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如果你喜歡獵奇,那一定不能錯過《百鬼夜行》;對於日本的文化,我們瞭解的比較多的要屬浮世繪了,但是島國的妖怪文化隨著浮世繪的發展也已經席捲了全球。

日本因為傳說境內生活著千百種妖怪而被形象地冠以“妖怪列島”的稱號;而日本也成功的把這些妖怪形象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例如《夏目友人帳》《犬夜叉》《怪化貓》等等。

但這些成功的形象背後,大多數是靠中國和印度的“進口”。在漫長的文化融合中,已經成為了日本的文化標誌之一。

日本妖怪傳說的起源

同世界上很多地區一樣,日本妖怪傳說源起於對大自然中的一些現象無法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人們把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控制的力量統統稱為妖怪,於是和神話相結合。例如《百鬼夜行》中的青行燈,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據說外貌有很多種,都是可怕的鬼怪,都是來自地獄的小鬼,常常徘徊於冥界門口,會化身成我們熟悉的人的樣貌,教唆人們玩一種叫百鬼燈的遊戲(百鬼燈:就是點100只白蠟燭,然後大家依次講一個自己經歷過的詭異而且恐怖的事情,每講完一件就吹滅一隻蠟燭,而第100個故事都是由主持的人講,當最後的蠟燭熄滅時,所有參與遊戲的人都將被帶到地獄)。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百鬼夜行》之 青行燈

隨著中國的文化逐漸傳入日本,中國傳說中的那些古靈精怪到日本後,漸漸同佛教、道教中的形象結合,融合成為其本土化的形象。像是日本人虔誠信奉的七福神中,就有五位來自於中國和印度,僅有一位惠比壽神是日本的本土神。每年的正月初十就是日本的財神日“惠比壽之日”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百鬼夜行》之 骨女

《百鬼夜行》中的骨女,生時被人侮辱、欺負、蹂躪的女子,憤恨而死後,化為厲鬼向品行不端的人索命,因為只剩下一堆骨頭,所以會用人皮偽裝自己,這也與《聊齋志異》中的畫皮很像。

與中國道家“物久成精”的概念相近,日本的傳說中破碗、杯盤、油燈、紙傘等物因被不當使用或遺棄,會積累怨氣變成付喪神,在午夜的大街上群集行走,正所謂“百鬼夜行”。

其實不止是日本,很多國家都曾出現過獵奇志怪類的小說和畫集。而在發源地中國,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往往難登大雅之堂,志怪故事大多僅以文學小說的形式流傳,最終也沒有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

​日本本土的妖怪傳說

日本民俗學的奠基者柳田國男認為,日本妖怪最大特徵就在於它具有兩面性,善惡可以互相轉換。比如怨魂,如好好供奉,也可以成為保護神。而西方的妖怪則善惡分明。所以在西方人眼中,日本的妖怪總是充滿神秘感。日本的妖怪70%的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10%才是日本本土妖怪。

據說因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設立了專門的職業-陰陽師。這個職務在平安時代是非常尊貴的。

日本的妖怪時代可分為六個階段,即古代的妖怪、平安時代的妖怪、室町時代的妖怪、江戶時代的妖怪、明治時期的妖怪和近現代的妖怪。

​平安時代(794—1192)的日本國內社會動盪、人心不安,統治階層沒有解決的辦法,於是把種種問題歸結於神鬼,轉移人們的視線。因此,人們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唯恐觸犯某種禁忌招致鬼神報復。當時的陰陽師權力極大,天皇和徵夷大將軍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們的干涉,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種禁忌,大體就是那個時候遺留下來的。而現在流傳的妖怪中,大部分都出現於平安時代。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百鬼夜行》之 雨女

《百鬼夜行》- 雨女 :雨天,一女子立在雨中,如果這時候有男子向她微笑,示意她共用一把傘的話,那她就會永遠跟著他。此後,該男子就會一直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因為普通人難以抵擋這麼重的溼氣,所以不久就會死去。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百鬼夜行》之 山童

接著是室町時代(1336-1573),漢學與禪林儒學並起,也是一屬於日本的文藝復興時期。社會逐漸穩定,生活慢慢富足,也成就了妖怪文化的變遷。這一時期誕生了許多至今令人耳熟能詳的妖怪,山童就是其中之一。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百鬼夜行》之 紅葉狩

到了江戶時代,商業逐漸開始繁榮,人們不用光靠老天爺賞飯吃了。於是妖怪們也搖身一變,成了住在各種物品道具裡的精靈。最有名的是鳥山石燕的《百鬼夜行繪卷》,描畫了琵琶、傘、木魚、鍋等各種舊物品因為要被人們丟棄,一怒之下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妖怪半夜出來遊的場景。此畫被譽為日本妖怪畫的鼻祖。

近代的日本妖怪

到了近現代,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開化自強等等現代化運動。但是妖怪文化並沒有因此而衰敗,甚至是隨之發展變化。

日本文學博士,日本佛教哲學家、教育家-井上圓了。他站在打破迷信的立場上研究妖怪,並著有《妖怪學講義》。被稱為妖怪博士。隨後設立了東洋大學的前身、哲學館。

1891年,妖怪研究會成立,他隨即開始到全國各地講演,蒐集各種怪談資料,自此,妖怪學研究成功“現代化”。學術界帶來的影響,萌生了優秀的文藝作品,並蔓延至文學、戲劇、繪畫、音樂、雕塑、博物、歷史等諸多領域。草草蒐集起來的民間故事,單看來往往有些粗陋無趣,卻在後來的小說家、畫家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的詮釋。

從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極大的浮世繪畫風到如今的動漫遊戲的成功,都是妖怪文化的見證。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葛飾北齋肖像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葛飾北齋《百物語之小幡小平次》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葛飾北齋《百物語之笑般若》

《百鬼夜行》中的妖怪美學

葛飾北齋所繪《百物語皿屋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