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豐儲街傳來了搬遷的消息,得知這個陪伴了好幾代徐州人的菜市場,或將於5月1日起退出歷史舞臺,一時間牽動了不少老徐州人的心。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從小逛到大、存了徐州人百年記憶的菜場進入倒計時,最後再逛一次吧!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 「百年豐儲街 昔日繁華地」●


豐儲街東起民主南路,西越奎河南至解放路。這條街是昔日糧行集中之地。臨縣所產的糧食均小船裝載,運至這些糧行裡來待售。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北伐勝利後整頓時,給它取名豐儲街含有“糧豐儲滿”的祝願。時至今日,雖已聽不到抑揚頓挫的糧食過稱報數聲,但繁華依舊不減當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常年混跡於大街小巷覓食,豐儲街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菜市場。


雞柳捲餅、牛排老店、豐儲街蝸牛、友名烤肉筋、大嘴巴爆米花、麻油鴨、彭記老鵝……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生活在徐州,長胖的方式有上百種,然而買一趟菜都可以胖三斤回家的痛,來過豐儲街的人最懂。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 最後,再逛一次吧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好似一入菜場,心就踏實了下來,聽著聒噪的你來我往,看著鮮活的瓜果蔬菜,聞著泥土與魚腥交織的菜場味,在粗糲中找尋儀式感與生活的印記。


▧ 豐儲街蝸牛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每天下午4點出攤兒,老闆娘一刻不停,幾百斤屋嘍牛基本到6點就差不多售罄,搶手得很。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在湯汁裡浸足了味道的屋嘍牛,放在嘴邊輕輕一吸,湯汁奔入口腔辣香湧起,用牙籤把肉小心地挑出。


辣得吸溜吸溜也得堅持吃完,看著面前殼子逐漸堆積成小山,怎一個爽字了得!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龍蝦、蟹鉗都是甜辣口,吃完嗦嗦手指,用剩下的湯汁拌個面,妥妥得滿足。


新地址:豐儲街東頭第一個門面


▧ 阿張烤魚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豐儲街西頭開了12年的阿張烤魚,招牌烤魚28一條,價格屬實良心,問到搬遷後準備挪到哪裡,攤主張叔告訴我,他們家在河邊還有間門面。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烤爐上滋滋作響的烤魚,香味噴薄而出,肉香味瀰漫在晚風中,魚肉外焦裡嫩,香辣滋味滲透其中。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新地址:建國劉記米線向北10米


▧ 米粉肉&冰糖糯米藕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荷葉包裹還冒著熱氣米粉肉,似乎又把過去的時光拉回了豐儲街。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軟糯清香,肥而不膩的五花肉的香氣,夾雜著冰糖糯米藕的香甜滋味,向外瀰漫開來。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在這個位置經營了了25年的攤主,對於是否跟著整條街搬到新市場還持觀望態度,捨不得這裡是一方面,更怕熟客在搬遷中流失。


新地址:暫時未找到合適門面


▧ 牛排老店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牛排老店,連個正兒八經的名字都沒有,然而一走近,撲鼻的香味讓人忍不住跟在隊伍後面。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誰能想到,我們小時候流行過好一陣子的炸牛排,20年的時間過去,竟然代替雞柳捲餅成了新一代豐儲街排隊王者。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經過高溫炸制後的牛排,很好地鎖住了肉裡的汁水,嚼起來口感紮實,香酥脆口。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新地址:原位置沿街有門面


▧ 烤全羊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烤了20多年的全羊,可惜的是攤主苗叔陳姨打算等搬遷後就不幹了,碳烤的方式決定了它很難搬到室內。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紅彤彤的炭火堆上,架著一串串羊前腿肉,油汁慢慢沁出,香味四溢,趕在搬遷前,且吃且珍惜。


新地址:搬遷後將停止營業


▧ 王老三臭幹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說到豐儲街的人氣,王老三臭幹不能沒有姓名,祖傳的手藝,傳到王哥這是第4代。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在這炸了19年臭乾的王哥夫妻倆,得知市場即將搬遷的消息不免惋惜,徐州又一條美食街要消失了。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下午3點到晚上8、9點,千把塊臭幹能賣得一乾二淨,關於新地址,王哥表示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門面。


新地址:暫時未找到合適門面


▧ 權記友名烤肉筋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烤串兒的還是那位熟悉的大叔,過去標誌性牛仔帽卻不見蹤影。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他們家的肉筋烤好趁熱吃,肥瘦參半到嘴裡就化掉,摻和著瘦肉的細嫩,特點就是後味香。


新地址:原位置沿街有門面


▧ 彭記老鵝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只開了7年時間的彭記在這條街上算不得老資格,然而靠一隻揚州風味的老鵝征服了嘴刁的徐州人。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不同於鹽水鴨的肥美,老鵝肉質瘦勁而勻稱,澆上滷湯滋味醇厚。


