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真的有必要嗎?看《三體》劉慈欣這樣說

小時候我們說謊,可能就會挨爸爸媽媽打;長大以後我們說謊,就會被周圍的人認為是個不誠實的人。可見,

說謊,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好的品質。在我們的生活中,選擇說慌還是不說謊是靠道德約束的。但是,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人類不再需要依賴道德,科技就可以直接消滅人類的謊言,那會是一件好事嗎?

說謊真的有必要嗎?看《三體》劉慈欣這樣說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就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屬於高等文明世界裡的三體人,他們是用電磁波交流的。因此他們的思維是透明的,互相之間能看到對方的想法。他們根本無法偽裝自己的思想,也就自然沒有謊言的產生。在三體得知地球的存在之後,他們派了智子來監控地球,智子能聽到地球人的一切對話,看到地球人的一切活動,唯獨看不到人類的思維。

說謊真的有必要嗎?看《三體》劉慈欣這樣說

人類為了應對三體人,就進行了面壁計劃,從人類中選取幾個面壁者,他們需要制定打擊三體的計劃,而且不需要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真實意圖,就可以直接動用地球上的所有資源。三體對人類的詭計、欺騙、偽裝和誤導能力都很害怕,他們針對面壁者,從人類中找了幾個破壁者,就是用來打破面壁者的計劃。

說謊真的有必要嗎?看《三體》劉慈欣這樣說

破壁者向三體表忠心說:“人類的面壁計劃將建立起幾個對你們來說非常險惡的迷宮,我們可以幫助你們走出這些迷宮。”按理說,三體人一聽這話就應該緩口氣,找到了好的對策,也應該感激或者鼓勵下這群破壁者嘛。誰知道三體人回覆說:“這種思維透明度的差別,是我們更堅定了消滅人類的決心。請你們幫助我們消滅人類,最後我們再消滅你們。”

這麼赤裸裸地就把自己真實目的表露出來了,三體人還真是不會撒謊啊。

我們延續這個場景,來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地球上,人類之間不存在謊言,會怎麼樣呢?比如說,在醫院裡,醫生可能會直接跟病人說:“你這個病沒得救了,回家該吃點啥吃點啥,該喝點啥喝點啥吧!”;比如,在學校裡,老師可能會直接跟學生說:“全班學生數你最笨,我實在不喜歡你!”;再比如,在家裡,你的愛人可能會直接跟你說:“我已經不愛你了,我愛上了你的朋友!”;還比如,在公司,你的上司可能會直接對下屬說:“這活你先幹著,但是年終獎是沒有的”。

說謊真的有必要嗎?看《三體》劉慈欣這樣說

像這樣的完全沒有謊言的生活,是不是太可怕了?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是具有說謊的本能的,哪怕是剛出生的嬰兒,都會用表情和哭聲來偽裝自己,來達到自己得到關注的目的。更不用遑論我們這些,生活在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的大人。我們之所以至今還沒有進化出不說謊的機制,那是因為謊言的存在極具必要性。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謊言可以帶來信任。

聽友們可能會覺得:這不是很扯嗎?謊言應該是信任的對立面呀,怎麼可能會帶來信任呢?誒,大家彆著急,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謊言都在隱瞞信息呢?這個答案百分百是肯定的。如果不需要隱瞞,就沒有謊言。

那麼,這種隱瞞必然會帶來信息上的不對稱。也就是說,這個事情我知道,而你不知道,這就是信息不對稱。而信息的不對稱最終怎麼解決呢?那就是建立起信任機制。

說謊真的有必要嗎?看《三體》劉慈欣這樣說

這是怎麼回事呢?舉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你在淘寶上購物,你不知道商品的質量,但商家知道。這就形成了信息上的不對稱。而減少信息不對稱的辦法就是建立起買賣雙方的信用體系。作為買家的你,可以給賣家評分。如果商品品質很差就給低分,這就會影響賣方的聲譽,別人在買這家商品時,一般會先去看下評價,看到差評自然會有些人選擇不再買這家商品,賣家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所以,商家想要把生意做下去,就必須讓價格和品質相符合。買家買了品質好的商品,給出好評,喜人更多的買家來購買,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環,買賣雙方的誠信就建立了。

也就是說,在雙方買賣的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是為了創造賣方的剩餘價值,賺取一定的差價。單位了建立信任,信息多的賣方會讓渡一些權利給信息少的買方,以獲取買方信任。但,如果在買賣市場中,所有的信息都對稱的了,也就不需要建立什麼信任機制了。那會是什麼結果呢?結果就是,賣方不能利用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了,整個市場會崩潰。

我們再來看看,對於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來說,謊言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謊言會帶來“皮格馬利翁效應”。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呢?就是指人們的情感和觀念,會不自覺地受到他人的影響。這是一種心理暗示,這種暗示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奇蹟效應。

說謊真的有必要嗎?看《三體》劉慈欣這樣說

比如說,我們的親人得了絕症,當他問起自己的病情時,我們不會說:“醫生說了,你最多還能活一年”。而是告訴他:“醫生說了,沒什麼大問題,你呢,就是要放寬心,好好調養一段時間就好了。”並且經常會給他一些鼓勵,在你的鼓勵和善意的謊言中,病人的情緒會不自覺地好起來,本來很嚴重的病,很可能會出現治癒的奇蹟。這種隱瞞病情的行為,看上去是在撒謊,卻帶來了好的結果。

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另一方沒有能力接受或者消化信息,我們就需要說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

第二,謊言會產生“戈培爾效應”。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戈培爾效應,那就是:當謊言重複100次,就會變成真理。你可能就納悶了,這不是更嚴重的欺騙嗎?但是如果這種欺騙運用得當,就會帶來很多正面的效果。

比如說,在學校中,學生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差異。有一個老師,他對班上成績最差的一個孩子說:“你很優秀”,“你非常棒”。老師一直不停地給他灌輸這樣的理念,後來這個孩子真的變得非常優秀了。

所以,當謊言是正向的,具有積極意義的時候。不僅可以說,還要反覆地說。

第三,謊言是人和人之間的潤滑劑。比如,當我們在外面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回到家,為了家庭氛圍的和諧,會謊稱沒事;再比如,當領導問我們新買的衣服怎麼樣的時候,即便我們覺得不好看,也會謊稱好看。因為這樣,會使家庭不發生矛盾,同事關係更和諧。所以,無傷大雅,又能帶來人與人相處愉快的結果,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我不是號召大家去說謊,而是說一個完全不存在謊言的世界是不可能存在。此外,我們說提倡的說謊,是要基於不對他人造成傷害,而且能夠給對方提供正向的鼓勵的情況下,適時而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