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特——一代枭雄卡扎菲的生死之地

苏尔特——一代枭雄卡扎菲的生死之地


苏尔特城破,卡扎菲最后的堡垒失守

1942年6月7日,卡扎菲在这里出生;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这里身亡。

苏尔特,位于利比亚北部锡德拉湾沿岸,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城市,距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市约600公里。

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这里,对于卡扎菲的支持者来说,苏尔特俨然就是心中的“圣地”。   卡扎菲上台后,不断加强苏尔特的国内地位,因此苏尔特被认为是利比亚的第二个首都,在这里,设有多处原利比亚政府军的军事基地,据称卡扎菲政府最精锐的部队、由他的小儿子哈米斯率领的第32旅也驻扎在这里。卡扎菲还在苏尔特建造了瓦加杜古会议中心,用来会见各国元首和领导人。虽然苏尔特不是利比亚的产油区,却是利比亚能源运输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枢纽城市。20世纪90年代,凭借石油出口国力陡升的利比亚,几乎把非洲所有重要的主办活动都安排在了苏尔特。1999年,卡扎菲特意在苏尔特安排举行了非盟组织成立的文件签署仪式。

苏尔特是在的黎波里于2011年8月下旬被攻陷后,仍由卡扎菲势力控制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于是从9月中旬开始,执政当局武装与支持卡扎菲的武装在这里展开了激烈斗争。战斗中除了双方武装人员伤亡惨重,在猛烈的火力下,苏尔特的平民也遭到巨大伤亡。执政当局估计到9月29日已经有800余名平民死亡,卡扎菲武装则宣称有2000余人死亡。当地居民纷纷从这座海滨城市逃离。从9月30日清晨开始到当天下午,车流不断从苏尔特城中开出。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的大炮和坦克继续从东西两面向城中发射炮弹,北约战机不时飞过,苏尔特市中心冒着滚滚浓烟。

10月初,几名从苏尔特城中逃离的居民称,他们离开是因为好多天没有吃到食物了,其中一位居民说:“现在苏尔特的情况非常危险,城里没有燃气和汽油,还缺少食物和水。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军队不允许任何人出城。如果有人胆敢冒险出城,他们就威胁说,一旦外逃,一切都可能发生。我们还是设法从一条小路逃了出来,里面太可怕了,我们不得不溜出来。”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终于占领了苏尔特城中卡扎菲死忠者的最后一块阵地,意味着执政当局已经将卡扎菲的老家完全控制在手中。

惨烈的攻城战

从2011年9月15日开始,执政当局方面投入了16000人进攻,还有上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数百门火炮。但整整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0月15日时,已经有244人战死,1859人受伤,双方形成了僵持的局面。由于损失惨重,当局武装一直敦促北约加大对苏尔特的空中打击力度。

坚守苏尔特的是3000名哈米斯旅官兵、雇佣军和职业狙击手。卡扎菲的儿子哈米斯死于北约空袭后,他的部队继续由他的哥哥穆塔西姆指挥,职业狙击手大多来自东欧和南美,而雇佣军则主要来自利比亚周边邻国。

  一位指挥官说:“狙击手中甚至有女性,说我们就抓到过来自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女性枪手,他们是卡扎菲用每天1000至1500美元高价请来的职业杀手。哈米斯旅的官兵主要来自卡扎菲自己的部族,其中有人甚至是他的远亲好友,所以抵抗起来很卖命”。当局武装曾经包围了两名哈米斯旅的士兵,他们在快打光子弹的时候,不但拒绝投降,而且先是纵火烧了所乘车辆,然后相互开枪自杀。

  在这样坚决的的抵抗下,当局武装的攻城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到了10月5日上午,执政当局武装调整了进攻策略,改为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先头部队进城与卡扎菲部队近距离作战,一旦发现对方的狙击位置或者重机枪阵地,立即召唤炮火或者北约战机的导弹进行精确打击,这样的战术使得苏尔特城内的卡扎菲狙击手和重武器阵地损失惨重。

