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作者 | 石亞瓊

圖片來源 | unsplash

當前,基於電商和新零售場景的倉儲正成為主要的倉儲場景,基於高性能廉價傳感器、AI 技術、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倉儲行業正經歷一場智能化大變革。

過去幾年,智能倉儲方向,國內湧現大量初創公司,從不同的技術路徑出發,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圍繞該領域,一級市場也出現了大量的交易事件。圍繞智能倉儲賽道是不是值得投資、什麼樣的公司值得投資,整個創投領域也進行了持續的探討與嘗試。這些問題,我們也很好奇,於是做了這篇研究。

基於上述選題背景,本文主要希望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 問題 1 :如果低價是核心的倉儲行業,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可能是什麼?
  • 問題 2 :智能倉儲的主要應用市場在哪裡?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客戶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如何?未來的可能的商業模式可能是什麼?
  • 問題 3 :智能倉儲行業的“階段性終局“是什麼?其中是否給創業公司留有機會和時間窗口?未來會不會成為紅海?

在做了行業分析後,我們認為:

  1. 倉儲行業一直是成本導向的,技術是實現低價的重要手段,行業核心在於基於不同的“業務場景”尋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解決方案;
  2. 當前基於電商和新零售場景的倉儲是當前主要的場景,該場景下智能倉儲核心需要降低兩項成本:房租與人工;
  3. 倉儲智能化真正的市場規模或是在平臺模式, “萬倉發千單”是主要形態,所以智能倉儲行業本質上是一個“低整合度+高創新機會”的市場;
  4. 客戶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並不是智能倉儲行業改造升級的動力;更好的方式很可能是通過技術降本增效,分享收益,多方受益;
  5. 未來智能倉儲很可能會是一個基礎設施,需要同時向客戶提供整體服務,包括設備、軟件系統、供應鏈金融等,很可能是一種現代服務業;
  6. 智能倉儲很可能是後期資本密集,頭部玩家可能通過不斷的併購和整合,最終成為少數幾家公司瓜分市場的局面,形成較高的行業集中度;
  7. 這個行業具備先發優勢的公司必須有強戰略能力和資金實力才能勝出,留給創業公司的時間窗口已經十分短暫且寶貴
  8. 01.

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是什麼?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倉儲行業核心在於基於不同的“業務場景”尋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解決方案

從歷史上看,倉儲行業一直是成本導向的,技術是實現低價的重要手段,行業核心在於基於不同的“業務場景”尋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解決方案

在回答智能倉儲行業的技術發展方向之前,可以先簡單理清楚過去幾百年倉儲行業的進化路徑。

中國古代有個成語叫“推陳出新”,這其實是一個倉儲用語。兩千多年前,劉邦讓韓信管理糧倉,為了解決糧食的保質期問題,於是韓信就把糧倉設計成前後兩個門,新米從前門入,陳米從後門出,從而通過倉儲設備的設計保障了“先進先出”的管理要求的落實。

這其實就是古代的“智能倉儲”。韓信根據產品特點(單一 SKU )、訂單特點(整存整取)、KPI 要求(效期管理)、流程要求(先進先出)這四個業務特徵,設計了一個智能倉儲設備(雙開門的糧倉),和一個簡單的倉儲管理系統(推陳出新),成功的解決了糧倉管理問題。

後來的人發現“推陳”(搬麻袋)這個動作還挺費人工的,基於“成本優化”的考量發明了今天的穀倉,新米從上面倒入穀倉,陳米從穀倉下面的閘口流出。解決了用人力反覆“推陳”的多餘成本,利用地心引力完成了倉庫的自動化改造。這其實可以理解成當時生產力水平之下的倉儲的“技術解決方案”。

這是一個簡單案例。從中我們看出倉儲行業一直是成本導向的,技術是實現低價的重要手段。

再進一步,可以抽象中出智能倉儲行業進化的規律是:基於不同的“業務場景”尋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技術設備和解決方案。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技術是降低倉儲成本的重要手段

歷史上,隨著生產力水平的進步,“場景”的變化與“技術”的變化會互相促進,最終導致倉儲行業的不斷進化。

進入到工業時代,因為內燃機等新技術的出現,今天的國際標準倉庫開始正式形成。

1917 年美國“克拉克”公司發明了叉車,開啟了倉儲的機械化時代。100 年後的 2017 年,全球叉車銷量達到 130 萬臺,形成了一個千億人民幣的市場。由於叉車能夠將一噸重的貨物舉升到七八米高的地方,於是立體倉庫開始出現,甚至於形成了今天的國際標準倉庫。9 米以上的淨高、高位貨架、標準托盤、堆高叉車,由持證的叉車司機進行機械化作業,共同構成了今天的倉庫標準。這一切的源起,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內燃機的出現和普及。

