀和打雜的份兒。


就像知乎用戶@醫路堅持楊大俠 所說——


規培醫生“身兼採集病史、書寫病例、下醫囑、臨床取藥、臨床操作、寫病程、上手術……一系列職責。其內容不可謂不多,以致部分人員感覺盡是在幹無用之功,沒學著什麼本事。”


身為所謂的培養對象,整天忙得腳不著地,但大部分的精力其實都沒有花在提高臨床診療水平上。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片中一位規培醫生也自我吐槽:其實平時乾的最多的是寫病歷。


這不僅有些背離規培制度的本來目的,也容易形成一個尷尬的死循環:越不鍛鍊,越沒法熟悉業務;越不熟悉業務,就越難獲得患者的信任。


片子中,答應讓小周給自己孩子看牙最痛快的一位家長,本身就是同醫院的醫生,也正在帶著規培醫生學習。


只有過來人才深知,不練是不行的,沒有一個醫生是一上來就什麼都會了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這看似輕描淡寫的兩句話,或許不止是讓身為患者的我們對新手醫生多一些理解和認可,也揭示了規培醫生最需要、也最難得的東西。


03. 他們真正的壓力,要把節目放大100倍


通過幾集紀錄片,就連我們這些門外漢都看得出來,規培醫生能遇到一位言傳身教、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在實踐中能得到提點,是多麼重要。


更何況,在如今的環境裡做醫生,任何一個小細節都可能藏著玄機。


片子中,小林需要詢問一位患者的近況。由於老師認為對方可能有焦慮傾向、對於自己的病情極為敏感,因此需要特別關照。


沒有經驗的小林在打電話時,直接把“考慮到您比較容易焦慮”說出了口,話術中的稚嫩立刻被老師指了出來——


對方本就敏感,這麼直說出來,太容易激化矛盾。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麻醉專業的小潘,第一次輪轉到外科並參與到手術中時,也學到了外行絕不可能知道的經驗。


經驗豐富的老師告訴他,把切下來的組織拿給病人家屬看之前,要丟掉沾血的紗布,換一塊嶄新幹淨的墊著。


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視覺衝擊,也是考慮到家屬的心情。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對於觀眾而言,看到醫者的知識與經驗被傳承下去,更是一種莫大的心安。


儘管老師們採取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貼心和藹的老師,會努力為規培醫生創造實踐機會,在他們自責或受挫的時候給予鼓勵。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也有嚴厲的老師,在工作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隨時隨地抽查規培醫生背誦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個疏漏。


這其實也是一種用心良苦:結合實戰重溫一下學習過的書本知識,比看10遍書都有用。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不管哪一種,《我的白大褂》裡呈現的幾位規培醫生的日常,都可以說是規培生非常理想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了。


也正是因為這種“理想”,使得一些業內人士對它頗有微詞:


片子中關於醫療本身的細節,是真實的。但對於規培醫生的現狀,也有一些更瑣碎、不堪的壓力被隱去了,並沒有得到完整的呈現。


比如,現實中並不是每位規培醫生都能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裡,收穫到真正有價值的教導和經歷。


除了前文所說的“打雜”,在過往的報道和醫學類論壇討論中,我們其實能看到這制度設想的成果,或多或少被不成系統的執行和管理削弱了。


有些醫院被官僚作風滲透,嚴格的上下級關係一層層到了規培生,就只剩下“活又多,壓力大,一點做不好就捱罵”。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有人稱自己在科室根本“沒人管”,天天就相當於“混”;


也有人所在的醫院雖然有給帶教老師打分的制度,但實際上和老師也不會相處多久,“何必互相為難”,最後就只落得形式主義。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比起精神上的收穫,規培醫生們還面臨著

更加現實的物質問題:錢


窮,是規培醫生永恆的吐槽主題No.1。


2018年澎湃新聞的報道顯示,一線城市規培生平均補助為2291元/月,二、三線城市的數據則分別為1567元/月和1384元/月。


這個數據來源丁香園論壇的904位網友,而他們中的90%都來自三級甲等醫院。


每月微薄的一兩千塊錢,甚至都會讓人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那些幹著繁重冗雜的活的規培醫生自嘲為“廉價勞動力”,也就不奇怪了。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終於成為主角的他們,比拍出來的還難100倍


看到這些不便呈現在電視鏡頭中的細節,反而更能讓人明白,為什麼要將鏡頭對準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醫生。


除了讓大眾瞭解這些新生力量的努力、勤奮和成長,他們背後的這些並不光鮮但卻戳中痛點的現狀,也同樣該被社會看到。


讓他們成為紀錄片的主角,只是第一步而已。


也許這種努力收效微乎其微。就像此前的優秀醫療紀錄片播出後,我們一邊震撼、感動,一邊也會懷疑,這真的能讓當下緊張的醫患關係、醫護人員不盡如人意的生存狀況有多少改善嗎?


但這就像醫生們救人時面臨的抉擇:不去做,就沒有一丁點變好的希望。


這種彌合分裂、打破隔閡、呼籲理解的努力,多一點,是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