  到6日晚间,执政当局武装已经控制了苏尔特一半的市区,并且把卡扎菲武装压缩在沿海几个街区和国际会议中心内。不过,当局武装苏尔特城内作战部队司令艾哈迈德•奥贝迪上校坦言:“我们还未能全部控制市中心,各街区的巷战还在进行中,对方的迫击炮弹不多了,但狙击手在近战中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正如奥贝迪上校所说,忠于卡扎菲的官兵一直在殊死抵抗,他们用重机枪、迫击炮和狙击步枪向执政当局武装不停射击。一名卡扎菲武装被俘人员透露,苏尔特城内的抵抗力量大约还有800人,其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狙击手,但狙击手的具体数量很难统计。

苏尔特城东5公里外一家野战医院的主治医生艾哈迈德·塔图表示,到10月6日晚间,光是他负责的这个野战医院就统计了12名执政当局武装官兵死亡的数字,而受伤的人更是多达195人。塔图说:“绝大多数伤亡者都是头部、脖子和胸部中弹,这显然是狙击手干的。”惨烈的伤亡给进攻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

卡扎菲一直很注重对狙击手的培养,在他统治利比亚期间,一年一度的全军射击比赛前100名会被选送到的黎波里的狙击手学校进修。严格的淘汰制让合格的狙击手不超过半数,而这些狙击手会获得跟军官一样的待遇,分配到卡扎菲儿子哈米斯和穆塔西姆指挥的部队,或者派到特种战部队服役。”另外,包括狙击手在内的部分利比亚特种兵,前些年还得到过美军特种战部队的“指点”。美军特种部队一度为利比亚特种部队培训过“反恐人才”,其中包括“定点清除”、“精准猎杀”等战术。

执政当局武装俘虏的一位来自乍得的青年哈桑·伊萨克7日供认,自己是卡扎菲的雇佣狙击手。他说:“我到利比亚之前就有部队服役的经历,而且枪法也比较准,所以就成了苏尔特保卫战的狙击手。卡扎菲的儿子穆塔西姆给每名狙击手每天的作战报酬是200至600美元不等,如果打死指挥官还另有巨额的现金奖赏。”

卡扎菲狙击手们所配备的狙击枪械相当精良,有资料显示,仅2010年年底,南非一家武器制造公司就向利比亚出口了100支高级狙击步枪、5万发子弹、配套消声器及瞄准镜。卡扎菲狙击手使用武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英国,据称在布莱尔任首相期间,英国制造的不同型号的狙击步枪和机枪都被配备给了利比亚的狙击手。

攻占的黎波里出奇地顺利

2011年8月20日晚,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城市里突然传出一阵枪炮声和爆炸声,北约战机也再一次出现在城市上空。尽管,数月以来,这座有着约170万人口的城市早已习惯了这一场景,但这一次的枪炮声,却非同寻常。

不久后,已经团团包围首都的利比亚过渡委宣布,城内反卡扎菲的民众已经开始“起义”,而这些的起义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正是提前潜伏在的黎波里的过渡委。当晚的起义活动一直持续到21日凌晨,不仅在的黎波里市中心地区,位于的黎波里近郊的一些社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不少反卡扎菲的民众走上街头,但卡扎菲的部队并没有大规模出动镇压。

在的黎波里市民走上街头的同时,21日凌晨,一小队过渡委士兵通过海路,从的黎波里东部的米苏拉塔悄悄抵达了的黎波里北部的海岸边。在潜入市区后,他们先与城内的内线进行了接触,随后和“起义”的人群会合到一处,开始向的黎波里主要建筑和广场发动进攻。首都攻击战由此打响。