隨著第三次信息革命,電商場景爆發,帶動倉儲場景深刻變化,倉儲被迫發生新變化。

具體來說,1995 年隨著亞馬遜的誕生,電商開始了爆發式增長。倉庫的訂單從一天幾十單變成了一天幾萬單,一個訂單的貨量從幾十箱貨變成了一兩件貨。這個時候高位貨架 + 托盤 + 叉車的揀貨模式完全不能滿足電商的要求,於是高位貨架被兩米高的輕型貨架替代,托盤被料箱替代,叉車被購物車替代,叉車工被揀貨工替代。倉庫從立體回到了平面,作業從機械化回到了手工化,倉庫場景發生了變化。

與此同時,IT 革命和互聯網革命也在深刻的影響著線下零售的業態,層層的代理經銷商網絡被不斷的“短鏈化”,門店 POS 系統的應用幫助品牌商能夠實時統計到門店的銷售狀況,在供應鏈端“銷一補一”和“快週轉”在 IT 系統的加持下變為可能,而在倉儲端我們看到的是以“箱”為運輸單位的訂單快速減少,而以“件”為單位的訂單快速增加。簡單講,線下零售的倉庫也“電商化”了。

整個零售端的倉庫都開始往“多品種”、“小訂單”、“高頻次”、“淺庫存”的方向去發展。因此,今天我們看到整個零售倉儲行業的狀態是:從立體回到平面,從機械化回到手工化。當然,到了今天,也出現了新的行業共性問題:管理更加精細化,但成本變得更高了。

當前,基於廉價傳感器、AI 技術、機器人等新技術,結合 IT 技術、網絡技術等成熟技術,倉儲行業正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階段。所以,今天會看到,在 2012 年亞馬遜斥資 7.75 億美元收購了 Kiva 機器人公司,全球範圍內大量的倉儲科技創業公司開始湧現。根據 2018 年亞馬遜的財報顯示,6 年時間亞馬遜總共部署了 10 萬臺機器人。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基於電商和新零售場景的倉儲是當前主要的倉儲場景

現階段,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基於電商和新零售場景的倉儲是當前主要的倉儲場景。那沿著“高可靠”和“低成本”這兩個方向來演進,智能倉儲的演講進方向如何?

倉儲作為成本中心,核心的成本有兩項:一個是房租,一個是人工。所以,降本增效始終圍繞著這兩把尺子來進行。

簡單來說,如果要降房租,就要實現立體化;如果要降人工,就要實現自動化

其實,在 1963 年美國就發明了自動化立體庫,中國也在 1973 年自行研製了自動化立體庫,到 2017 年我國自動化立體庫已經達到 144 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增速只有 7% 。自動化立體庫主要用於上游的工廠倉和港口倉。幾乎形成行業共識的是,下游的零售倉由於訂單的散小和高頻並不適用於自動化立體庫。後者也是當前行業相關方重點關注的方向。

因此,理論上來說,如果出現一種技術,既能夠滿足電商和新零售的海量散小訂單的可靠性要求,同時又能夠立體化節省房租,還能夠自動化節省人工,很可能是一種最優的解決方案。事實上,當前智能倉儲領域主流的創業方向,也均是圍繞這些點展開。

02.

智能倉儲的主要應用市場在哪裡?客戶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如何?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倉儲設備具備標準化和通用化特點

由於電商和新零售的快速發展,輕工業品零售倉庫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中國又是全球輕工業製造業的龍頭,2017 年輕工紡織品出口全球佔比 41% ,具民間統計亞馬遜和 ebay 上出售的商品 50% 來自中國。得益於一帶一路戰略,今天俄羅斯、東南亞、印度和中東的電商包裹大部分都是從中國直髮。因此,中國的輕工業品零售倉需求量全球第一。

2019 年上半年,中國快遞包裹已經達到每天 2 億件,同時線下零售銷售額是電商的 6 倍。在這背後是 6 億平方米的倉庫和 300 萬名倉儲工人在支撐,保守估計品牌商和零售商每年的房租和人工支出分別高達 1500 億元和 1800 億元。

倉儲設備從來都具備有極強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特點,在以“箱”為作業單位的舊零售時代,托盤和叉車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倉庫場景。同樣,在以“件”為作業單位的新零售時代,輕型貨架、料箱和購物車也無處不在。

因此,理論上來說,一旦找到比這“新三件”( 輕型貨架、料箱和購物車)更低成本的替代設備,也很可能會擁有廣泛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特點,這意味著這個賽道的公司有機會在中後期獲得高增長性,快速推廣普及產品和服務。

基於這個假設,我們再來看,這其中的客戶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如何、最終真正的市場規模如何?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真正的市場規模是在平臺模式

從整個零售行業來看,分為採銷模式和平臺模式兩大陣營。採銷模式線下的代表就是沃爾瑪、國美、蘇寧,線上的代表就是京東和天貓超市、亞馬遜。平臺模式線下的代表就是王府井和萬達廣場,線上的代表就是淘寶、天貓和 ebay 。

