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入門到精通,新手賣家要先看看這篇文章(下)

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哦!

四、跨境電商的痛點

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跨境電商現階段在產品、物流、通關、人才、本土化體驗等方面尚未解決的一些行業性難題,這些難題是制約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目前在國內報關通關、檢驗檢疫、出口退稅、外匯結算等方面的政策性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想要實現全球化的無縫對接,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1.產品同質化嚴重

隨著近幾年跨境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大量的中國商家湧人,這些商家各有優勢,水平也參差不齊,使得行業競爭加劇。尤其是3C產品(指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及附件、服裝等熱銷產品,更是有不同的跨境電商公司在爭搶市場,但它們的差異化並不明顯,以至於只能在價格戰中苦苦掙扎。因此跨境電商的轉型升級和產品的差異化是必由之路,但目前大部分的跨境商家還沒有做好這一點。

2.物流時間長且波動較大

跨境電商由於涉及跨境產生了比較多的環節,這些環節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全部獨立完成,大部分只能通過外包或者合作的模式來操作,難以把控整體的服務質量和妥投的時效。另外,由於各國的政策差異,絕大多數企業也很難通過自建物流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以至於貨物運到巴西、俄羅斯這些國家一般要25~35天。與此同時,物流還存在著投遞不穩定的情況,收貨時間波動比較大,有時甚至會相差幾十天。

3. 通關障礙

跨境電商在貨物投遞的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通關障礙,因為它需要經過兩道海關關卡——出口國海關和目的國海關,,中國賣家在目的國海關面臨的具體情況各有不同,在有些國家可能會出現海關扣貨的情況,處理的結果一般有三種:沒收、退回或要求補充文件。

通關障礙影響了跨境電商的交易效率,在某種意義上也增加了跨境貿易成交的難度。當然,像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已提供了FBA(亞馬遜提供的代發貨業務)和“龍舟計劃”服務,但如何更好地把控庫存也是考驗中國賣家的一個難題。尤其是到了聖誕節、黑色星期五,陡增的訂單量量會對現有的國際物流系統提出較大的挑戰,爆倉現象特別普遍。

4.跨境電商人才缺失

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型人才缺口極大,這是業內的共識和常態.這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語種,另一個是經驗。首先說語種,目前跨境電商的大部分從業者還是從傳統的外貿行業轉型而來的,以英語人才居多,小語種(如俄語、印地語、葡萄牙語等)人才稀缺;除了語言方面的要求外,相關人才還需要熟悉各個平臺的操作規則,目標國家的風土人情、購物喜好、市場需求、政策法規、支付方式、消費習慣等。

5.本土化體驗

賣家做跨境電商,如果對目標國家的當地語言不瞭解、當地風俗習慣不瞭解、當地支付方式不瞭解、當地市場不瞭解、當地營銷方式也不瞭解,那麼肯定會增加運營的難度。只有賣家瞭解了這些,並且使海外買家獲得了本土化的購物體驗才能獲得當地消費者的支持和認同,避免出現較高的退(換)貨率及投訴率。即便是退(換)貨的流程和制度,客戶投訴的處理,也要儘量本土化,只有所有的環節都向本土化這個方向去調整,才能在殘酷的跨境電商競爭中脫額而出。針對這點, 能做到的中國賣家寥寥無幾,大部分仍在努力著。

跨境電商是未來的方向,也是大勢所趨,在這種趨勢下,必然會有更多的資本和企業湧入,使跨境電商的競爭更加白熱化。誰能更早地進入跨境電商,誰能更好地佈局跨境電商,誰能更多地搶佔高地,誰就能在這場競賽中獲得更多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