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三國冷知識之五: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相信你已經看到了東漢末年的真實面目,瘟疫和饑荒、戰爭和屠殺,黑暗的時代才剛剛開始,還要再過四百年才能結束。


飢餓的肚皮需要糧食,驕橫的官員需要權力,每個人都需要救贖。庶民們的黃巾起義被皇帝陛下血腥鎮壓了,然而仇恨就像烈火依然在冰層下湧動。既然活不了就一起死吧,也許地獄裡會有久違的公平與正義。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我叫王二狗,家裡有兩畝薄地,一家三口日子倒也過得下去。該死的瘟疫帶走了我的爹孃,現在我孤苦無依。


今天來了幾十個人,他們搶光了村裡最後的糧食,然後讓我和他們一起走。我們走遍了臨近的村莊,砸開每一家人的大門,吃光每一粒糧食,也帶走每一個飢餓的人。


大家頭上戴著看不清顏色的破布,據說這是大賢良師的黃巾,這哪裡是黃巾的士兵?分明是幾百張要吃飯的嘴。鄉村已經空空蕩蕩,沒人知道下一頓飯又在何方。


還好有個逃難的讀書人,他指引我們去洗劫地主的農莊。地主家牛羊滿圈,稻穀滿倉,大家盡情享受著從未有過的盛宴,還把地主吊死在門口的樹上。


喝多了的讀書人罵我們鼠目寸光,現在錢糧充足就應該去攻佔州郡自立為王。我們點燃熊熊大火招兵買馬,來吧十里八鄉的窮鬼們,現在大家都是黃巾的士兵,我們一起去殺人放火填飽飢腸。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這就是黃巾軍的真相,根本沒有什麼起義,只有吃不飽飯的農民在暴動。


馬爾薩斯理論為我們指明瞭人口和土地的關係,和平年代人口增長,土地卻不會增加。土地承載量有限,所以只能通過週期性的崩潰來消滅多餘的人口。


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塹壕戰,打死幾十上百萬士兵,戰線就往前推進幾十公里。在兩國國民看來,這簡直就是統治者在互相對自己國民進行大屠殺。


我國曆代王朝人口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耕地總量所能承載的極限只有五千萬人。古代中國靠饑荒控制人口,當然也打仗。歐洲靠戰爭控制人口,當然饑荒也不少。當馬爾薩斯的三騎士:饑荒、戰爭、瘟疫降臨人間,人類真的會迴歸野獸的本來面目。


直到明代晚期引進了土豆玉米這樣的高產量農作物,明清兩代又對江南進行充分開發後,中國人口終於衝破一億大關。再然後化肥的發明和雜交水稻的出現,才能保障現在十多億人口不會餓肚子。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早在秦始皇時代,就以郡縣制為基礎,以發達的交通網絡和文書系統為技術支持,建立了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集權制度延續千年,好處顯而易見,一是可以把農民牢牢地捆綁在自己的土地上,通過土地確保穩定的稅收。二是可以確保強大的動員能力,應付戰爭和國家工程的需要。


可以說自公元前2世紀以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由中央政府直接向每個農民徵稅的國家。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古代農業社會的土地,屬於私有資產,可以任意買賣。按照普通的經濟規律,只要有買賣,財富必然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土地產權肯定也會向少數人手中轉移,這就是歷史課本上津津樂道的土地兼併問題。


有土地的,是國家的農民,沒土地的,就變成了地主的佃戶。佃戶是地主的私產,國家再也不能從他身上收一毛錢的稅,也不能直接徵調他服國家的兵役和勞役。對國家來說,這個人口消失了。


在長年累月的土地兼併中,土地慢慢集中到了少數人手裡。與此同時國家的稅收越來越少,能動員的人口也越來越少。


那為什麼國家不採取強硬的措施,重新丈量和劃分土地,清查人口從地主手中奪回對農民的控制權呢?據說王莽穿越到西漢末期就這麼幹過,然後被地主階級聯合起來打的灰頭土臉,腦袋被人家砍下來當球踢,舌頭都被吃掉了。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歷朝歷代土地兼併的情況,在建國百年以上時就很明顯了。如果能出現中興之臣或中興之君,通過削藩、整頓吏治、改革稅收政策啊什麼的,帝國的壽命就能夠延長點。事實上從世界歷史角度來看,我們的諸多王朝能堅持二百多年已經難能可貴了。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集團爭奪土地和人口的過程,土地兼併的週期就是每個王朝從繁榮到崩潰的週期,也就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週期,最多不會超過三百年!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然而土地兼併也只是表象而已,舉個例子:比如說王朝初期,國家分給王二狗家100畝田地,生活很富足,所以生了兩個兒子。王二狗死後,留給兩個兒子每人50畝土地。而這兩個兒子死後,又分給了四個孫子每人25畝土地。四個孫子死了後,又分給了八個重孫子每人12.5畝土地,這時就只能勉強生活,很難抵禦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到第五代人的時候,十六個子孫每人只有6.25畝土地,明顯不能維持生計,於是王二狗家壽終正寢的破產了。


我國古代稅收基本上都是由農民來承擔的,大量的農民破產,讓國家在經濟上難以為繼。再遇到天災人禍不得不增加稅收,因而導致農民的生活更加艱難。進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後,國家難免和王二狗家一樣走向破產,洗牌重來。按王二狗家的子孫平均壽命六十歲計算,五代人剛好三百年左右!


