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春秋时的晋灵公很没国君的样子:他厚敛民财却用来装饰宫殿廊阁;他从高台上用弓弹打人,看人避弹丸为乐(真不像话!);宰夫(厨子)煮熊掌不酥烂,就杀了放在草筐里,让女人用车推着经过朝上,让大家看、叫大家怕!赵盾、士会等人见到露在外边的手,问了原委,他们忧虑极了,决心要好好劝劝国君。

他们准备轮番上阵,士会先去。国君一看见士会,就知他的来意,立刻说:“我的过失我知道了,我会改的。”这急急先说,并不是认错,只是不让士会开口絮聒,这招使的是:以认过为护过。

人家认都认了,还能说吗?士会无奈,明知他不会改,也只好叮咛一番:“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不是!人谁无过?圣人也会犯错!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里仁》)

孔子说:“人的过失,和他的品性有关。我们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失,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了!”

古时,郑国有一位夫人到市场买了鳖回来,过颍水时,她觉得鳖可能渴了,就放它喝水,就这样丢了她的鳖。如果有人责备她,那就是怪她的心太好了!

秦末,各路英雄并起,司马欣率秦兵战,不胜,降项羽。项羽认为秦军心不稳,恐怕坏事,就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了秦降兵二十余万人!缺德呀!居然杀已经投降了的人,而且一口气解决了二十多万人!

我们现在常听见长辈叹:今不如古!孔子也有这种感叹: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

狂、矜、愚自然是人的毛病,但是古代犯这些毛病的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狂人肆志进取,矜持的人廉洁自守,愚钝的人本质朴实。孔子时,有这些毛病的人却一无可取:狂妄的人放荡而没有拘检,矜持的人乖戾多怒,愚钝的人就只有诈伪。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孔子说:“如果犯了过失不改,那就真是过失了!”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子夏说:“小人犯过失,一定会想法掩饰。”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蚀、月蚀一样:他有缺陷、过失,大家都看得见;他一改过,大家仍旧仰望他。”

我们觉得:人既然免不了犯错,那么我们从一个人对自己所犯过失的态度,也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品德。有一种人总是说:“ 我没有错!” 还理直气壮的。事实上, 这句“ 我没有错”,就错了!一个人不虚心检讨,率而说自己没错, 这种态度就要不得。

既没错,当然无所谓改过;要不就多方掩饰──这文过最费事,经常弄得欲盖弥彰。而为了掩饰一个过失,又得犯许多过失,多累呀!文过就没有改过的心,所以小人终为小人。

另有一种人,知道错了,也想痛改前非,但是毅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久,又故态复萌。

也许有同学常迟到吧?自己也明知不是个好习惯,老师也责备,而每次都信誓旦旦:我要早起,我不迟到。过没几天,妈妈叫了,好,被窝再躺五分钟!好累!再躺三分钟!再……

孔子夸颜回“不贰过”,这“不贰过”需要相当的自制和毅力才能做到。还有一种人,不会掩饰自己的过失,所以大家都能看见他的过失。不过,“过而改之,是不过也!”【语见《韩诗外传》】既已改过迁善,大家也都能看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就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

战国时翩翩四公子中,魏公子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物。太史公写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列传都称某某君,独《信陵君列传》一篇中称“公子”有一百四十次之多,可见太史公对信陵君的尊崇。

信陵的礼贤下士固然令人赞赏,但他还有一种常人不容易达到的德行:改过迁善!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是七雄割据的时代,到了战国末年,秦的势力占了优势。秦兵围攻赵国,赵国十分危急,向魏国求救兵──赵公子平原君的夫人是公子的姐姐。魏君受了秦的威吓,令已经动身的救兵停下来,以便看事情发展再作进退。

赵国吃不消秦的大军压境,猛派使者到魏求救,公子不得已偷了魏王的兵符,夺了军队救了赵。事后公子就不敢回魏,留在赵国,十年不归。赵王感激公子,对公子礼敬有加,公子也就不免沾沾自喜,以为做得漂亮。

有人对公子说:“事情有不可忘的,也有不可不忘的!别人有恩于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恩于人,希望公子忘了!况且偷兵符夺军队救赵,对赵有功,对魏就不能算是忠臣。您竟然自以为是做了一件漂亮的事,我其实真不赞成您这种态度。”公子听了立刻自责,好像羞愧得无地自容似的。

后来,秦用兵伐魏,魏王急了,派人请公子,公子下令:有人敢替魏王使者通报的:死罪。

毛公、薛公两位隐者来了,说:“公子在赵被看重,而闻名于诸侯,原因是有魏国在。现在秦攻魏,魏国那么危急而公子却不体念。如果秦打下魏都并夷平了先王的宗庙,到那时,公子还有脸活吗?”

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就变了,要人快备车,赶路回国。毛公、薛公说得精辟,公子信陵做得可爱,可是认错要扯下脸皮,谁不爱面子?改过要有毅力,可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所以孔子也不得不叹:“算了吧,我还没有见到一个知道自己的过失而能够自责的人!”

-end-

选摘自《论语:中国人的圣书》编撰:宋淑萍,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论语》是中国经典中最好的一部,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圣人的言行录,也是中国文学中最好的传记书。本书通过对《论语》经典章节进行解读,将孔子教学、为人的精髓,生动活泼地呈现给读者,不仅内容丰富,可读性极强,而且评价客观,在《论语》解读中不可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