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碰到團隊裡領導不太行的,該如何做

魯國的陽虎攻打三桓,失敗後逃到齊國。齊景公很厚待他。鮑文子進諫說:“不能這樣。陽虎受季氏的寵信卻想攻打季孫,這是貪圖他的財富。現在您比季孫更富,而齊國比魯國大,陽虎更能發揮他欺詐的手段了。”齊景公於是囚禁了陽虎。

韓非認為:

富有千金的人家,他家的子弟就不會相親相愛,因為人都是急於謀求利益的。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首位,為爭奪君位而殺了他的兄長,是因為其中的利益太大。君主和大臣之間,沒有兄弟間的親情。劫殺君主的成效,是控制萬乘大國而享受最大的利益,如此群臣誰不是陽虎呢。事情因為隱微巧詐而得以成功,因為疏漏笨拙而毀敗,群臣尚未起事作亂,是因為條件沒有具備。群臣都有陽虎那樣的念頭,只是君主不知道,這就是隱微而巧詐。陽虎的貪婪,天下人都知道,卻還想攻打君上,這就是疏漏而笨拙。不讓齊景公誅罰齊國的巧詐之臣,卻去誅罰笨拙的陽虎,因此鮑文子的勸說就是違背正理的。臣下的忠誠和巧詐,決定於君主的行事。君主明察而威嚴,那麼群臣就會忠誠,君主懦弱而昏庸,那麼群臣就會巧詐。能察知隱微的事情被稱為明察,不寬赦罪過被稱為威嚴。不能察知齊國的巧詐之臣卻去誅罰魯國已經失敗的亂臣,不也是很荒唐的嗎?

仁愛和貪婪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宋國的公子目夷推辭君位,而楚國的太子商臣弒殺了自己的父親,鄭國的公子去疾把君位讓給了他的弟弟,而魯桓公卻弒殺了他的兄長。春秋五霸都吞併他國的土地,可是如果用齊桓公來做標準,那麼他們就沒有一個正直廉潔的。而且如果君主明察而威嚴,群臣就會忠誠,陽虎在魯國作亂,失敗後逃走,進入齊國之後不加誅罰,就是讓他繼續作亂。君主英明就會誅罰他,因為知道陽虎會增加混亂,這就是能察見隱微的事情。古語說:“諸侯都熱愛自己的國家。”君主威嚴,陽虎的罪過不可放過,這是不寬赦有罪的證明。那麼誅罰陽虎,就是讓群臣忠於君主的辦法。不能察知齊國的詐巧之臣,卻廢除對公然叛亂的懲罰;苛責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卻不誅罰顯見的罪過,這才是最荒謬的。現在誅罰魯國的亂臣,可以威懾那些心存奸詐的大臣,又可以與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交好,鮑文子的勸說,又哪裡不對呢?


屬下碰到團隊裡領導不太行的,該如何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