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到“龍頭”——永登縣長溝村借水生財實現整村脫貧

從“源頭”到“龍頭”

——永登縣長溝村借水生財實現整村脫貧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牛佔虎 通訊員 張春鶴

“寧給一口饃,不給一口水”是七山鄉缺水的真實寫照。同時,七山鄉長溝村民常說的一句話是“以前走親戚,最好的禮物是帶上一桶水”。

長溝村位於永登縣七山鄉,全村10個村民小組376戶1376人,常住161戶652人,是永登縣極度缺水、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永登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近年來,長溝村黨支部聚焦飲水安全短板,從“源頭”到“龍頭”,紮實推進安全飲水覆蓋到戶,2019年長溝村實現整村脫貧。

2018年,投資近億元的七山鄉農村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七山鄉海拔最高的長溝村實現安全飲水戶戶通,標誌著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整改通水工作全面完成。長溝村在脫貧攻堅中堅持用最強的力量,攻克最難的堡壘,從“飲水解困”到“飲水安全”,從“飲水安全全覆蓋”到“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從飲水“面的覆蓋”邁向了“質的提升”,“天上接水吃、外面拉水吃”的長溝村徹底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

水的問題解決了,就抓住了擺脫貧困的牛鼻子!兩年的用水,成效已突顯。長溝村自來水“戶戶通”不僅改變了村民飲用水條件,還解放了農村大量勞動力,也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推了脫貧攻堅步伐。

幾年來,有了水的長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養殖業規模“大”起來。從想養不敢養再到敢養大規模養的變化,是“水”解決了長溝村老百姓發展產業的後顧之憂。“我記事起,長溝村就極度缺水,村民空有一副養羊的心,卻不能、不敢養羊。有了自來水後,不但我們喝上了水,還讓羊也喝上了水。”村支部書記吳國名說。2020年全村肉羊存欄達到6500餘隻,年出欄2000餘隻,人均養羊10只,淨收入可達200萬元,人均增長1500元。“七山羊”品牌效應逐漸擴大,加快了該鄉脫貧攻堅步伐。

自從“水”流進長溝村建檔立卡戶毛文漢豬棚裡的水龍頭後,解決了他發展養殖產業的瓶頸。2019年,他相繼修建了三個養殖豬棚,註冊了文漢種養殖合作社,從原先的幾頭豬發展到了現在20多頭母豬,年出欄量200多頭生豬,家庭收入近百萬元。現如今,毛文海想繼續擴大規模,進行規模化養殖,實現戶戶聯養,產銷結合的一體化養殖模式,帶動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

種植業結構“調”起來。水興百業旺,長溝村黨支部因勢利導,不斷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著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種植技術和引種經濟作物,通過“企業+合作社”運作模式,引導群眾種植雙壟溝播玉米5000畝,淨收入可達200萬元,人均增長1500元。引種經濟作物,擴種扁杏200畝,辣椒22畝,大接杏700畝,大接杏、文冠果、扁杏蔚然成林,經營已初具規模化。其中僅大接杏畝產可達1500斤左右,每畝可實現收入4500多元,人均增收900元,全村年增收300萬元以上。

村容村貌“靚”起來。長溝村危房改造71戶,全村全面消除危舊房。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通社道路實現全面硬化、砂化。安裝太陽能路燈61盞,修建文化廣場900㎡。整庭院、清戶廁,磚化圍牆1998米,牆面加固812平方米,拆除危舊空房239間、殘垣斷壁1028米,修建“衛廁”24個。實施村莊全域綠化行動,綠化苗木2500株,有效提升了“顏值”和“形象”。

生活質量“好”起來。飲水問題的解決為村莊注入了活力和靈魂,如今的長溝村,改廁、改廚、改路等工作效果明顯,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衛生極大改善。

長溝村飲用水“毛細血管”的改善,是永登縣農村飲用水安全提升工作向鄉村延伸的一個縮影。永登縣提出要在全縣農村構建以水管水、以水養水的長效機制,抓好產業選擇和培育,創響一批“土字號”特色產品品牌,走出一條集雨、抗旱、增糧、興牧的農業發展之路,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