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能實現教育平等嗎?——劉慈欣《贍養人類》讀後隨筆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贍養人類》,2005年發表於《科幻世界》,2014年收錄於其小說集《2018》。

該小說的想象力令人折服,被認為是劉慈欣的最佳短篇之一。


互聯網能實現教育平等嗎?——劉慈欣《贍養人類》讀後隨筆


小說的主角是一名叫作滑膛的殺手。小說以滑膛為線索,串起了第四地球(我們所在的地球)與第一地球(哥哥星球)的故事。

小說的懸念設置得很好,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令讀者不斷地讀下去,心中的疑惑才得到一步一步的解答。為了避免劇透,我就不詳細說了。

讀完這篇短篇小說,以下幾個問題仍有待思考:

1.互聯網教育真的能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平等嗎?如果是大腦擴展的超教育呢?

2.保護私有財產是否真的會造成貧富劇烈分化?

3.人類生存的最低需求真的很少,那麼,該如何平衡慾望與需求的關係?

4.什麼樣的經濟制度最能維持社會的穩定?

這些問題當中,第2和第4個問題,我個人目前還無法得出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詳細思考結果。但是,我認為,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極端片面的回答都是不正確的。就算是資本主義的美國,也有國家調控經濟的時候呢。

相比於傳統教育,互聯網確實可以相對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平等。

現在慕課資源很多,各大門戶網站也紛紛推出名校名師的免費公開課。足不出戶,也無需繳納高昂的學費,打開電腦,連接網絡,就可以參加名校課程的學習。

然而,且不說小說中想象的超教育,就目前的互聯網教育資源來說,依然有很大的貧富差距。雖說聯網就可以平等地學習,但有專家一對一指導的定製課程,是需要額外付費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出得起這樣的費用。更何況,類似於大涼山等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貧困地區,那裡的孩子們連電腦都沒見過呢。

因此,扎克伯格“讓每個人都能上網”的項目真是一個偉大的項目。(先不說執行效果如何。)

假設人人都有條件上網學習了,引導也還是很重要的呢。先不說那些極端貧困的地區,現在小康之家的孩子們,基本上都會熟練地上網。可是,擁有上網條件的孩子,他們可不一定用來認真學習啊!

我的朋友大野豌豆君,她偶然地發現,凌晨三四點的時候,中國的某直播平臺上,居然有那麼多10歲以下的小女孩在做直播。直播當中,這些小女孩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咋一看,這也無可厚非。然而,看深夜直播的偷窺客中,有不少特殊癖好者。這些人要小女孩露出腳(“看看腳”),她們天真無邪地照辦了!(把腳放到鏡頭前。)接著又要求露出胸!!!(“看看胸”)

你說可怕不可怕?

互聯網能實現教育平等嗎?——劉慈欣《贍養人類》讀後隨筆


互聯網對教育確實好。但是,怎麼去使用之,孩子們需要一個正向的引導啊!絕對需要!!

人的最低生存需求真的很少,無非就是空氣、水、食物,以及保暖的衣物。然而,人類的慾望總是無窮盡。溫飽之家自有為生計奔波之苦,小康之家對生活水平的期望閾值更高,慾望與煩惱也並不比溫飽之家的少。

那麼,該如何平衡慾望與需求呢?首要做的是,分清楚合理需求與無理慾望的區別。

當你強烈地還想吃第二個美味的奶油蛋糕時,你自己認為這是合理的需求,然而,你日漸擴大的腰圍證明了,這不過是一個誘惑人的慾望罷了。(此比喻出自喬克•布蘇蒂爾的《產品經理方法論》。)

幸福的人會合理控制自己的慾望,知足常樂。但是,這要基於自己的意願,而非他人的控制。慷他人之慨,最卑劣。窮人以很少的物質條件,就可以活得很開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富人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我們需要合理的制度來保障社會的公平。

(題外話——無自我,毋寧死。詳見劉慈欣《2018》小說集中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