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文中圖片為烏克蘭國民悼念饑荒的紀念活動。

很多人並不相信1932年的烏克蘭饑荒是刻意的,人為造成的。認為這是西方國家長久以來對俄羅斯的一種國際輿論壓力。這場饑荒究竟存不存在,又是否導致了數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的死亡?對很多人而言根本不重要,也根本無關乎真相是否如何?但是在這次饑荒肆虐情景,蘇聯時期的文學作品和同時代的回憶當中都有很形象的描述。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如果大家對於西方國家的一些作者和新聞記者並不認可的話,那麼我來舉一個大家認可的例子,前蘇聯的作家弗拉基米爾·坦德利亞科夫,這是一個生長在蘇聯,並且死在蘇聯的,蘇聯作家,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了在烏克蘭的農村牲口因為沒有飼料而死光,人吃的都是麻草和不知道到用什麼做出來的麵包,野草做出來的粥,甚至是他人的屍體。

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烏克蘭圍繞1932年一直持續到1933年的饑荒問題有著較大爭議。在1998年的時候,正是這一場人間慘劇發生的六十五週年,當時的烏克蘭總統命令將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定為災難死難者紀念日。希望將這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間慘劇告訴國際社會,並且擬定了相關部門對於製造這場災難的人,他的劣跡圖謀和醜行作出最終的歷史定義。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在烏克蘭國內,不論是最高法院也好,還是政府行政部門也好,都對大饑荒做出了自己的定義,認為這是種族滅絕行為。歸類為了種族屠殺,並且呼籲國際社會支持烏克蘭對於大饑荒的這一觀點。也正是在烏克蘭的多次努力之下,美國,西歐甚至就是大部分東歐國家都在國際框架範圍之內承認了這一次人間慘劇的人為性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初步的歷史調查以後確定了這場災難的真實性。在聯合國範圍內,包括中國等其他國家共同承認了這一場災難給烏克蘭帶來的民族傷痛。

這一切都遭到了俄羅斯的堅決反對。俄羅斯認為這是一場扭曲歷史的國際行動。在上世紀30年代蘇聯所發生的饑荒使大量民眾死亡。蘇聯確實有過錯,但是天災成分更多,烏克蘭提出的死難者達1000萬人,俄羅斯也給出了自己的統計。在俄羅斯的官方統計當中,那一場災難使得蘇聯損失了700萬人。烏克蘭蓄意造謠,誇大事情的嚴重性。無論如何,這一場慘劇卻是導致了數百萬人死亡。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30年代的烏克蘭饑荒是蘇聯農業集體化政策的失誤,再加上當時不利的天氣條件,實際上蘇聯在政治上為了獲取西方國家的援助以及技術與包括納粹德國在內的很多和西方國家進行戰略合作。蘇聯唯一能夠拿出交換的物資便是糧食,因此蘇聯開始向國外大量出口糧食。

換取最終的技術許可和技術轉讓。由此,蘇聯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自己最初的工業體系的建造。但是大量的糧食出口導致了嚴重的後果,農業集體化運動對農業生產力的破壞和糧食徵購的高指標是饑荒發生的主要原因。蘇聯而言,當時將重工業放在重中之重的國家發展戰略位置上。但是蘇聯自身無法研製或者創造出當時重工業的尖端科技。所以蘇聯政府提出的農業補貼工業最直接的解釋就是通過集體農莊的形式徵收農民手中最後一粒糧食,然後將這些作為與西方國家達成戰略交易的資本換取西方的工業技術。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如此,蘇聯才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國家工業化,但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其自身的代價也十分慘痛。在20年代蘇聯開始實行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由於缺乏資本的原始積累,難以獲得西方就出口糧食前提之下。提供工業化的必須設備的來源,為此斯大林說的很清楚必須加強糧食的對外出口。並且出口對象必須是西方各國,以保證西方國家的貸款和技術可以保證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同時工業化所需要的糧食必須做到絕對把控。增加對農民徵收糧食的指標,同時限制城市人口獲取大量糧食。


斯大林認為,必須解決消除商品效率低下的小農經濟,實行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正因如此,蘇聯開始以武力手段推行農業集體化。農村範圍內的一切個人所有的土地,房屋和牲畜一夜之間收歸國有,甚至一些地區的茶壺,水桶也歸集體所有,農民變得一無所有。而當時的烏克蘭,土地面積僅佔全蘇聯的3%,但是確實是東歐的糧倉。生產的很多糧食作物全部供給了蘇聯。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為了保證能在烏克蘭地區徵集足夠的糧食以供應其工業發展開始強行進行糧食的徵收,對於抵制農業集體化的個人,採取肉體消滅措施。在當時,烏克蘭都富農佔農民總數的15%,但是僅僅兩年,烏克蘭境內富農不復存在,他們全部被剝奪財產流放到西北利亞和北方做苦役。這一場肉體上的消滅共消滅了30萬人。一些中農,甚至是僅有一點點家產的貧農也紛紛宰殺自己的牲畜,破壞生產工具,搗毀了農業基礎設施。因為在消滅的政策實施以後,任何人擁有這些農業生產資料都會被認為是富農,全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也正是因為這種無聲的反抗,使得烏克蘭農業生產力受到嚴重的破壞,糧食產量不斷下滑,但是蘇聯對烏克蘭地區的糧食徵購指標卻逐年升高。從原先在農民口中的餘糧轉變為了對於農民生存糧食的掠奪。而且在當時烏克蘭北高加索和伏爾加河流域經常遭遇乾旱。這場乾旱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大致兩年多一點出現一次。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原先集體農莊以前烏克蘭的一些農業基礎設施確實可以抵消這種小規模的乾旱對烏克蘭農業的影響。但也就是在1932年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乾旱。而斯大林依然要求在1932年徵收的量是要比1931年多10%。在面臨乾旱的同時,所有的農業基礎設施都被害怕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烏克蘭農民搗毀。最終,集體農莊政策和高壓政策導致了嚴重後果。