从的黎波里内部点燃的战火,立即给首都局势带来了重大冲击。在过渡委士兵的鼓动下,更多民众连夜走上街头,和过渡委武装一起占领了位于海边不远的“绿色广场”。卡扎菲每年都在此举行仪式,纪念他1969年9月1日夺取政权。而从21日凌晨开始,卡扎菲的绿色旗帜,被过渡委的黑红绿三色旗取代。

在攻打的黎波里的过程中,北约战机和美军的无人机,为过渡委基本扫除了进城的障碍。发动进攻前的18日、19日,北约空军加紧了对的黎波里的空袭,给卡扎菲政府军带来了很大损失。仅在19日的空袭中,北约战机就炸毁了的黎波里附近9处军事设施、3个雷达、1套防空武器系统和1辆坦克,共计14个关键目标。

美国和北约官员后来也表示,各方都加强了对的黎波里的军事监测,这成为改变卡扎菲政府军和过渡委力量平衡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特殊部队也在利比亚,帮助训练和装备过渡委武装。

就在海路撕破卡扎菲防线的同时,的黎波里西部、东部和南部的过渡委武装也在向首都挺进。由卡扎菲小儿子哈米斯率领的第32旅及其所在基地,是过渡委武装在西部战线遇到的第一个麻烦。第32旅被部署在从扎维耶进入的黎波里的中间地带,被称为卡扎菲“钢铁防御环”的关键点,此前几个月,北约部队一直将其视为进军首都的主要障碍。但令过渡委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障碍很轻易地就被解除了,原因是把守当地的一支部队宣布投诚。因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对卡扎菲的不满由来已久,几年前他的亲弟弟被卡扎菲政府判处死刑。这个基地被占领,意味着的黎波里已经处于过渡委的眼皮底下。过渡委士兵们从基地的巨大仓库里找到了数量众多的武器装备,有数百箱的弹药、大量火箭弹,还有很多军用卡车。反对军欢呼着拿取一切可能的东西,一种比利时制的枪支最受欢迎。此后,由100多辆装甲车、坦克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向的黎波里挺进。

在东线,过渡委的进攻也非常顺利。在距离市中心只有30多公里的塔朱拉地区,过渡委士兵21日下午进入当地,几乎没有遇到一点像样的抵抗,就先后占领了的黎波里机场和一个火药库。

22日凌晨,从南部地区盖尔扬北上的过渡委士兵,也抵达了首都近郊,不过,同另两支部队不同,他们在这里遭遇到了政府军的拦截,双方爆发了激烈交火。截至22日中午,过渡委武装已经控制了的黎波里80%至85%的地区,卡扎菲则踪迹不见。

儿子通过广播指挥战斗

2011年10月7日,此前一直“坐观”东部武装部队攻击行动的执政当局西部武装力量决定开战,实现东西部协同攻入苏尔特市中心的行动。扎维耶部队指挥官阿里-阿卜杜拉•伊斯梅尔6日表示,部队已经调集了大量的坦克,在地面作战部队的配合下,于7日向苏尔特市中心广场发起最后的攻击。阿拉伯电视台报道说,当天的战斗很激烈,仅当天下午,就有900多枚炮弹落进城中,但在卡扎菲武装的坚决阻击下,执政当局武装力量在战斗中至少有22人死亡、168人受伤。

阿拉伯电视台报道称,这是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力量迄今为止向苏尔特发起的“最为猛烈的攻势”,意图一举拿下这块“最后的硬骨头”。利执政当局军事发言人巴尼称,这是一场富有战略意义的“大决战”。

此前一天,卡扎菲再次现身叙利亚“舆论”电视台,呼吁其支持者在各地举行“百万人大游行”,抗议执政当局。有中东媒体评论说,卡扎菲的讲话鼓舞了其支持者的士气,使利比亚执政当局如鲠在喉。

  其实早在4日,利执政当局就宣称“将在两天内结束战斗,解放苏尔特全城”。不过,战事发展却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北约方面也对僵持的战况颇有不满。随后,利执政当局从班加西和米苏拉塔等地调来大量援兵和重型武器,开始从东、西、南三面进攻苏尔特,空中则由北约战机提供火力支援。