新地址:暫時未找到合適門面


▧ 王記肉丸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拎著新鮮蔬菜的大爺大媽,都愛光顧這家專賣各種手工丸子和老味兒皮肚的小攤兒。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魚丸、肉丁丸、香菇雞肉丸、蛋餃……一應俱全,口感Q彈有嚼勁,吃得出的真材實料。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各式丸子來一點,老闆還會送一份高湯和黑胡椒,買回去燒湯、做雜拌都鮮得掉眉毛。


新地址:好來農貿市場


▧ 青稞餅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南京人殷大哥,已經在豐儲街賣了9年青稞餅,和烤全羊同樣的原因,室內容不下明火爐灶,他也打算搬遷就歇業了。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金黃而略帶焦色的餅帶著厚厚一層芝麻,出爐後再刷上奶酪做的酥油,細細咀嚼,就可品出它獨有的醇香。


新地址:搬遷後將停業


▧ 王昆豬蹄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王昆豬蹄,哪一個徐州人不知道!上過電視,也被各大媒體報道過,它的曝光率絕對是槓槓的!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豬蹄勁道肥美,筋肉交織,皮凍Q彈十足,肉皮懸空在肉汁凝結的凍當中,吃起來盡是咀嚼的快感。


新地址:豐儲街橋頭有新門面


▧ 崔寨狗肉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在這條街上經營了20年的沛縣崔寨狗肉,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千把斤。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用剛出爐的酥香燒餅一卷,外層燒餅脆香,裡面狗肉嫩而不爛,味美醇香。


新地址:原位置沿街有門面


▧ 麻油鴨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選用菜鴨作為麻油鴨的原料,亮鋥鋥的紅褐色表皮還撒上了白芝麻,肉質緊緻的麻油鴨蘸上秘製醬料,味香回甘。


新地址:好來農貿市場


▧ 大嘴巴爆米花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在橋頭開了十幾年、現在搬到了市場中段的大嘴巴爆米花名聲在外,看到十幾元起的價格時還是覺得小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第一次來,點了朋友強烈安利的巧克力+黑芝麻味道爆米花,攤主佟姐告訴我,他們家用的巧克力原漿比德芙還要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炸好趕忙入口,不同於平日裡聞到的別家爆米花劣質香精味道,入口酥脆醇香,真香了!


新地址:暫時未找到合適門面


▧ 老萬家熟食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老萬家位於豐儲街接近西頭不起眼的一個角落,小攤前圍了好幾層。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問到他們傢什麼賣得最好,老闆對自家熟食相當自信地回答我,老鵝、大腸、豬頭肉買的人都挺多。


新地址:斜對面門面房


▧ 南京酥餅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店主來自南京,來徐州多年,經營這家餅店快20年了。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醬香餅、青椒雞蛋餅、韭菜餅……餅的種類多到能吃兩個星期不重樣,肚子餓瞭如果不想回家做飯,買幾種自己愛吃的餅回家,何嘗不是美味的一餐。


新地址:原位置沿街有門面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還有這些印在徐州人記憶裡的味道,以後可能很難吃上了。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 幾代人的記憶 ●


陪伴了我們好幾代人、100多個年頭的豐儲街,如今要搬遷,不免有些感傷。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 聽聽他們的聲音 ▧


“從小吃到大的韭菜餅,至今還未吃到比它更好吃的餅。每天的早晨只要有韭菜餅,一整天都特別滿足。”

——附近居民


“豐儲街是我來徐州的第一個住處,住了7年,以前一星期至少要逛三四次菜場,閉著眼睛都可以背出每個攤位的位置。雖然搬了幾次家,偶爾還是會來逛。”

——曾經住在附近的居民


“我年紀都那麼大了,這裡拆了掉我也不搬了,什麼時候拆我什麼時候退休。”

——菜攤老爺爺


“我們夫妻倆每天三點半起床,中午十二點半收攤,一年到頭就過年休息半個月。這裡關掉以後,我們會在附近看看攤位,這麼多老顧客愛吃我們家,不在怎麼行。”

——早飯店老闆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王琨


在這經營了20多年水產的吳姐,全家人以此為生計,她真誠地問我這篇文章發出之後,市場能不能不搬遷了。


▧ 消失的嘈雜聲 ▧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已經記不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開始頻繁地對老徐州說再見。


再見,少華街;再見,剪子股;再見,豐儲街……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每一次再見,都是一次記憶的呼喚。


我們的城市開始變得熟悉又陌生,曾經的那些歡聲笑語,早已隨著被拆除的小區和廢舊的街道飄散在風中,取而代之的是處處林立的高樓。


最後,再逛一次「豐儲街菜市場」

圖片來源:@夏海


現代文明在飛速發展,那個曾伴著我們長大的記憶中的老徐州,也許終將會成為歷史。


這些“嘈雜聲”逐漸消失,以後,就只能在記憶裡回味了。


搬遷的商家

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的新地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