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生紛紛回國,土著職場人壓力山大?

俗話說,遠來的和尚會念經,那麼,海歸的人才都是香餑餑嗎?

從美國某不太知名的院校學成歸國的David,剛回成都就被打成原型,重新變成了求職者“王小強”。其實王小強早就聽說風向變了,以前留學生回國,懷裡揣著鍍過金的海外學歷證書,簡歷上寫著金光閃閃的國際大企業實習經歷,說話時一句至少夾三個英文詞,特別international。

去國內的大企業面試,HR看到學校是美國的、加拿大的、英國的,哪怕是烏克蘭的都得高看一眼。自己談薪酬的時候,底氣也很足。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資本市場寒風凜冽,求職場上生死拼殺,海歸留學生在面臨激烈競爭時,也是心驚膽戰。

海水退潮時,沙灘上留下的到底是金牌海龜,還是出口轉內銷的偽精英,大家都可以睜大眼睛仔細瞧瞧。

  • 海歸扎堆,留學經歷不值錢了

職場社交平臺脈脈最近發佈了一項大數據報告,表明在過去的一年裡,有大量海外留學用戶註冊脈脈,表明他們已經蠢蠢欲動,把目光轉向了國內,提前在職場圈進行人脈佈局。尤其是進入2020年以後,增幅就更明顯了,1月到4月的增長率達到了72%。

海外留學生紛紛回國,土著職場人壓力山大?

這些海歸們主要流向了一線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等等。也有不少人轉向了新興的二線城市,比如電商行業發達的杭州、蘇州、東莞,還有最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成都、重慶、佛山,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對於許多土著職場人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海外留學生紛紛回國,土著職場人壓力山大?

王小強雖然沒看過這份報告,但也聽說了北上廣競爭極其激烈,所以他沒有選擇精英扎堆的一線城市,而是去以“宜居、閒適、愛美食而不愛上班”的成都,以為憑藉自己的海歸身份,可以在這座蓉城賺到高薪,買到二環的房子,吃著火鍋唱著歌,走上人生巔峰。

海外留學生紛紛回國,土著職場人壓力山大?

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去一箇中型公司面試,門口就坐著三個海歸。他以為自己的碩士學歷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那三個裡還有兩個博士。還沒見到HR,自己先慌了,面試時聊得也是磕磕絆絆,自然也沒拿到offer。

這樣反覆受挫之後,鬱悶的王小強找到自己當年的同學——現在某互聯網大企業的HR喝咖啡聊天,才打聽到了一點職場內幕:以前海歸在一線城市扎堆,因為競爭太激烈,現在已經大量分流到二三線城市。但是呢,這些地方能容納海歸人才的公司有限,職位就那麼多,每家企業都有多位求職者備選,不怕沒有上門的。

再說了,喝過洋墨水的人,難免眼高手低,他們在海外看國內的欣欣向榮,只知道國內企業工資水漲船高,卻不知道多少人早出晚歸,用996才打拼出來這些上市奇蹟。他們只聽說了年輕人擁有了突破職場天花板的機遇,卻不知道每一個光鮮亮麗的成功者,都是激烈競爭、萬里挑一的幸運兒。

海歸留學生們,想要媲美一線城市的事業發展機遇,還想要保障比肩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品質,更想要拿業內頂尖的高薪,理想很豐滿,現實特別骨感。

  • 海歸PK土著,誰是職場王者?

還記得以前看求職招聘,許多公司都明晃晃地標上了這麼一條:“有海外留學經歷、海外工作經歷者優先。”那時候,留學生都是搶手貨,海外留學歸來,幾乎就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詞。

可是現在再去脈脈上看看,除了少數真的和外貿有關的行業,很少有公司在招聘要求裡寫上這一條路了。甚至還有知名企業的HR直接把大實話說出來了:“現在招一個海歸研究生,還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王小強的求職難,就反應出了出國留學者的普遍困境,國內高校畢業生的質量不斷提高,海歸如果只靠一紙含金量不高的文憑,其實在求職時已經沒那麼大的優勢了。

混跡在海歸大潮中,不僅要和土著職場人競爭,更要同自己的同路人競爭,工作經驗當然比不上前者,只能在知識儲備、工作技能、人脈積累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應對國內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環境。

所以,海歸們在脈脈上註冊賬號,也算是走對了路。儘快搭建起國內的職場人脈,找準自己的競爭優勢,早日完成“本土化”,才是海歸人才立足國內職場圈的必經之路。

面對來勢洶洶的海歸們,其實土著職場人也不必太過擔心,咱們都是大風大浪過來的,什麼樣的996沒經歷過,什麼樣的線性增長KPI沒見過?守住自己的陣地,沒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