埃及《金字塔报》7日评论说,随着苏尔特被困时间越来越长,城内缺粮少药、停水停电等问题日趋严重,这对卡扎菲的支持者是致命的打击。7日下午,卡扎菲的支持者曾试图突围,但因遭到猛烈火力压制而未能成功。自从执政当局发起最后攻势以来,苏尔特大学和瓦加杜古会议中心成为双方争夺焦点。激战两天之后,当局部队9日首先攻陷了苏尔特大学,数以百计武装人员涌入校园。之后不久,当局部队又攻陷另一处战略要地瓦加杜古会议中心。不少当局部队士兵随后进入会议中心建筑内,扯下了墙上悬挂的卡扎菲肖像画和卡扎菲政权旗帜。

而面对当局武装的猛烈进攻,除了借助电视台发表讲话,卡扎菲没有发出其他任何信息,有情报显示,当时负责直接指挥战斗的,是他的五儿子穆塔西姆,而穆塔西姆发出指令的方式,有时居然会选择通过广播电台。

对于卡扎菲最终在苏尔特被发现、病死在自己的家乡,人们的感觉好像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之前很多人坚信卡扎菲早已藏到了别的地方,图谋东山再起。那么,卡扎菲为什么不选择脱身而逃而是要在苏尔特坚守呢?

卡扎菲为何选择留在苏尔特

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20日占领了苏尔特城中卡扎菲死忠者的最后一块阵地,意味着执政当局已经将卡扎菲的老家完全控制在手中。据前线的目击者称,执政当局武装大约在当地时间20日上午8点左右向卡扎菲残余势力的最后阵地发起了总攻,战事持续了大概90分钟。   在总攻之前,有一伙卡扎菲死忠者试图驾车逃跑,但被执政当局武装全歼。2011年10月20日,当局武装宣称在苏尔特已经俘获了卡扎菲,紧接着,便传出了卡扎菲当日中午在苏尔特受重伤身亡的消息,直到今天,关于卡扎菲的确切死因,依然扑朔迷离。

不过,对于卡扎菲并未逃亡别处、而是始终藏身苏尔特,却是早已有人预料到了,他就是美国陆军退役中校史蒂夫·拉塞尔。拉塞尔是当年在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军功臣,正是他,在美军攻破巴格达后8个月,率队擒住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拉塞尔如今是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退役后出版了《我们抓住他了》一书,书中描写了他抓捕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详细过程。在拉塞尔看来,卡扎菲与萨达姆有着相似的特性:他们都曾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统治者,他们都很自负,因此拉塞尔认为,他们都宁可在一小帮极忠诚的人的簇拥下继续称王,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过流亡生活。

  路透社106日曾经刊登了一篇专访拉塞尔的文章。当被问及卡扎菲是否有可能试图逃离利比亚时,拉塞尔说,卡扎菲更有可能就藏身在利比亚国内,尤其是他的家乡。拉塞尔说:  “与萨达姆一样,他太虚荣,太自负,以至于不会选择离开利比亚。当你在一个国家称王40年后,你便会习惯于那种世界中心的感觉,你不太会接受改变。” 拉塞尔还说:“当年,萨达姆如果真正想消失,不是没有地方去,他可以去叙利亚,当个牧羊人,安度余生,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回到家乡藏了起来,我认为,卡扎菲也会这么做。”

拉塞尔在接受采访时,还回忆了当年寻找萨达姆下落时的细节。他说,当年,搜寻萨达姆下落的团队最看重的特点,就是萨达姆依赖保镖生存的特性。最终,正是他最信任的保镖,出卖了他。

