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知識 | 獸藥使用無效的一個重要問題:給藥時間間隔

當前獸藥行業的規範發展已在路上,那麼獸藥產品的單方化已是主流,對於這樣的獸藥產品,仍然有部分用戶埋怨藥廠,沒有效果、效果差、副作用明顯、影響採食與飲水等;在這麼多的問題當中,藥廠與養殖者反映最多的是藥效的問題。那麼,筆者在這上半年接觸的藥廠與養殖一線所聽、所見與所思,覺得大多臨床獸醫或養殖公司(場),習慣了複方藥:一天一次,一次有效。現在接觸到的大部分都是單方藥,仍然是一天一次,卻多數情況下表現——無效!

獸藥知識 | 獸藥使用無效的一個重要問題:給藥時間間隔

時間依據

通過調研與分析,我們發現導致當前獸藥使用無效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給藥時間間隔有問題!

那麼,給藥間隔的依據是什麼呢?

藥物的給藥間隔主要是依據藥物的藥效學結果來設計的。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就有必要來了解和給藥間隔有關的兩個定義概念。

一是,藥物的半衰期(t1/2)。它是指血漿藥物濃度由最大值下降一半時所需的時間,通常用 t1/2 表示。藥物半衰期長表示藥物在體內消除慢、滯留時間長。

因此注意藥物半衰期,對於掌握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積蓄程度,特別是確定反覆用藥的給藥間隔時間調整給藥方案有很大價值。但依據藥物半衰期確定給藥間隔時間也存在侷限性。

二是,抗生素後效應(post antifiotic effect,PAE)。它是指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後,當藥物濃度下降,低於最低抑菌濃度(MIC)或消除後,細菌的生長仍受到持續抑制的效應。

抗生素產生 PAE 的機理目前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抗生素與細菌短暫接觸可引起細菌非致死性損傷,或抗生素與細菌靶位持續性結合,導致細菌恢復再生長時間。因而不同抗菌作用原理的抗菌藥物,其 PAE 產生的原理也不同。

說到這裡,有人就會問:既然同為抗菌素,為什麼給藥的時間間隔不一樣呢?

這是因為抗生素在藥代和藥效方面分為兩個類別:濃度依賴型抗生素和時間依賴型抗生素。這兩種類型的抗生素在給藥方案上差別巨大:

獸藥知識 | 獸藥使用無效的一個重要問題:給藥時間間隔

對於時間依賴型的抗菌素,其使用的有效性與給藥時間間隔是有直接關係的。

獸藥知識 | 獸藥使用無效的一個重要問題:給藥時間間隔

上圖是兩次給藥的血藥濃度曲線,線段A是兩次給藥的間隔時長,線段B是血藥濃度處於MIC值以上的時長。B除以A > 60%,這是這類抗生素給藥間隔的制定依據。譬如說:頭孢類抗菌素就屬於短半衰期的時間依賴型抗菌素。為了確保給藥的有效性,就需要嚴格遵守12小時給藥。

影響因素

那麼,影響給藥間隔時間的其它因素都有那些呢?

疾病因素:t1/2是表示體內消除能力的一種指標,它的改變必將反映消除藥物器官功能變化,當腎臟功能減退、肝功能病變時,如按常規給藥顯然不合理。總之,肝、腎、胃腸道和循環系統等疾病對藥物在體內過程影響很大。

生理因素:因為成年畜禽、幼齡畜禽及懷孕母畜的生理功能、解剖結構、周圍環境的不同與變化,藥物在體內的藥動學與藥效學也會各有差異。

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臨床治療多采用>2種藥物聯合應用,期望獲得協同作用,但往往在聯合用藥過程中一種藥改變一種藥物的吸收、代謝和排洩,故也影響藥物的 t1/2。

這些都說明臨床實踐中採取這種過於程式化的用藥形式是不可取的。對於不同畜禽和特殊病例(如肝腎功能障礙等),除了注意用藥間隔,還應該考慮給藥劑量。

所以,無論是獸醫還是藥廠,指導合理用藥的理念才是關鍵,而不僅僅依靠一種程式化的形式來規範行為。

此外,給藥的療程對獸藥使用的藥效來說,也很關鍵,不能隨心所欲。

確定給藥的時間間隔主要根據藥物的半衰期。有些藥物給藥一次即可奏效,但大多數藥物必須按規定的劑量和時間間隔連續給予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稱為療程。

抗菌藥物更要求有充足的療程才能保證穩定的療效,並避免產生耐藥性,絕不可以一天只給藥 1次!或者,剛給藥,出現藥效就立即停藥。例如,拿氟苯尼考類製劑來說,口服用藥一般要求一天給藥2次, 3~5天為一個療程。

來源:獸藥藥理與處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