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在很多人眼裡,清政府往往是閉關鎖國、故步自封、腐朽沒落的代名詞,清廷和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片土地,賠償了大量白銀,可以說是喪權辱國、恥辱至極!

這裡做一個有趣的假設,如果明朝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小編認為,明朝不僅不會簽署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甚至有可能走上類似於日本明治維新的道路,發展成為亞洲、甚至是世界一流強國。

首先說說明朝不會簽署不平等條約的原因。

一是國策理念不允許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明朝的一條不成文的祖訓。明朝國君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比如明英宗,土木堡之變被俘虜後決不投降;比如崇禎皇帝,選擇自縊殉國;比如南明永曆皇帝,戰到最後一刻,寧死不降。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明朝雖然有種種不足,但國君普遍有骨氣,國家也被賦予一種“剛烈”的氣質,因此大明帝國面對西方國家入侵,斷然不會低三下四、 委曲求全以獲得苟延殘喘,否則是給明朝列祖列宗抹黑、給大明帝國抹黑。

二是軍事實力不允許


仔細盤點一下明朝當年的對外戰爭,會發現無論是面對當時的世界海上強國葡萄牙(1521年屯門海戰)、荷蘭(1622年澎湖之戰、1633年料羅灣海戰)、英國(1637年廣州海戰),還是鄰國日本(抗倭援朝)、越南,明朝無一敗績。而且當時戰敗後的英國,還賠償了大明帝國2800兩白銀,並寫了一份保證書。這和清朝面對列強幾乎無一勝績、四處賠款的情形反差太大。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明朝善於學習,在和葡萄牙人來往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自身火炮的不足。於是打算改良、提升大明火器,崇禎命科學家徐光啟為負責人,通過高薪聘請葡萄牙技術人員,最後成功仿製出超過歐洲同期水平的大炮,就是赫赫有名的“紅夷大炮”。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在與後金軍的戰爭中大放異彩,一度讓清軍聞風喪膽!龍顏大悅的崇禎皇帝將“紅夷大炮”命名為“神威大將軍”,這和清朝皇帝夜郎自大、視火炮為奇技淫巧的做法迥然不同。

以上兩點足以證明,明朝無論是從國策理念、還是軍事實力上,都不太可能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另外一個問題,明朝會不會走上類似於日本“明治維新”的道路?小編的答案是有可能。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明治天皇

明治維新是日本自上而下進行的一場自我革新運動,其最核心要素是政治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的資本主義經濟,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發展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為什麼明朝可能會走上“明治維新”的道路?

一是體制上的可能。明朝的內閣制度雖然與西方的內閣制度相距甚遠,但它屬於“約束皇權”的雛形制度,因為內閣擁有“擬票”的權利,皇帝的意志和權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使得明朝的皇帝,不能像標榜“乾綱獨斷,聖衷親裁”的清朝皇帝一樣為所欲為。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比如明武宗,想否決內閣成員劉健等人的票擬,但又拿不出合適理由,最終不得不在內閣的堅持下放棄;在比如萬曆皇帝,因為爭國本和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鬥了15年,最終還是妥協認輸;還有崇禎皇帝,國家財政緊張,想增收商稅,卻多次被東林黨為首的清流拒絕,只能低三下四求大臣們捐款。

某種程度上,明朝的內閣制與明治維新的“二元君主制”有高度相似之處,所以如果遭遇19世紀的世界變局,明朝有可能順勢而為、一蹴而就改良制度。更何況,連君主專制達到歷史頂峰的清政府最後也在嘗試“君主立憲”。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二是思想上的可能。明朝晚期,雖然黨派林立,但民間反對封建專制獨裁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已經非常活躍,如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理念,大膽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反對“獨治”,主張“眾治”,所謂“人君之於天下,不能以獨治也,”強調“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還有王夫之在《宋論》中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反專制思想,這些無疑與19世紀流行的西方民主思潮高度吻合,而民間民主意識的萌芽與覺醒,為“19世紀明朝”的政治走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如果明朝延續到19世紀末,會不會產生和清朝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三是經濟上的可能。眾所周知,明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手段,即開設工場,使用自由僱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這屬於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為明朝接軌轉型資本主義經濟提供了物質基礎。

綜合上述幾點原因,小編大膽假設,如果明朝一直堅持到19世紀末,喪權辱國的情形不會出現,而且會走上類似於日本明治維新的道路,進而發展成為東亞一流強國。

當然了,這僅僅是一種假設,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