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春秋時的晉靈公很沒國君的樣子:他厚斂民財卻用來裝飾宮殿廊閣;他從高臺上用弓彈打人,看人避彈丸為樂(真不像話!);宰夫(廚子)煮熊掌不酥爛,就殺了放在草筐裡,讓女人用車推著經過朝上,讓大家看、叫大家怕!趙盾、士會等人見到露在外邊的手,問了原委,他們憂慮極了,決心要好好勸勸國君。

他們準備輪番上陣,士會先去。國君一看見士會,就知他的來意,立刻說:“我的過失我知道了,我會改的。”這急急先說,並不是認錯,只是不讓士會開口絮聒,這招使的是:以認過為護過。

人家認都認了,還能說嗎?士會無奈,明知他不會改,也只好叮嚀一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可不是!人誰無過?聖人也會犯錯!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里仁》)

孔子說:“人的過失,和他的品性有關。我們觀察一個人所犯的過失,就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仁了!”

古時,鄭國有一位夫人到市場買了鱉回來,過潁水時,她覺得鱉可能渴了,就放它喝水,就這樣丟了她的鱉。如果有人責備她,那就是怪她的心太好了!

秦末,各路英雄並起,司馬欣率秦兵戰,不勝,降項羽。項羽認為秦軍心不穩,恐怕壞事,就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了秦降兵二十餘萬人!缺德呀!居然殺已經投降了的人,而且一口氣解決了二十多萬人!

我們現在常聽見長輩嘆:今不如古!孔子也有這種感嘆: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陽貨》)

狂、矜、愚自然是人的毛病,但是古代犯這些毛病的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狂人肆志進取,矜持的人廉潔自守,愚鈍的人本質樸實。孔子時,有這些毛病的人卻一無可取:狂妄的人放蕩而沒有拘檢,矜持的人乖戾多怒,愚鈍的人就只有詐偽。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

孔子說:“如果犯了過失不改,那就真是過失了!”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子張》)

子夏說:“小人犯過失,一定會想法掩飾。”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子貢說:“君子的過失,就像日蝕、月蝕一樣:他有缺陷、過失,大家都看得見;他一改過,大家仍舊仰望他。”

我們覺得:人既然免不了犯錯,那麼我們從一個人對自己所犯過失的態度,也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品德。有一種人總是說:“ 我沒有錯!” 還理直氣壯的。事實上, 這句“ 我沒有錯”,就錯了!一個人不虛心檢討,率而說自己沒錯, 這種態度就要不得。

既沒錯,當然無所謂改過;要不就多方掩飾──這文過最費事,經常弄得欲蓋彌彰。而為了掩飾一個過失,又得犯許多過失,多累呀!文過就沒有改過的心,所以小人終為小人。

另有一種人,知道錯了,也想痛改前非,但是毅力不夠,心有餘而力不足,不久,又故態復萌。

也許有同學常遲到吧?自己也明知不是個好習慣,老師也責備,而每次都信誓旦旦:我要早起,我不遲到。過沒幾天,媽媽叫了,好,被窩再躺五分鐘!好累!再躺三分鐘!再……

孔子誇顏回“不貳過”,這“不貳過”需要相當的自制和毅力才能做到。還有一種人,不會掩飾自己的過失,所以大家都能看見他的過失。不過,“過而改之,是不過也!”【語見《韓詩外傳》】既已改過遷善,大家也都能看見。“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這就是君子之所以為君子。

戰國時翩翩四公子中,魏公子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物。太史公寫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列傳都稱某某君,獨《信陵君列傳》一篇中稱“公子”有一百四十次之多,可見太史公對信陵君的尊崇。

信陵的禮賢下士固然令人讚賞,但他還有一種常人不容易達到的德行:改過遷善!

我們知道,戰國時期是七雄割據的時代,到了戰國末年,秦的勢力佔了優勢。秦兵圍攻趙國,趙國十分危急,向魏國求救兵──趙公子平原君的夫人是公子的姐姐。魏君受了秦的威嚇,令已經動身的救兵停下來,以便看事情發展再作進退。

趙國吃不消秦的大軍壓境,猛派使者到魏求救,公子不得已偷了魏王的兵符,奪了軍隊救了趙。事後公子就不敢回魏,留在趙國,十年不歸。趙王感激公子,對公子禮敬有加,公子也就不免沾沾自喜,以為做得漂亮。

有人對公子說:“事情有不可忘的,也有不可不忘的!別人有恩於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恩於人,希望公子忘了!況且偷兵符奪軍隊救趙,對趙有功,對魏就不能算是忠臣。您竟然自以為是做了一件漂亮的事,我其實真不贊成您這種態度。”公子聽了立刻自責,好像羞愧得無地自容似的。

後來,秦用兵伐魏,魏王急了,派人請公子,公子下令:有人敢替魏王使者通報的:死罪。

毛公、薛公兩位隱者來了,說:“公子在趙被看重,而聞名於諸侯,原因是有魏國在。現在秦攻魏,魏國那麼危急而公子卻不體念。如果秦打下魏都並夷平了先王的宗廟,到那時,公子還有臉活嗎?”

話還沒說完,公子臉色就變了,要人快備車,趕路回國。毛公、薛公說得精闢,公子信陵做得可愛,可是認錯要扯下臉皮,誰不愛面子?改過要有毅力,可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所以孔子也不得不嘆:“算了吧,我還沒有見到一個知道自己的過失而能夠自責的人!”

-end-

選摘自《論語:中國人的聖書》編撰:宋淑萍,九州出版社

內容簡介:

《論語》是中國經典中最好的一部,它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也是中國文學中最好的傳記書。本書通過對《論語》經典章節進行解讀,將孔子教學、為人的精髓,生動活潑地呈現給讀者,不僅內容豐富,可讀性極強,而且評價客觀,在《論語》解讀中不可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