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熒屏讓人民好乾部走進百姓心坎裡

國劇熒屏讓人民好乾部走進百姓心坎裡

平均收視超1.5%,自4月5日至今,電視劇《一諾無悔》在全國單頻道的收視榜單上已連續領跑兩週,並於昨晚收官。這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劇中沒有演藝圈大牌明星,但有一位百姓稱道的“民星”——福建省政和縣原縣委書記、“時代楷模”廖俊波。故事聚焦的,是2011年廖俊波出任政和縣委書記直到他因公殉職的六年間。

無獨有偶,一個多月前,電視劇《谷文昌》的平均收視率也超過了1.5%。該劇講述的,是谷文昌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帶領東山百姓過上好日子、讓東山荒地變寶島的不懈努力。彼時,在一大批時尚都市劇的包圍中,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的往事吸引了許多年輕的劇粉。“本以為是陪著媽媽看《谷文昌》,我卻真情實感地流淚了。”類似留言,網上不少見。

兩部以優秀縣委書記為原型的電視劇接連熱播,“畫外音”其實飽含英模傳記類電視劇的創作價值——電視劇生動還原了“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再現了“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的“樵夫”廖俊波形象;而這些奔忙在基層、在一線的共產黨人,又以他們的青山不老、初心不改,一次次觸動人心。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說:“相比英模人物的新聞、報告文學等,電視劇不是衝在第一時間的藝術,但它能提供更豐富的維度、更鮮活的影像,從而擁有更感染人的力量。尤其當《谷文昌》《一諾無悔》等劇展現出不同年代的好乾部,這些電視劇已通過對歷史的再敘述,讓上了年紀的觀眾重溫奮鬥的歷程,讓年輕人看見我們的國家是怎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一窮二白走到了今天。”

不同的“硬核”,照見共產黨人始終為人民的公僕本色

英模傳記題材不易寫,因為創新不易。《一諾無悔》的編劇何邦瑞說:“優秀的黨員幹部身上有許多共性,比如一心為民、吃苦耐勞、廉潔奉公等。而要讓觀眾記住角色,創作避免同質化,就要在共性之中找到每個人物身上不同的‘硬核’個性。”

廖俊波身上最鮮明的特質,是他敢於向一切不合理、不符合實際發展需求的條條框框發起挑戰,並勇於擔責。投射在電視劇《一諾無悔》中,他想方設法促成外商用異地資產在政和貸款,將技術落後的政和縣醫院交給南平市三甲醫院託管,讓各方資金聚焦教育改革,又在城鄉大力引進人才發展電商……種種舉措,無一不突破原有機制,也都因此遇到質疑、阻力,甚至控告。

以最新幾集為例,政和縣有道兩難問題多年懸而未決。江山集團是政和全縣的納稅大戶,可種種跡象表明,人稱“童半壁”的集團董事長有騙取政策、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為。依法處理“童半壁”,關乎招商環境,也牽連著與之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本地企業等。瞭解到隱情,廖俊波的話沒有半分含糊:“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啃,危害政和的毒瘤一個都不能放過!”

電視劇《谷文昌》發掘的,則是谷文昌身上樸素的“與民一體”“與民共情”的品質。他心裡裝著老百姓,所以將心比心,會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更改讓村民來領救濟糧的決定,轉身自己披上蓑衣、挨家挨戶給大夥兒送上門。他懂得老百姓的苦與樂,所以他理解“敵偽家屬”的處境,幾次三番為民請命,堅持要把“敵偽家屬”的稱呼改為“兵災家屬”。他知道,那些家庭背後有太多被迫與無奈,他更是想著,“只要有利於國家和人民,就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看起來,兩部電視劇因人物的“硬核”不同,而風馬牛不相及。但在專家眼中,個性之上,共性始終在。張德祥說:“劇中主角不同的奮鬥軌跡,其實反映著各個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走過的路、辦過的事。可無論做什麼,這個政黨的初心未曾改變——為人民服務;優秀黨員幹部的本色未曾改變——人民公僕。”

谷文昌年復一年與群眾一起打水井、建水庫、築海堤、造鹽田……無不體現他一心為民的赤子心;廖俊波的果敢向前、大膽決策,同樣是為了老百姓能受益——通過工業、城市、旅遊、迴歸四大經濟,他讓一個處於“省尾”的貧困縣躍升為經濟發展全省十佳縣,幫三萬多貧困戶實現脫貧。

於細微處打造血肉豐滿的平凡人,讓角色可親可信

抖音平臺上流傳著一條短視頻,播放量近200萬,點贊超兩萬。那是《一諾無悔》的劇情片段:廖俊波常因工作而廢寢忘食。一次,妻子大老遠跑去給他送飯,但廖俊波一直忙到晚上走進自家小區才想起這檔子事。於是,他在夜色中蹲在家門口吃午飯,還嘟囔,“老婆親手做的飯,涼了也要吃完”。夫妻間的情意,充滿了生活質感,由此引發觀眾共鳴。

何邦瑞告訴記者,《一諾無悔》是他和女兒何艾霖共同創作的。父女攜手,通過大量的創作前走訪,給劇中增添了不少源於生活的細節,“英模人物既是英雄,也是從群眾中來的英雄”。

劇中,廖俊波的父親愛下象棋,可當兒子的幾乎沒時間回家。他覺得愧對父親,便在出差途中買了三副棋,託妹妹捎回家。父親一直沒捨得打開用,想著等兒子回家再擺開楚河漢界。誰知,直到廖俊波因公殉職,父子間仍有一盤尚不及擺開的棋。夫妻情、父子情,並不直接反映主人公在工作崗位上的勤政為民。但細膩的人之常情,與廖俊波車上人盡皆知的“必備品”筆記本、被子、雨傘、雨靴、手電筒等細節,其實是一個血肉豐滿平凡人的一體兩面。也唯有如此濃郁的生活氣息,讓角色更為可親可信。

《谷文昌》也沒將人物塑造得過於完美。劇組重走谷公當年路,從他踩過的泥土裡尋找細節。導演黃克敏說:“我們要給觀眾展現的,是一個在真實生活中出現過的谷文昌。”於是,觀眾看見了一個在愛情面前會鬧出笑話的莽撞小子谷文昌,看見了會因兒子作文裡記述自己“傻勁兒”而落淚的父親谷文昌。生活化的情節展示,讓觀眾看見英模人物溫情的一面,相信他們就是真真切切生活過一回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真懂人民的疾苦。

八年前,電視劇《焦裕祿》讓新一代年輕人讀懂了“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蘭考書記;一個月後,電視劇《楊善洲》讓廣大觀眾走近“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草鞋書記”。兩部講述優秀黨員幹部的電視劇連播,熒屏內外激盪的溫暖與慨然正氣令人久久難忘。2020年,《谷文昌》與《一諾無悔》“聯袂”,所延續的,是中國電視劇為人民的好乾部留下影像志的傳統,更是焦裕祿精神、楊善洲精神、谷文昌精神、廖俊波精神薪火相傳的信念之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