這一場乾旱並不僅僅侷限於烏克蘭範圍之內,在東歐很多地區都廣泛出現。在事後的統計當中,蘇聯在這場饑荒當中的死亡人數超過700萬,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當時很多目擊者被迫逃離蘇聯,散居在世界各地。在目擊者的描述當中,這一場饑荒造成的悽慘景象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死於飢餓,婦女兒童仗著肚子皮膚變藍,喘氣但是眼睛空洞無神,包裹屍體遍佈整條大街。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但是他們依然要在冬天去徵收農民的糧食。1933年5月,經歷了三二年的大面積的乾旱以及三三年年初的冬天,蘇聯經常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上百萬農民被餓死,它們的屍體經常被當做食物充飢。同時,另一些人一直在宣傳著無產階級專政的好處,並且像蝗蟲一樣拿走全國的食品,他們槍斃流放了上千反抗的農民,將整個農村意為平地,世界上最富裕的土地變成了荒漠。很多大村落的居民都已經快死光,而蘇聯政府則在其他地區移民。

農民對於集體農莊的反感和牴觸以及因為糧食的強行徵收而對蘇維埃政權進行破壞和鬥爭,讓斯大林大為惱火,並採取了進一步的強制措施。所有拒絕繳納糧食指標的農民,不管是中農,貧農,還是富農,也不管是是否手裡真的有糧食,還是將糧食藏了起來一律被定義為反革命分子和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一些順從的農民被迫聯名上書斯大林,報告烏克蘭農村缺少糧食的狀況。烏克蘭第一書記也向斯大林通報了烏克蘭農業的糟糕形勢,但是斯大林只有一句話。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聽說你是一個傑出的演說家和作家,你很會編故事,編造一個這樣關於饑荒的故事來恐嚇我們,但是這辦不到,你在書記上的位置真的不太合適。你就去作家協會工作,去講你的故事,只有傻子才會相信你的故事。之後的烏克蘭書記就被解職,聽候處理。但是紙包不住火,烏克蘭其他領導也開始向蘇聯請求給予糧食援助,並且多次報告了烏克蘭境內的嚴重糧食問題,但是斯大林只有一句話,一切照徵。

斯大林的這種態度,使得蘇聯在烏克蘭境內的重量對顯得有恃無恐,都開始用極端手段去徵收糧食。並且將種子也列入糧食的徵購計劃範圍之內,收走了烏克蘭人民的最後一粒種子。與此伴隨的是高壓政策下的各種極端措施以烏克蘭人民的反抗,但是反抗顯得蒼白無力。為了進一步的徵集糧食,斯大林還出臺了多項徵集糧食的命令,並且阻止農民外逃。一旦發現有外逃的農民,為了保護集體農莊的正常運營和合作社的存在,這些人都會處於最高的刑罰,槍斃,並將一切可用財產充公。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即便是情節不嚴重的人,也剝奪自由十年,一切財產充公。如此,在1933年,有五萬多人被定罪,其中兩萬多人被處以極刑。正是在這種高壓之下,出奇的完成了蘇聯所規定的糧食徵收計劃。為了防止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尋找食物和工作,在斯大林的授意之下,1932年12月,蘇聯開始推行身份證制度。身份證給了農民以外的所有蘇聯公民,以限制農村人口在城市範圍內的自由流動,保證法令的執行。

蘇聯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人農民警察總局,而在國內各地區抓捕飢餓的農民,並送往北高加索和烏克蘭。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蘇聯共逮捕了22萬人,其中18萬人被遣返,剩下的追究刑事責任被處以極刑。很多出逃的大人和孩子擁擠在火車站,而一些饑荒者因為疾病和瘟疫死在了大街小巷。於此場景截然相反的是,饑荒發生的同時,蘇聯依然向西方國家和西方市場出口大量的糧食,換取了工業基礎。

斯大林其實知道烏克蘭究竟在發生什麼,所以在1933年也像模像樣地發放了32萬噸救濟糧,但是這對於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境內的數百萬受災人口而言杯水車薪。一個人平均分到的糧食,不過400克之多。

1932年烏克蘭饑荒:一場滅絕還是災害?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

同時,蘇聯政府也開始推卸責任,對本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封鎖消息,隱瞞饑荒真相。所有人都看到了烏克蘭的人間慘劇,但是除了徵收糧食以外,對於這場饑荒隻字不提,在斯大林的高壓之下,沒有人敢公開討論這場饑荒。但是在1940年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才在隻言片語中提到,我們大致有3000萬人過去遭受到了饑荒和糧食的不足,但僅此而已。

在1933年獲悉美國新聞記者庫班採訪受災地區以後,斯大林暴跳如雷立即採取極端措施中斷採訪,並將美國記者驅逐出境。記者事後將在烏克蘭所發生的一切都在國際報紙上,但是引來眾人的嘲笑。,甚至在當時為了與蘇聯進行和平交往的美國,也有意識的打壓了這一真實消息的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