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劉惠民,字墨德,耕翰齋主,石家莊市人,1960年生。1988年考入河北師大美術系。系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石齊藝術研究會畫家,中國國際書畫家協會理事,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石家莊畫院畫師,河北省卓有成績的中青年山水畫家。畫家以山水畫見長,作品多以雄渾的太行山為背景,以寫實的手法藝術地表現了我國瑰麗的山川景色。其底蘊深厚,藝術表現力強,作品力透著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歷史滄桑,使作品顯得厚重而意蘊深遠。作品氣勢磅礴,筆力蒼勁,技法純熟,生活氣息濃厚。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並獲大獎,並被社會各界人士廣泛收藏。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寄情山水,凝於筆端,行於紙上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劉惠民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多少年來一直專攻山水畫,且對太行風骨情有獨鍾,每每到閒暇時節便背起行囊畫筆到山中作畫,而每次曬得黑黑的回來,心中便對太行之魂有了更深的理解,下筆之時,太行的神韻便一呼百應,凝於筆端,行於紙上。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有時候我不大在意惠民太過拘泥於一種畫法,一個路數,我覺得這樣的畫法太過沉默,也太過陳舊,於當今變化莫測的時代似不大相稱。我笑言惠民是否太學究,太落伍了。但惠民卻不以為然,以術業有專攻來駁斥我。並堅持認為,潮流只能暄囂一時,而理智和冷靜才是藝術道路上永恆的陽光。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劉惠民便在自己的道路上執著地追求著,而我也在不經意間忽視了他略為有些不入流的山水畫的存在。時間對於我們是蒼白地流逝的,而對於惠民,卻有著另外的意義,時間是用畫筆一筆一筆地畫成歷史的。只是不斷地聽說他在某某刊物或者報紙上發表了作品,參加比賽獲了獎,有的還被收藏,當我再把目光凝聚到他的畫作上時,我的眼前不禁一亮,這哪裡是我以前印象中的惠民的太行山水畫。我不由地感嘆道,惠民這幾年的功夫真得用到了家。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山外有山,獨鍾太行風骨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惠民的太行山風景畫有他一貫堅持的嚴謹,求實的畫風,卻更有著一種畫外的氣息流淌其中,那雄渾的太行背後其實透著更多的東西。我暫且把它叫作山外有山。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惠民筆下的巍然太行其實與他每每光顧,每每深入徜徉,每每為之陶醉的太行山脈已經大相徑庭。技法自不必言,那是惠民能成為一個畫家的資本,單單是他對太行的理解,我已經從一幅幅力透紙背的畫作中感受到,體會到了。

惠民的苦心也能覺察得到。山還是那樣的山,峰還是那樣地奇,那樣地鏗鏘有力,蒼茫,博大,壯闊和神奇兼而有之,但是山的性質已經變了,它傳達給我們信息也更加地豐富了。師於自然,卻高於自然,看來,惠民是深深地領悟了這個淺顯卻又高深的道理了。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誠於中而形於外”,源於山卻高於山,師于山卻脫于山。山在畫中是他的心理積澱的渲瀉,是他對人生的一種看法,是他對世界的更加睿智的理解,他可以把胸中的思想,心中的想法通通地貫之於太行這脈中,於是我看到的太行之峰便躍然紙上,便撞擊於心,便感傷,便興奮,便豁然開朗,便柳暗花明,便參透禪機,便大徹人生。心胸也巍峨如山,明鏡如水。這正中了藝術的真諦。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我不敢說惠民已經在藝術的殿堂裡可以遊刃有餘,可以隨心所欲。但是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藝術已經融入了惠民作為一個畫家的生命裡。他畫作中的每一筆都已經證明了這一切。

蘊藏濃郁文化,飽蘸生命激情的畫筆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惠民的太行山水畫給我的另一個衝擊是他畫中蘊藏著的濃郁的文化的氣息。而這是把一個畫匠和一個畫家區分開來的重要的一點。只要有一點繪畫知識和技巧的人大概都 會把看到的山描繪下來。而純粹的用筆畫下來和用心,甚至用自己的一生來描繪太行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惠民做到了這一點。這是用他的生命來丈量的。惠民在多年的歷練中顯然已經把太行從各種大自然的山中撥離出來,而是把它融入了歷史的長河中,用歷史的滄桑感來看待它,來審視它,來判斷它。唯有如此,太行雄脈便綿延於畫作之表而鼓盪於畫家之心。畫作的層次顯而易見地令人刮目,令人感嘆。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太行之峰頓然有了更深的意義,彷彿是歷史的延續,彷彿可以聽到歷史蒼勁的聲音,彷彿能嗅到古樸的太行之風。畫隨即有了文學的內容,不再顯得單調,不再只是太行在紙上的複製。而成了我們可以感受到的太行,我們可以想象的太行,我們可以觸摸的太行。太行既具體又模糊,既令人神往又令人敬而遠之,令人敬畏正是因為它具有了表象之外的文化的、歷史的含義。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所以我在劉惠民的太行山畫中看到了幽遠的深義,看出了一個歷經人生的歷練之後,一個對社會對歷史有著強烈責任感的畫家的孜孜追求,太行山是不會說話的,是無語的,但是它在惠民的筆下,是活的,是令人嚮往的。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正因為劉惠民畫筆下的太行山水雄渾瑰麗,氣勢磅礴,讓人歎為觀止,他的畫作才能掛進天安門。據報道,劉惠民的巨幅山水畫《雲峰萬里湧江流》,經過專家評定和資格認證,已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收藏,並將在天安門城樓大廳懸掛並展示一年。

全國有上百件畫作入選,只有8件精品能在天安門城樓的中央大廳懸掛並展示一年,這其中就有劉惠民精心創作的36.5米、寬1.10米的巨幅山水畫《雲峰萬里湧江流》。這幅畫作以雄渾的太行山為背景,以寫實的手法藝術地表現了燕趙大地瑰麗的山川風貌,有專家評價說“畫面透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使畫作顯得厚重而意蘊深遠”。

山水有情:浸透太行風骨的濃墨畫卷

(文章部分摘於:《山外有山--劉惠民山水畫的畫外話》·劉建東)

欣賞書畫大師的雋永之作,上淘藝,點擊關注:淘藝商城 ,打造中國首家最專業的書畫藝術品商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