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公元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清军入关,宣示大明王朝正是落幕。虽然后期南明挣扎了十几年,可最终也没有形成气候。有人说大明的灭亡在于洪承畴和吴三桂等汉奸;也有人说明朝灭亡与前朝万历皇帝二十八奶奶不朝有关;也有人说说大明灭亡责任在崇祯;可崇祯却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这样的说法崇祯不服啊,他把责任归咎到群臣这里。可实际到底是什么样呢?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得说崇祯是大明最勤奋的皇帝之一,他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为国事,他操碎了心。这一点没有人不承认。每天早朝,崇祯早早就坐在龙椅上等大家了。每有国事,总是和群臣讨论。就连夺了他的位置的顺治皇帝都十分同情崇祯。“崇祯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终于,在内忧李自成的攻破了北京,外患满清入关夺去了天下,无奈的崇祯,只好把自己挂到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让大明最后的风使劲地荡动他那不甘的躯体。也许有人会说,他要是不杀袁崇焕的话,大明就不能亡。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果真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袁崇焕的确是一个了不起战将,他驻守边关,立即让边境安宁了许多。于是,志得意满的袁崇焕说:“我用五年,把边境的辽患给平了。”可五年过去了,不但没有平,还让大金国的兵围住了本北京,还在秦良玉等人来擒王,保住了北京的安危。而后期又诛杀了朝廷大将毛文龙,让崇祯不能忍了。这样袁崇焕遭到崇祯的处决就有些合理了。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可以说,袁崇焕的死对大明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他的功劳毕竟大于过错,命不该绝。袁崇焕这样也就算了,可另一位大明的顶梁柱被砍断,民间就有预言“此人死则大明亡!”这个人就是孙传庭。明末的一员大将。孙传庭有多厉害。李自成起义已经成燎原之势,朝廷派谁去谁完蛋。轻则兵败,重则被杀。这个时候,有人想起了孙传庭。于是被崇祯启用。孙传庭在魏忠贤时候就辞官回乡了,被提拔到顺天知府,然后又升至陕西巡抚。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孙传芳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开始和起义军作战,仅仅两个回合就打败了高迎祥,并俘获了高迎祥。于是,闯王易人,这回是李自成。两年后,又在潼关重创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有十七人马逃走。朝廷上下,一片欢喜,崇祯更是大喜。于是,把孙传庭调到北京, 让他来解决辽东清军入侵的事情。可奸臣杨嗣昌从总作梗,把蓟辽总督给了无半点功劳的洪承畴。这让孙传庭很不舒服。而且更为恼人的是,要把孙传庭从陕西带来的部队全都留在蓟辽。这让孙传庭不同意。孙传庭要见皇上,可杨嗣昌阻挠未果,孙传庭愤怒,告病还乡。杨嗣昌再谗言,崇祯把孙传庭贬为平民,并关了起来。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没多久,李自成又召集十万大军。无奈之下,崇祯再次启用孙传庭。可此时是孙传庭已经没有了陕西的部队,属下都是一下新兵。来不及训练就上了战场,结果殉国而死。有人预言,孙传庭死,大明亡。事实果真如此。李自成在没有对手后,直逼京师。实际,对崇祯来说是有机会的,最起码可以远走南京,组织起南朝廷,那样大明可不是后来的南明那么脆弱,完全可以恢复元气的。而且,李自成占领北京,清军进来势必要夺北京,两下相争必有损耗,那崇祯一定会受益。可就在迁都南京这么点小问题上,崇祯还没有处理明白。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实际,早有人提出南迁的好处。“南京有史可法、刘孔昭此皆忠良,通晓军务,可寄大事。”这样一说,崇祯动心了,于是,把这个议题拿到朝堂上。可结果万没想到,大伙都不愿意出来背锅。不说迁都可行还是不可行。要面子的崇祯自己又不肯说。于是问内阁首辅陈演和魏德藻。两个一个反对,一个又不吭声。群臣见状都沉默。按理说崇祯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管你是谁,可崇祯也不说,然后,直接把这个议题岔过去了。可能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就要来了。

大明灭亡真的是诸臣负责吗?专家,不是,得崇祯负责,负全责


于是,在煤山上,崇祯对随行太监王承恩说,并写在遗诏上:“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的大臣们还了崇祯,也害了大明。实际是这样吗?说的还真不错,可大臣负责有四,崇祯应负责六矣!大伙同意我说的意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