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回顧2018年中歐鐵路運輸,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年。國際鐵路貨運量增加了一倍多,運輸路線愈加趨於成熟,新的多式聯運方案開始實現常態化運營,連通著更多地區。“新絲綢之路”正走向百萬標準箱(TEUs)規模。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一帶一路”六大經濟(運輸)走廊

如果單以數據來衡量中歐鐵路貨運的成功,一般會出現一些問題,因為大多數有關“新絲綢之路”上的新亞歐大陸橋(見下圖),其數據通常會被放大,因此僅供大家參考。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新亞歐大陸橋(紅線)- New Eurasian Landbridge

2018年1-11月,通過白羅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寬軌鐵路(新亞歐大陸橋)的過境總運量達到24.5萬標準箱。這表明與去年同期相比,中歐鐵路過境運量增長了58%。而歐亞鐵路聯盟的數據顯示,2017年其過境總量為15.5萬標準箱。

這些數據呈現了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每一年的運量近乎以1倍或超2倍的增速趕超前一年。以數據為例:2015年途徑白羅斯、俄羅斯及哈薩克斯坦路線的過境運量為46,000標準箱,而到2016年增長至104,500標準箱,2017年總運量則達到175,000標準箱。

根據歐亞鐵路聯盟最美好的期盼,如果按照這種趨勢持續發展下去,2020年新亞歐大陸橋的全年貨運量將達到100萬標準箱。而據哈薩克斯坦鐵路方面稱,該運輸走廊屆時或應具備處理170萬標準箱/年的能力。

但是,2020年也可能是中國停止提供中歐班列開行補貼的一年,或許將會對這些預期運量產生重大影響。

其他運輸路線

儘管新亞歐大陸橋最受歡迎,但其他往來中歐的鐵路線運量也在增加。2018年前8個月,由跨西伯利亞大鐵路過境的集裝箱運量增長了22%,共運輸了59萬個集裝箱。據俄鐵方面稱,這已遠超2017年26.2萬個集裝箱的總量。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中間運輸走廊-跨裡海運輸線

與此同時,中間運輸走廊(見上圖)的運量也在逐步增長。這條相對不那麼為人所熟知的多式聯運線,由中國起始、途徑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再到土耳其,進而連通歐洲。

據中間運輸走廊聯合組織稱,今年沿該走廊的西行運量為1.5萬標準箱,相較於2017年僅為200個標準箱的運量,有了極大的提升。預計該走廊於2019年將有18萬標準箱通過,2020年則將達到30萬標準箱。

運輸線路的變化

2018年,中歐鐵路運輸線路發生了許多變化。儘管波蘭鐵路運營商PKP一直表態稱其擁有充足的過境換裝能力和備用容量,但仍無法阻擋這條經由馬拉舍維奇(Malaszewicze)-佈列斯特(Brest)過境口岸的擁堵,諸多運線被轉移至波蘭/白羅斯邊境線上其他的過境點。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馬拉舍維奇/佈列斯特對境口岸、斯維斯洛奇口岸、Bruzhi口岸

例如,歐亞鐵路聯盟於2018年3月推出了途徑斯維斯洛奇(Svislach)的過境運線,並早在2017年8月便開通了由Bruzhi過境的運輸服務(見上圖)。

此外,經過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運輸線也愈加受到歡迎。這條線路於2017年第四季度開通,獲得了許多想找到新替代路線的運營商濃厚的興趣。它提供通過立陶宛的陸路運輸,以及在加里寧格勒港的海鐵轉運。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加里寧格勒地理位置

2018年9月,加里寧格勒的多式聯運集裝箱總運量達到3,000TEUs,預計2018年末或將達到4,000TEUs。同時,隨著11月“鹿特丹-加里寧格勒-成都”的多式聯運定期運線的推出,總運量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

東歐門戶

奧地利、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在2018年的新絲綢之路上,其地位也變得越來越為重要。2018年4月,“成都-烏克蘭-斯洛伐克-維也納”國際鐵路運線開啟常態化運行,這已然是奧地利聯邦鐵路(ÖBB)下屬公司開通的第4條線路。而其中2條線路,即“長沙-布達佩斯”、“重慶-杜伊斯堡”班列已實現周班開行。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成都中歐班列首次抵達維也納(圖/新華社)

毫無疑問,奧地利的目標顯然是想進一步發展其東歐門戶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奧地利和斯洛伐克正計劃對從科希策(Košice)至大維也納地區的寬軌鐵路線進行延伸。

在此良性發展的基礎上,烏克蘭作為過境國的重要性也同樣日益增加。波蘭與烏克蘭的過境點可以分攤波蘭與白羅斯過境點的換裝壓力。

烏克蘭不僅與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接壤(見上圖),且波蘭貨列正開始頻繁利用其南部城市-斯拉夫庫夫(Sławków)的國際鐵路貨運集散站,向中間運輸走廊進行轉移。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斯拉夫庫夫或將成為波蘭連接中間運輸走廊的關鍵

舉個例子,波蘭鐵路運營商PKP正致力於推出“成都-斯拉夫科夫”的定期多式聯運線,類似於遠東陸橋推出的“斯拉夫庫夫-烏魯木齊”線路。

中間運輸走廊

中間運輸走廊沿線有著諸多新路線。連接中國東部城市連雲港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定期運線於12月啟動,而荷蘭城市芬洛1個月前便已通過伊斯坦布爾與中國達成連通。

對於中間運輸走廊,土耳其和中國並非該走廊唯一終點,它還通向伊朗。雖然美國仍對伊朗實施制裁,伊朗鐵路貨運發展也已放緩,但在2018年5月 “斯拉夫科夫-阿巴斯港”的運線測試仍舊獲得成功。

此外,伊朗與中國也建立了新的聯繫,例如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與德黑蘭的國際鐵路運線於5月開通。而9月,另一新鐵路運線將內蒙與伊朗城市巴姆(Bam)成功地連接了起來。

2020年歐亞鐵路運輸量,將達100萬標準箱規模

“巴彥淖爾市-德黑蘭”中歐班列(圖/光明網)

歐盟項目

雖然“新絲綢之路”常被稱為是中國的項目,但歐洲也無法否認該項目正在影響其鐵路貨運市場。越來越多歐洲物流樞紐通過各種橫跨亞歐大陸的鐵路運線與中國相連,而2018年開通中國抵達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曼海姆、西班牙巴塞羅那和拉脫維亞里加這些城市也只是其中幾個例子。

歐盟委員會移動和運輸總局於2018年9月表態稱,“歐盟雖未參與其中,但卻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觀察者“。兩個月後,歐盟便提出了將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羅斯、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納入跨歐洲運輸網絡(TEN-T)規劃中。歐盟委員會評論稱:“歐盟的跨歐洲運輸網正在擴展至與亞洲接壤的國家,希望通過TEN-T網絡與亞洲的運輸網聯繫起來。"

(聲明:本文提供的信息及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