由此可見,無論有沒有土地兼併,王朝最多隻能支撐三百年,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在於土地私有化。所以新中國成立後,土地都歸國有或集體所有,就是為了防止新一輪的土地兼併,重蹈封建王朝的覆轍。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誠然土地兼併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英國圈地運動就直接催生了城市化和工業革命的誕生。然而工業革命到現在也就二百多年而已,還不如我們一個王朝的時間長,而且在古代社會,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失去土地的農民,往往會大量的湧入城市。誰都知道在農村只能種地,但在城裡擺個地攤,賣個大餅,開個麻辣燙,搞個燒烤攤,哪怕去工地搬個磚或者當個小保姆也能餬口。比如駱駝祥子,當不了農民他就去城裡拉洋車,日子也能過得下去。


正是因為城市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城市裡的小商小販,大多都是農村人。每個王朝在末期總會出現一些繁榮昌盛的超級大都市,看似光鮮亮麗,實則暗藏殺機。


據《後漢書》記載,黃巾起義前的東漢首都洛陽裡: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意思是真正工作的人,只佔全洛陽人口的百分之一。這話可能有點誇張,但問題是沒有工作機會,你讓大家怎麼辦?


東漢時代的城市更像現在的農貿市場,就業機會很有限。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大,本地人口和非本地人口的比例急劇增加,失業人口也會不斷增加。洛陽也好其他都市也罷,根本養不活這麼多人。無法在城市定居下來的人口,只能選擇流亡,這就是城市流民。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那麼把人們組織起來,去搶佔別人的土地行不行呢?就像帝國主義搶佔海外殖民地,對外擴張的確是解決國內矛盾,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


可問題是我們本來就是靠殖民起家的,自秦漢之後,就基本達到了所能擴張的極限。東部、南部是大海,西南是連綿不絕的山脈。北部和西北則是大片氣候條件惡劣不利於生存的荒漠。放眼東亞大陸,沒有值的搶劫和掠奪的對象。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古代中國,只要大多數農民還有口飯吃,就沒人會造反。普通的災年,農民會依靠餘糧勉強度日。如果餘糧吃完而新糧還未收上來,也可以向本村地主借貸一些,情況可以參考多收了三五斗啊白毛女啊之類的。


古代的糧食平衡很脆弱,地主家也沒多少餘糧,一個村莊的糧食儲備,大概只夠本村的人過冬。在秋季收穫以前,糧食的儲備量就更低。


假設某區域發生重大的自然災害,導致農田無法產出糧食,那麼災民們就會選擇逃荒。飢餓的災民,會湧向其他沒有遭災的區域搶奪食物以求活命。


由於糧食儲備低,災民分攤糧食之後,原本可以自給自足的食物平衡被打破,於是大家都沒了飯吃,全部變成災民。他們又會一起湧向更多的村莊,把原本正常運轉的地方也吃成災區,這就是農村流民。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更嚴重的是,逃荒的災民大多都是農民,他們堅持不到來年收穫就被迫放棄了土地,那麼第二年肯定也不會有產出。饑荒帶來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食物問題,災民攜家帶口逃荒,才是造成連年赤地千里的主要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歷朝歷代,只要政府還有執行力,都會調集一切力量賑災,完全不管不顧從各地調集糧食的消耗遠遠大於災民逃荒時的消耗。誰都知道如果把災民異地安置,肯定可以用更少的賑災糧救更多的人。但如果災民都跑光了,地全撂了荒,來年沒收成依然需要調集糧食繼續賑災,年復一年那就是個無底洞。


所以哪怕賑災過程中的浪費再大、貪腐再多,政府依然要派兵鎮壓和調糧賑濟,雙管齊下軟硬兼施。哪怕餓死再多的災民也必須裝作看不見,無論如何都要把勞動力綁在土地上,保證農業體系不至於徹底崩盤!


當然這是古代,其實現在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0708年金融危機時,全世界的糧食儲備只夠消耗53天!時至今日,全球依然有8.2億人在捱餓!


三國冷知識之五:論造反成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上


從高祖劉邦斬蛇開道算起,經過王莽強行續命,大漢帝國已經走過了386個年頭,除了夏商周以外,已經是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就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婦,早已無力哺育自己的子民。


從城市到農村,嗷嗷待哺的流民們終於走到了窮途末路。他們不懂什麼是土地兼併經濟規律,也不懂什麼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他們只知道自己就快要餓死了。


黃巾的幽靈在中原大地上徘徊遊蕩,流民們在鬥爭中失去的只有枷鎖鐐銬,得到的卻是整個太平世界!


別無選擇,那就反了吧!


更多內容,

請關注我的公眾號:捕風捉影者說


讀書,給你主宰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