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作為一名凡夫俗子,解讀《遙遠的救世主》也深深帶著自己的“自以為是”。

這種“自以為是”與哲學家的困境是一樣的:用自己的智慧畫了一個圈,無論這個圈有多大,都始終是有邊界的,有藩籬。最後,這個圈圈,還把自己囿於其中,桎梏。

丁元英說,“恰到好處”是假的,不究竟,所以要隨緣、惜緣、不攀緣。

自性自在地寫了若干篇,有一篇能夠給讀者帶去啟發,就已很讓人欣慰。一路走來,不少讀者給我留言,私信,讓我堅持至今。其中,有一位讀者的留言,讓我覺得她境界很高。就如我們都知道“實事求是”一樣,《天幕紅塵》葉子農換了個詞“見路不走”,更具啟發性、提示性。

我感覺她的留言,與葉子農的“見路不走”類似,更具提示性、啟發性。

我選取了她留言中的6句話,以饗讀者。

01眾生好惡所以是眾生,上中下士道出階層,真理真相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如果說《天幕紅塵》讓我們明白,見路不走,就是事實求是。此乃最基本一個層面。另外還有一層,即做到。明白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眾生好惡所以是眾生,上中下士道出階層,真理真相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不得不說,這句話的境界很高。階層,這個詞比較敏感,但是事實上的確很明顯的存在著。這句話是根據“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衍生出來的。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眾生眼裡沒有真理真相,只有自己的好惡,這會有一個結果,就如她所言,上中下士道出階層。你選擇了什麼樣的路,什麼樣的“道”,也就決定你會有怎樣的階層屬性。階層越來越固化的今天,眾生大都在說著“讀書無用論”。很多年讀書換來的結果,如果用金錢衡量,或許真的是不值錢的。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看?

關於這種“上中下士道”類似說法的句子,古往今來還有很多: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02做到實事求是 是能人 是高人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這句話可謂也是“上中下士道”的一種解讀。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做到實事求是,是能人,是高人。

能夠實事求是地去理解事物,本身就已經很難做到,人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感性動物。但是,更厲害的是,做到實事求是。你知道了,而別人做到了!

當下,各種競爭無不是關於“場”的競爭,都想把“好的”圈到自己的“田地”裡。各自圈地,高下立判!

《遙遠的救世主》中,大家都以為丁元英是高人。事實上,丁元英只是做到了“事實求是”而已。芮小丹就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為什麼丁元英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挖出一個陷阱?為什麼樂聖公司能眼睜睜地跳了進去?為什麼葉、馮、劉面對同一個事實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斷?從整個事件裡,她沒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讓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體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確確是在公開、公平的條件下合理、合法的競爭,一切都是公開的,沒有任何秘密和違法可言,所謂的“神話”竟是這麼平淡、簡單。原來能做到實事求是就是神話!原來能說老實話、能辦老實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見,讓人做到實事求是有多難,讓人做到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有多難,而做到的人卻成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

03隨緣 緣未到不求 緣到不躲 自然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隨緣,惜緣,不攀緣。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她用了一段屬於自己的話來解讀:隨緣,緣未到不求;緣到不躲,自然。

緣若未到硬求,就是攀緣了,這樣的結果,會讓人患上強迫症;另一方面,如果緣到又躲起來了,則又到了另一個極端,這就是典型的“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裡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裡。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緣未到不求,緣到不躲。非常之經典,感覺可以用來做人生的座右銘了。

04不是誰都可以平淡 平淡的生活 需要資格 更需要實力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小時候,畢業之時,曾讓老師在筆記上寫贈言。老師寫了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當時,特別的失望,那時候,我是希望老師寫出點什麼震撼的句子,最起碼要打動人心。沒想到,就這麼一句。

長大後,方知道,要做到平平淡淡,其實好難好難。紅塵滾滾,試問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就知道了。

不是誰都可以平淡,平淡的生活,需要資格,更需要實力。能夠說出這樣的話,顯然是位深藏功與名的人。李白在《俠客行》中這樣說: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原來,真正厲害的人,真的需要資格,更需要實力。

《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曾對韓楚風這樣說到:

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總有一種自卑感,老是格格不入,就想找個地兒一個人待著,沒有主義,也沒觀念衝突,相互之間誰都不妨礙。過去做不到,現在有了倆錢兒,有可能了。

看到沒。誰不想清淨,誰不想平淡?要有實力才行。

05眼睛是你看到 層次決定了你思考到的

這一句,就放兩張圖吧,很直觀了。圖一: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圖二: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06真知灼見 知易行難


眾生好惡|上、中、下士道出階層,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其實大道理都是相通的。可謂是:

大道易得,一竅難求。

知難行易,知易行難,知行合一。這幾個命題,從古至今,已經辯了幾千年。

從表面看,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獲得各種豐富的知識、新鮮的訊息,但是,很多都是無用的。

“真知灼見 知易行難”這句放到最後,與第一句的可以首尾呼應:明白是一層,做到是另一層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把自己弄明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