採銷模式下的短頭爆款產品通常都是零售平臺自己管倉控貨的,京東甚至自建物流配送。這類零售寡頭視倉儲物流為核心競爭力,有較強的付費意願,甚至於不惜收購或者自己研發。但實際的市場規模佔比其實非常小,以京東每日 600 萬的包裹量去對比快遞業每天 2 億的包裹量,佔比不到 3% 。

因此,真正的市場規模是在平臺模式,而平臺模式的倉儲付費者是數以萬計的品牌商、經銷商和賣家,是一個“萬倉發千單”的小散差的狀態。所以智能倉儲行業本質上是一個“低整合度+高創新機會”的市場,同時具備產業升級和產業整合的機會和挑戰。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分享新價值

那這樣的客戶是否具備付費意願和能力?

遺憾的是,佔據市場主流的品牌商、經銷商和賣家可能並沒有足夠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的,他們更傾向於租賃和外包。同時,現有的絕大部分倉儲外包服務商雖然有強大的降本意願,但是完全沒有付費能力,因為現金流已經被甲方佔用殆盡。

因此,表面來看,這個行業並沒有“好客戶”,可以同時具有強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那換個角度來說,客戶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並不是智能倉儲行業改造升級的動力,也不應該成為行業發展的障礙。

據此推測,更好的方式很可能是通過技術降低成本或者創造出新的價值,通過分享這些新的價值,來實現多方盈利

03.

智能倉儲行業的“階段性終局”是什麼?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智能倉儲很可能是現代服務業

要判斷智能倉儲行業的終局,首先要想清楚智能倉儲行業的本質到底是製造業、金融業、IT 業還是服務業?

如果是賣倉儲智能化設備加簡單軟件系統,這個行業很可能就是高端製造業。其商業運作模式即為“研- 產- 銷”,最終很可能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市場。如同叉車行業,最終會形成十幾家上市公司的規模體量。

如果市場的需求是以租賃為主,那麼倉儲的智能化設備就會變成一種金融資產。如同托盤租賃行業,會出現如招商路凱這樣的具備金融能力的大公司,最終由幾個巨頭瓜分市場,拼的是資金成本和體量規模,以實現租賃資產更高的利用率。

如果智能倉儲的核心是背後的軟件系統,且這個系統會像 SAP 的 ERP 系統一樣,具備很強的品牌門檻和案例門檻,那這個市場很可能是一個相對集中的市場,考慮到當前軟件系統多是基於 SAAS 交付,很可能有機會“贏家通吃”。

目前來看,未來倉儲很可能會是一個基礎設施,需要同時向客戶提供整體服務,包括設備、軟件系統、供應鏈金融,很可能是屬於現代服務業。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智能倉儲後期是資本密集型

如果我們認為這個行業是現代服務業,那這個行業是人力密集型服務業、技術密集型服務業還是資本密集型服務業?

考慮到上文我們提到的倉儲行業的核心在於基於不同的“業務場景”尋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解決方案,很可能是前期技術驅動加後期資本密集,頭部玩家必須通過不斷的併購和整合,最終成為少數幾家公司瓜分市場的局面,形成較高的行業集中度。

如果基於萬億的倉儲行業是技術加資本驅動,有機會形成高集中度,理論上這是一個有機會出現大體量公司的行業。那什麼樣的公司才更有機會做大?是否有創業公司的機會?

這裡我們可以簡單來類比計算服務行業。比特行業存在存儲(硬盤)、作業(CPU)和配送(網絡)等環節,與倉儲服務行業十分類似。回望從晶體管發明後的計算服務行業,也經歷了從分散自建到集中共享的發展過程,背後同樣是需求的爆發和技術的進步。

今天,雲服務已經成為一套包含硬件、軟件、服務在內的基礎設施,成為計算服務的主要解決方式。恰巧,2018 年亞馬遜的雲計算業務 AWS 的收入貢獻首次超越了亞馬遜的老本行——北美電商。

雲計算行業當下的情況可概括起來就是:實現上來說,技術層面是簡單的分佈式技術,硬件層面是普通的低成本服務器、廉價硬盤和廉價 CPU ;商業驅動上來說,是絕對的資本密集型,由亞馬遜、微軟、阿里構成的世界三巨頭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這三家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後面所有家的總和。

如果智能倉儲行業的終局是如同雲計算一樣的新型物流基礎設施。那麼,一定是要能夠給客戶提供低價、可靠、彈性解決方案的公司勝出。具備先發優勢的公司必須有極強的戰略能力和資金實力才能勝出。而這個行業留給創業公司的時間窗口已經十分短暫且寶貴。

來源:36氪Pro

「行業分析」智能倉儲的獨角獸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