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孩子往往愛哭鬧,父母巧用遊戲力,讓孩子與你更親密

熊孩子老是喜歡貼貼紙在冰箱上,最讓人難以容忍的是:他老是來來回回地開合冰箱門。他爸兇了他後,非但沒有改正過來,反而變本加厲,猛的推拉冰箱門,發出砰砰砰的響聲。

聰明的孩子往往愛哭鬧,父母巧用遊戲力,讓孩子與你更親密

我走過去,對孩子說:“不可以反覆拉冰箱門的,容易把冰箱弄壞的,拿了東西之後就關上,別再這樣玩了好嗎?”

孩子嘟囔著嘴,搖著頭,發出抗議的聲音:“哼,我就要玩。”在一旁的爸爸惱火了,把孩子拉過去就是一頓揍。孩子哇哇大哭起來。

聰明的孩子往往愛哭鬧,父母巧用遊戲力,讓孩子與你更親密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跟爸爸的方式都是不對的,孩子不喜歡聽道理,也不喜歡捱揍挨批評。其實呀,我們應該用孩子喜歡的“遊戲力”來跟他溝通。

接納孩子的情緒,巧用遊戲力

勞倫斯·科恩說:遊戲才是孩子最天然的語言。父母應當學會用孩子的語言來跟孩子對話,這樣孩子才會理解父母的用心,才知道父母並非來控制自己的,而是來幫助自己的,他自然就不會採取抗拒、叛逆的方式,故意去跟父母作對。

後來當孩子反覆開合冰箱門時,我用遊戲力嘗試這麼做:“寶寶,冰箱裡裝著蔬菜水果,它們被摘下來之後就得存放在冰箱裡,不然他們很難活下來的,你老是開開關關,冰箱的冷氣就會跑出來,蔬菜水果就會很難過的,它們也會痛的。”

聰明的孩子往往愛哭鬧,父母巧用遊戲力,讓孩子與你更親密

通過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勸說,孩子也不再反覆開合冰箱了。

當孩子不收拾玩具,把屋子搞得東一處玩具、西一處玩具時,用命令式的語氣叫孩子去收拾好往往是不奏效的。

那麼此時可以用遊戲力的方式,譬如準備好兩個盒子,跟孩子來場比賽,“看看誰能最快把盒子裝滿”,一般孩子都有好勝心,此時正好利用上孩子的好勝心理,又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孩子也玩得很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聰明的孩子往往愛哭鬧,父母巧用遊戲力,讓孩子與你更親密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提前做好準備

每個人都是有負面情緒的,而且情緒是無好壞之分的,在運用遊戲力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試圖堵住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的出口,而是應該教孩子找到一個更好的方式來面對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面對失敗時會很沮喪,他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不給身邊人好臉色,不理人或者吵鬧。當父母沒有看到孩子壞情緒背後的原因時,往往會讓局面變得更僵。

聰明的孩子往往愛哭鬧,父母巧用遊戲力,讓孩子與你更親密

十二歲的豆豆跟媽媽去打羽毛球,豆豆多次接不到球,賭氣著說:“我不打了!一點都不好玩!”此時媽媽接話道:“又是你說要來玩的,鬧什麼情緒呀,才多久就不玩了呀?!”

旁邊的爸爸看出了豆豆的心思,接過媽媽的球拍,說:“咱父子倆較量較量,你剛剛打球的姿勢很帥哦!”爸爸故意打一些不偏不倚的球過去,一邊還誇獎豆豆:“很好,有進步,繼續!”

聰明的孩子往往愛哭鬧,父母巧用遊戲力,讓孩子與你更親密

其實豆豆就是想要一點鼓勵,可媽媽沒發現,好在爸爸及時地用鼓勵的言語安撫了孩子的情緒,在遊戲之中運用關懷與鼓勵,讓孩子重新恢復信心。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