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地理位置:

成都別名蓉城,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美譽。是我國第四大航空樞紐,內陸地區領事機構最多的地區,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享有國家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究平臺67個,高校56所,各類人才約389萬人,世界500強企業達281家。成都是四川省省會,西南地區唯一一個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2017年全市下轄20個區(市)縣和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轄區,面積1.4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1600餘萬人。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公元前五世紀,開明王朝九世以“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後有七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成都先後獲得世界最佳新興商務城市,中國內陸投資環境標杆城市,國家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城市,中國城市綜合實力十強,中國十大創業城市等,2016年4月國務院明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特色美食:

①五香滷排骨:五香滷排骨既是一道四川的地方名菜,也是成都的特色小吃。排骨:是指豬、牛、羊等動物剔肉後剩下的肋骨和脊椎骨,上面還附有少量肉類,可以使用。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②糖油果子:糖油果子又叫天鵝蛋,因形似而得名,是成都的著名傳統小吃。主要以糯米,紅糖和芝麻為原料,將糯米粉團在油中炸至後裹上白芝麻,並用竹籤穿起來,一串有四五顆左右。特點是色澤光亮,外酥內糯,香甜可口,微帶酸味的粘軟糯米和焦脆香甜的外皮和著白芝麻嚼在嘴裡,越吃越有味道。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③韓包子:韓包子是成都傳統小吃之一,從創業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原料主要有特級麵粉,肥瘦豬肉,化豬油等及各種調料,皮薄色白,花紋清晰,餡心繫內,鬆軟化渣,鮮香可口。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④三合泥:三合泥是成都傳統的特色風味小吃,在成都市內,各郊縣各甜食店均有供應。主要材料有糯米200克,大米黃豆各150克,白糖200克,冬瓜條100克,熟芝麻25克,熟花生米,橘餅,核桃仁各50克,熟豬油250克,將兩種米洗淨淘幹,開水淋發後用帕蓋住燜2小時,再用小火炒至微黃色,黃豆炒熟,把三樣磨成細粉,及成三合粉,橘餅,冬瓜條,花生米,核桃仁分別剁成細粒,鍋內加清水500克,白糖熬化倒入三合粉中,用筷子攪成泥狀,另起鍋加熟豬油適量化開,放入三合泥,反覆翻炒,加入花生米,芝麻,核桃,熟豬油,再放入冬瓜條,橘餅粒炒均勻,盛入盤中即成。顏色黑亮,口感柔滑,香味愈濃,香甜酥糯,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⑤龍抄手:龍抄手是成都著名的傳統小吃。把麵粉放案板呈凹形,放入少許的鹽,打入雞蛋一個,再加清水調勻揉合成麵糰,再用擀麵杖擀成紙一樣的薄面片切成110張四指見方的抄手皮備用,將肥三瘦七比例的豬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細成泥,加入鹽醬汁,雞蛋,一個胡椒粉味精調勻,摻入適量清水,攪拌成幹糊狀,加入香油,攪拌均勻製成餡心備用,將餡心包入皮中被疊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間疊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然後將其煮熟火候要恰到好處,用碗分別放入鹽,胡椒,味精,雞油和原湯,撈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追蹤特色美食第十四站:蓉城(四川省~成都)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由於私人事物之間一段時間都處於未更新狀態更新,在此向各位條友表示歉意,從今天起將會陸續更新,敬請期待,謝謝!)

小白微追蹤,追蹤特色美食,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