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之神溼婆的教義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生物並最終由四肢爬行到站立行走,同樣在那個還談不上科技的古代文明時期,人類對未知事物的理解程度更多的通過希冀於神靈的庇佑,儘管各州海洋地域存在差異,但這種將精神寄託塑造成對神靈祈禱的行為卻大抵相同。


毀滅之神溼婆的教義

溼婆


在我國千年文化底蘊的沉澱下,形成了固有的神話體系,而相比於我國的神話文明傳承,印度人似乎有著更多的人文理解,其中就包括佛教,當然今天我們不談佛教,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印度另一大神教-溼婆教的淵源。說到溼婆教就不得不提到一尊印度神話中的神明---溼婆。溼婆屬於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毀滅之神。相傳其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溼婆的最基本象徵,大概如上圖所示。因其無形多相所以性別並不固定,而是根據相的不同隨時變化。


毀滅之神溼婆的教義

溼婆

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載溼婆的神話故事,據說他有極大的降魔能力,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出毀滅一切的神火,曾燒燬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誘他的愛神,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而溼婆屬於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煉苦行,溼婆同時擁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可愛的象頭神,另一個兒子塞犍陀則是勇敢的正義的偉大的帥氣的戰神。身世背景都十分顯赫。溼婆這個定義主要是在印度教時代出現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吠陀時代的風暴之神魯陀羅。溼婆,又譯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徵著“昌盛”和“吉祥”,同時又象徵著“毀滅”。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所以被稱之為溼婆。


毀滅之神溼婆的教義

溼婆

身為印度神教三大神明之一的溼婆,一直以來都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拜,因此也招來了大批的信徒,便形成了後來的溼婆教。而溼婆教徒更多的也是多為苦修之人,他們堅信通過艱苦的修煉,便可修成正果。而不管作為哪一種教義的出現,小編認為只有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才會為世俗容納,而自身違揹人倫,道德的邪教終將被人們所唾棄,也許有人會說相信科學,但是儘管在科技如此透明的今天,每個人的內心總歸該有一種信仰,因為那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的動力,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