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吃不飽,規矩太多,一個朝鮮使臣親歷的大國盛典

睡不好,吃不飽,規矩太多,一個朝鮮使臣親歷的大國盛典

身為外國人,有機會參與中國皇家盛典,是種怎樣的體驗?作為明、清帝國附庸國的朝鮮使臣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朝鮮是與中國保持朝貢關係最久的國家之一,每年派遣的使團無論人員規模,還是貢品數量都是最多的。

進賀、問安、謝恩等名義來到京城的朝鮮使臣每年最少兩三次,在去紫禁城覲見中國皇帝陛下時,受邀參加飲宴是少不了的環節。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在太和殿舉辦的元旦盛典,因為這一天,中國皇帝會在此接受萬國來賀的使臣。

睡不好,吃不飽,規矩太多,一個朝鮮使臣親歷的大國盛典

朝鮮使臣撞上的兩次大運

對外國使臣來說,遇到太和殿舉行新皇登基大典是極小概率的事。一般而言,皇帝駕崩將消息通報給各附屬國,由後者派遣慰安使,同時也是進賀使前往京城,因為路途遙遠,當使節趕到時,先皇已經埋葬而新皇早已登基。

根據史籍記載,偏偏朝鮮使臣撞上了兩次大運:

1、1849年,朝鮮冬至使李啟朝入京朝拜,趕上了“皇太后殯天”,使得原來固定的正朝朝賀無法完成,還被“鎖在館中”,不能自由活動。

2、1850年,年還未過完,68歲高齡的道光帝因堅持為太后守靈,感染風寒不治身亡。在沒有任何徵兆的前提下,朝鮮使團受邀參加了正月咸豐帝在太和殿的登基儀式。

睡不好,吃不飽,規矩太多,一個朝鮮使臣親歷的大國盛典

震撼的新皇登基禮

相比明朝,清代帝王的登基更為隆重。大禮當天凌晨,禮部官員就在御座前的寶案上擺好皇帝的御璽、表文、詔書等,殿外儀仗準備妥當。

新皇先行祈告受命,而後行三跪九叩尊崇太后。禮部官員到乾清門通報吉時已到,皇帝乘御輦前往中和殿,禮部尚書跪請新皇即位,然後駕臨太和殿。

此時,隨著侍臣鳴鞭,等候多時的王公大臣向新皇行大禮,儀式進入高潮。在天安門前,李啟朝見證了規模宏大的“金鳳頒詔”儀式,“千官於金水橋前行三拜九叩禮,自樓上金鳳銜下彩繩,詔書隨下”,不由感慨“此盛舉非尋常朝賀之比也”。

睡不好,吃不飽,規矩太多,一個朝鮮使臣親歷的大國盛典

今真在天上,非若在人間

1859年,朝鮮使團書狀官(記錄沿途見聞)金直淵有幸參加了正月初一的正朝賀班(新年慶典),他把此次過程詳細記錄了下來:

天沒亮就要整裝出發,經大清門(已毀)穿千步廊到天安門廣場,一路前行,過了端門、午門,才算進了宮。

雞叫第二遍時,金直淵等朝鮮外臣在鴻臚寺官員的催促下來到太和殿外,坐在右翼門外直房等待。天亮之時,宮門打開,一行人才進入太和殿廣場。

金直淵不止一次聽說過太和殿的大名“四翼巍巍,高際雲霄”,那三簷九陛、琉璃黃瓦,是何等的光耀奪目。

在朝鮮使臣眼中,集壯麗、雄偉、神聖於一體的宮殿“殆非塵裡世界”。在他們心中,它既是中國的權力中心,也是華夏文明的象徵。

睡不好,吃不飽,規矩太多,一個朝鮮使臣親歷的大國盛典

痛苦並快樂的國宴

清朝最重要的國宴當屬元旦、冬至、以及萬壽三大節日宴會,太和殿及殿前廣場無疑成為宴席規格最高、容納賓客最多的場地。

四方朝賀後,大清皇帝與內外臣公、藩屬使節在此飲宴共樂。雖然受邀參加太和殿的盛宴對外國使節來說是莫大榮耀,但其中的快樂和痛苦是並存的。

一般而言,大臣和使節按照品級上午10時開始入場,他們不得不在7時左右入宮等待安排。王公、一二品大員列坐太和殿內;三品以下文武百官依次集於丹墀下;外國使節敬陪末座。

睡不好,吃不飽,規矩太多,一個朝鮮使臣親歷的大國盛典

國宴的整個環節有陳設、赴宴、就座、進茶、進酒、進饌、賜酒、進舞、謝恩、退席等環節。每個環節開始都要依序向皇帝行叩禮,現在想想這一頓飯吃下來,要叩多少次頭才算完啊。

滿洲餑餑、羊腿、乾果、水果都是大清宴饗的標配,像後世所說的“滿漢全席”那是根本不存在的,大臣、使節們參加國宴根本不是去享用美食,更是吃不飽,純粹是獲得一份榮耀。怨不得朝鮮使臣們的心情既興奮,又痛苦呢,大概是這場宴席“禮”的意味遠大於“吃”的享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