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戰歌:《詩經》之《無衣》

這首詩流傳於三千年前的秦國地區,秦國地處偏僻,蠻荒而貧窮,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加上與當時的遊牧部落接壤,為了保家衛國,秦國人民個個練就了嫻熟的武藝,崇尚勇猛高大,在面對敵人的來犯時,秦國人民能夠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其慷慨激昂,矯健爽朗的國民性格可從這首詩中略窺一斑。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這是軍隊裡戰友們之間的對話,有一個人沒有衣服穿,於是戰友們跟他說,不要發愁沒有衣服穿,我的衣服可以送給你穿,這是對這句詩最一般的解釋,也有說"同袍"的意思是同樣的戰袍。就是說在秦國軍隊裡,不分長幼貴賤,大家一律平等,穿的衣服也是一樣的,不存在搞特殊,開小灶的現象。可以看到那時候的民風樸實,人人平等。

中國最古老的戰歌:《詩經》之《無衣》

【王於興師, 修我戈矛。】

國君發佈了命令,準備發兵抵抗那些侵略者,於是大家紛紛在做戰前的準備工作,把自己的武器,比如戈和矛,都擦拭一番,該修的修,該換的換,要以最鋒利的武器對戰那些敵人們。

【與子同仇。】

加重語氣的一句話,起到提升士氣,振奮大家心神的作用。就是說我們都是面對著一樣的敵人,他們都是想要侵略我們家園的人,而我們這次出征將要消滅他們,大家一起努力,奮勇殺敵。

【豈曰無衣? 與子同澤。】

"澤"通"襗",內衣。

軍隊裡又有一位戰友說沒有衣服穿,於是旁邊的人跟他說,別怕沒有衣服穿,我的衣服可以借給你穿,這就是患難與共的兄弟之間才會有的感情。同樣的,"同澤"也可以理解為一樣的內衣。

中國最古老的戰歌:《詩經》之《無衣》

【王於興師, 修我矛戟。】

跟上面的意思一樣,國君發佈了命令,準備出兵,大家都開始做準備工作。

【與子偕作。】

"偕"是一起的意思,這句話的啥意思是說不論幹什麼事,大家都會在一起幹,體現了戰友之間的感情。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

"裳"是下裝,古代人是上衣下裳。又有個戰友說沒有褲子穿,跟他一起的人就說不要怕,我的褲子可以借給你穿。

【王於興師, 修我甲兵。】

國君發佈命令,準備興兵,攻打敵人,於是大家紛紛維護自己的兵器,準備上陣殺敵。

中國最古老的戰歌:《詩經》之《無衣》

【與子偕行。】

與你一起行走。

這首詩讀來慷慨激昂,充滿了同仇敵愾的氣氛,是秦國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

我們最後再一起讀一下這首詩: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王於興師,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 與子同澤。王於興師, 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王於興師, 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平生曉夢,歡迎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