拉塞尔说,“我们认为,只要找到保镖,就可以找到萨达姆。”为了寻找萨达姆保镖的下落,拉塞尔的团队使用了各种情报手段。他们在当地人中安插眼线,使用特种部队侦察技术,辅以心理战术,最终使萨达姆的老乡们将他出卖。

  在此之前,美军已经将萨达姆可能藏身的范围精确至提克里特乌杰地区附近,因为那里是萨达姆的出生地;与此同时,美军锁定萨达姆的保镖和近亲家属,实施长时间跟踪。

  跟踪的同时,美军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用以“引蛇出洞”,包括在提克里特张贴将萨达姆画成女性形象的海报、成立一个“伪造”的反美武装等,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吸引萨达姆支持者的出现。

  事实证明,猜测准确,手段奏效。上钩被擒的一名萨达姆保镖供认,萨达姆就躲藏在他的老家提克里特的一个地窖内。

在拉塞尔看来,抓捕卡扎菲也是一样,在划定一片范围后,就可以守株待兔,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拉塞尔猜测的卡扎菲藏身范围是:执政当局控制的、人口最密集的北部地区,尤其是他的出生地苏尔特附近。“他会继续待在有支持者的地方,他不会跑到沙漠的中心地带挖个地洞藏起来。”拉塞尔猜测。

  利比亚国土面积差不多是伊拉克的4倍。但拉塞尔说,地理面积不是问题,因为最终找到卡扎菲不是靠地毯式的寻找,而是由他最亲密的人放弃他,出卖他。

苏尔特——一代枭雄卡扎菲的生死之地

卡扎菲身后迷局

利比亚战事爆发以来,各方先后提出,只要卡扎菲下台,就同意他离开利比亚,并保证他的人身安全。而在过渡委武装攻下首都的黎波里后,卡扎菲下落一直成谜,他的家人有的远走邻国,但卡扎菲不时通过电视画面和录音,号召支持者抵抗,并称自己决不会离开利比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卡扎菲最后被捕并身亡,也证实了他的誓言。

有专家分析,卡扎菲桀骜不驯,宁死不屈,自称“沙漠之子”的他天生一种战斗到底的性格,这种性格以及自身的理念,使得他不会选择逃跑,流落他国。另外,他的偏执性格使他相信,在利比亚他还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支撑。特别是在一个部落广泛分布的国家,他相信自己的部落、自己的家乡所在地苏尔特是最安全的。

从过渡委武装对苏尔特的进攻遭遇异常顽强的抵抗可见,卡扎菲在家乡确实得到了相当大的支持与掩护。但毕竟大势已去,强人终究抵不过形势改变。

此前,对于卡扎菲的最终命运,曾经出现了各种预测,但基本都集中在被捕和被杀这两种可能上。

按照预测,卡扎菲如果被抓,则意味着会被送上审判台。利比亚执政当局曾表示,会在国内审判卡扎菲,而国际法庭曾要求引渡卡扎菲,要让他站在国际法庭上受审。这种受审的结局虽然对于口才滔滔不绝的卡扎菲来说,是一个抨击西方,展示自身理念的机会,但结果都是一种屈辱。号称“一代枭雄”的卡氏或许不愿这样偷生。

对于北约而言,一旦卡扎菲被抓获,被引渡到海牙国际战争法庭,这个著名的“大嘴巴”将再难被封住,届时或许会令各国尴尬不已,而倘若无法引渡,盟国颜面又将受损。对执政当局而言同样面临一个难题如此,如果卡扎菲被抓获,在国内受审固然可以解气,但如果不判死刑,则心中难免惴惴,担心日久生变,如果判处死刑,有势必会引来一些国际非议,可以说也是左右为难。从这个角度上说,卡扎菲的死亡,也许正合了各方的心意。

卡扎菲的身亡,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其它各方,似乎都是一个既简单又理想的结果,但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却是众说不一,有人说是被抓捕他的士兵枪杀,有人说是自杀,也有人说是让保镖把自己打死……至今仍无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