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哈弗大學研究認為,全球經濟要復甦不是在2020年底也不是在2021年下半年,而是要在2020年;

當時巴菲特說了一句話“新冠疫情和沙特阿拉伯對俄羅斯宣戰這無異於一個左勾拳和右勾拳“,所以才導致美國股市連續多次短時間內熔斷;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雖然經過了沙特和俄羅斯、美國三方的磋商,本週石油仍然大跌了19.73%,跌破了紐約石油價格是20美元/桶的定價,這和2014年沙特阿拉伯所發動的石油價格戰完全不同;

2014年石油價格跌到了每桶25-26美元,而2020年這次直接跌到了18.27美元/桶,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需求造成的;

按照國際各方面的統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GDP的衝擊是9兆美元,這是一個很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而各產業影響最深的首當其衝的就是石油。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受各個地區和國家的政策影響,放眼全球各大城市,縱觀國際各大機場、各個交通樞紐新冠疫情前後的人流量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航班和車輛的大幅度減少,減少的背後是那些驅動車輛和航班的石油消耗、石油市場和石油收入在減少;

3月初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打起了一場因為對產量意見不合而醞釀多時的價格戰,不謀而合的是這場石油大戰爆發的時間點正好處在新冠疫情方興未艾,恐慌吞噬全球的同一時間點;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4月20日石油價格又一次創下歷史性的跌幅,沙特阿拉伯發動了石油價格戰,意在對付昔日的盟友俄羅斯。由於俄羅斯不同意減產促使沙特阿拉伯開始報復性的大幅增產,致使石油價格一瀉千里;

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或許是刻意盤算,趁著目前的非常時期以宣誓他們能左右市場和價格的能力,趁此大量鋪貨、搶奪市場佔有率,一鼓作氣掃除市場上的競爭者。

但是當國際原油交易市場冒出一位德州石油公司老闆口中所謂的“大峽谷般的供需黑洞”時,油價從年初的60美金/桶縱身一躍跳到20-30美金甚至10塊多美金的無底深淵,原本在歐佩克(石油輸出組織:OPEC)會議桌或場邊高峰會上姿態高不可攀、一步都不肯退的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兩國官員突然間警覺到石油市場惡化的程度,已經遠超他們原本的沙盤推演,各種不可預期的蝴蝶效應紛沓而至;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就尼日利亞而言,現在市場上根本找不到客戶來買它的石油,這種市場狀況極度異常,很多美國的原油交易所已經出現7美金/桶的價格,甚至還有采油業者拿錢給客戶請求客戶把油運走的現象。這一切均需歸咎於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這兩個國家均有能力承受長期低價的市場衝擊,因為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均有龐大的超過5000億美金的外匯儲備,但現在的石油價格已經突破了市場的底線。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全球生產的石油多的沒地方儲存,沙特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瘋狂的撥打國際運輸公司的電話,想要租到所有能租賃的超級油輪來充當臨時儲油的設備;美國德州石油業者更因為石油賣不出去而關閉了部分油井。

被迫無奈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撥通專線分別與沙特阿拉伯薩勒曼當局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兩邊對話,居中協調,終於促使雙方於4月12日的一場OPEC+石油部長視頻會議中達成每日減產近一千萬桶,相當於全球石油總需求量的十分之一的共識。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美國總統川普在新聞發佈會中表示:“我很討厭他們(OPEC),再說一次“很討厭”,因為他們一直操控石油價格,但這次他們失算了,市場反應失去控制,反觀美國,我們擁有強大的石油業,我不想看到他們失業。“

川普一句“不想看他們失業”洩露了美國從這次沙俄石油價格戰中如何從隔岸觀火的局外人變成了當事人,竟需要毫不相干的華府領導人親上火線去撲滅這場失控的石油戰後臺內幕;

事實上明眼人一看便知,沙特阿拉伯要對付的不是俄羅斯,俄羅斯的假想敵也不是沙特,兩大產油國眼裡真正的“眼中釘肉中刺”實際上是美國的頁岩油產業。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在美國,石油開採業者通過水力裂解法提取地底岩層中所蘊藏的“頁岩油”,裂解技術堪稱是21世紀初石油產業中半路殺出的一匹最大的黑馬,這種極具破壞力的創新技術讓原本處於停止的美國本土原油在過去10年中締造出被譽為“奇蹟式”的產量大爆發,靠著自由的資金賭注,各種美國中小型頁岩油開採業者和相關設備供應商在這段時間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大力在美國境內各地勘探、租地及開採。

而就是這波頁岩油新興大潮流中,美國原油產出已經悄悄地超越了沙特。

頁岩油革命徹底反轉了全球能源產業,美國眼看就要成為自尼克松以來的“能源自由”國。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2019年2月5日川普宣佈“美國終於達到奮鬥了65年的目的,正式成為能源淨出口國。

作為昔日最大的工業國、最大石油消耗國、平均每人消耗最多能源的美國,石油對美國的重要性就像資本主義是美式制度的核心一樣,唇齒相,依密不可分。

不論是過去的美蘇對抗、兩次海灣戰爭還是伊拉克、伊朗問題和衍生的反美情緒與恐怖主義,戰後的美國近代史究其根底就如同一部“美國干涉中東原油的編年史”。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因此在頁岩油革命在美國各州遍地開花之後,曾有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的學者預言:“自此之後,中東事務將是中國才需要煩惱的事,與美國再無瓜葛“。言下之意頗有如釋重負的感慨。

慶幸美國的外交政策、國家安全考量及經濟方針日後都將因為“能源自主”這一刻的降臨劃下歷史的分界線,只可惜這一幅華盛頓腦補的美好願景在新冠疫情和沙俄石油價格戰的雙重衝擊下在短短几周內慘遭打回原形。

油價背後暗流湧動,大國博弈一刻也不停歇


大部分人認為:美國的頁岩油在今年初就已經處於逆風的狀態,頁岩油產業的成長將會大幅度減緩,而這次的油價崩盤更猶似一記重拳打在病危的病人身上,所以現在美國官方和從業者都很緊張。川普一直吹捧的“能源自由”也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外交政策》期刊分析,正因為美國頁岩油產業和資本市場牽一髮動全身,而非由國家可以調控,因此當全球經濟出現重大影響,導致油價崩盤時,這些中小型頁岩油開採者也終因缺乏資金和信心而退出市場;

相反在沙特和俄羅斯這些產油大國,石油產業和國家機器密不可分,政府隨時可以因政策和外交的需要控制產量並承擔鉅額損失,這波石油價格戰終於停歇的背後就是美國石油業者不堪虧損、不斷遊說川普出面調停。

一方面固然印證華盛頓在石油外交領域仍有重大影響力;

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如今的美國在掌握真正的“能源自主”那一隻朝野垂涎的終極獎盃之前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華盛頓希望從此和中東局勢一刀兩斷,短期之內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探討、不喜勿噴)


觀史,知興替…

歡迎關注#稗官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