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2020年,疫情為網絡電影帶來一定的流量紅利,在票房分賬破千萬的網絡電影中,截至目前,淘夢一家獨攬了包括《大蛇2》《狙擊手》《火雲邪神之修羅面具》《東海人魚傳》《龍虎山張天師》《陸行鯊》《狄公滅鼠》在內的11部。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各行各業逐漸復工復產,網絡電影市場卻並未停下腳步,由淘夢出品的最新作品《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即將與觀眾見面。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後疫情時代,網絡電影面對可能失去的"流量紅利"該何去何從?在網絡電影領域頻頻得手的“領頭羊”淘夢又做了哪些前瞻性的佈局?針對於此,第一製片人專訪了淘夢影業副總裁、《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聽她解讀網絡電影精品化下的未來趨勢以及應對之策。

一次“冒險”的嘗試

作為最早入局互聯網影視內容輸出的公司之一,淘夢一直在經歷不斷的突破和爬坡的過程,雖然網絡電影進入到2.0時代,但仍然常被觀眾詬病娛樂化,故事及人物塑造薄弱等。於是在19年初,淘夢加緊了對內容領域的嘗試和突圍,從題材類型上不斷的創新突破。而孔二狗的小說《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20年》恰恰符合了淘夢的需求。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淘夢影業副總裁 《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2008年,孔二狗的原著小說曾引起過巨大轟動,上市以後連續18周排名各大圖書暢銷榜,是名副其實的大IP。在佑在看來,原著小說除了具備龐大的粉絲基礎,故事內容更是真切地還原了八九十年代東北的社會風貌及那個大時代下一個個人物的命運起伏,作品角色形象豐滿立體,“比如其中的小人物劉海柱,無法融入周邊的世界,因為喜歡的女生做出巨大改變,匡扶正義卻被人陷害誤解,最後經過努力找到和這個世界和解的方法,這本身就很電影。”

但與此同時,這種現實主義題材儘管在劇集領域正當紅,可在網絡電影領域卻鮮少有片方涉足。不少製片方認為,製作大古裝、大玄幻等經過市場反覆驗證的題材,無疑更加穩操勝券。

佑在也坦言,淘夢做《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的故事,的確下了很大的決心,“因為現代題材很難有爆款,或者在票房數據上很難有突破點,所以我們也下了很大的決心。相對於票房數據而言,東北往事的初衷在於做一個能被觀眾記得住的故事。我們要展現的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韌勁與堅持,正義且積極的生活態度。”

劇本打磨耗時8個月,製作規格堪比一部院線電影


《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是佑在近三年第一部現代戲,為確保影片的原汁原味,淘夢力邀原著作者孔二狗擔當監製。


影片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的東北,劉海柱面對張浩然、黃中華等惡勢力的不法行為挺身而出,卻反被陷害報復跌入人生低谷,最終在困境之中絕地反擊的故事。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故事是從當代的社會背景切入,在電影中,劉海柱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隱忍孤獨、不被理解、對感情執著、一腔熱血、好打抱不平,在佑在看來,他可能是我們身邊任何一個不善表達但又極具正義感的朋友,“通過劉海柱的經歷和成長,傳達出人性的溫度,故事非常正能量,觀眾看得見夠得著,從劉海柱人生低谷到重新面對新生活的旅程,我相信這些感受是能夠引發大家情感共鳴的。”


演員許君聰的加盟,貼合原著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賦予這個人物最貼切的氣質,鼻子又高又挺,留著山羊鬍子,腳踩黃膠鞋,戴著斗笠的劉海柱深入人心,闊別劇版8年,再次迴歸,很讓人期待。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除此之外,製作上也誠意滿滿,為了再現80年代工廠的樣子,主創團隊多次到東北選景,從桌椅板凳水杯,到大衣筆記本棉鞋,服化美從細節到整體都用心地還原了那個時代的場景。在影像基調上,也跟以往有所區別,80年代是改革開放初期,一切都在積極的變化中。區別於以往的拍攝手法,《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採用紀實攝影,“攝影機像一個觀察者,讓觀眾的代入感、沉浸感更強,從而更順利地進入劉海柱的世界中。”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僅劇作籌備期就接近8個月的時間,導演、監製、編劇及主創團隊不斷地打磨故事、豐富內容,基本上和院線電影的內容產出週期是差不多的。佑在認為,從野蠻的生長期到最終的精耕細作,網絡電影行業的發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隨著未來更多優秀人才的加入,她始終相信網絡電影遲早會撕下low的標籤。

現實主義題材是未來網絡電影“出圈”口

如今,千萬票房已經是網絡電影的分水嶺,而該數據也成為了現階段衡量網絡電影質量的重要標準。針對千萬票房級別項目的必備要素,帶領團隊製作出眾多優質影片的製片人佑在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網絡電影發展到最後一定不是為了營造視覺爽點而虛加噱頭,特效、服化道等視覺奇觀始終要為內容服務,我覺得豐富故事厚度,從長線的角度去深耕內容才是核心,網絡電影最後會迴歸到內容上來。”

通過不斷加大力度扶持國內優秀的青年影人,儲備足夠的人才,並陪伴人才和市場共同成長,是淘夢長遠發展的核心和基石。


受疫情影響,淘夢原本計劃今年3月份開機的項目,全部推到6月份,但同時,淘夢也充分利用此時機,加大了對前端內容的開發。

據佑在透露,下半年淘夢對網絡電影類型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覆蓋,囊括了現代、戰爭、軍事、古裝。佑在認為,“如今的網絡電影,像公共IP這種常規內容太多了,觀眾已經有些審美疲勞。未來網絡電影在題材上會向多類型突破,尤其是現實主義題材需要更多紮實的好故事。”


專訪|《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製片人佑在

對於現實主義題材而言,除了此次的《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淘夢接下來還會進行第二部的開發。淘夢自制完善的工業體系,可以確保作品的持續輸出。在人才儲備上,淘夢2018年便啟動了星火計劃,聚集和扶植影視行業優秀青年導演和團隊,大膽啟用新人,正如此次嶄露頭角的90後導演周潤澤,雖然《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但他展現了極強的敘事能力和審美表達,同時自制部門通過搭配優秀的製作班底和提供製片全流程服務,全程為導演的創作保駕護航。


在業務運營上,淘夢以“大中臺,強模塊”的模式持續為前臺業務單元賦能,實現數據——行業資源對接——宣發——變現的高效運轉,建立起正向循環的工業化流程和品控體系,最終完成優質作品的持續輸出。

經過淘夢的多次打樣,我們逐漸窺見到網絡電影從內容品質到行業生態的全面升級,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釋放出更多伸展空間的網絡電影在未來也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