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驗】善用碎片時間,原來可以聽這麼多書

上次總結過閱讀書單,想著把夏豆這一年聽過的書也總結一下吧。


【教育經驗】善用碎片時間,原來可以聽這麼多書


為什麼選擇聽書?


聽書,主要是作為閱讀紙質書的補充。一來,孩子識字量還不夠,沒法自主閱讀,一些大部頭的書如果也是親子閱讀那是個體力活兒,用聽書的方式要省下不少體力。二來,一些在車上的碎片時間完全可以利用起來了。但累積起來已經是聽了不少了。


用什麼聽?


聽這些書的工具主要是:喜馬拉雅、凱叔講故事、天貓精靈等。


聽什麼?


翻一下喜瑪拉雅的紀錄基本上能知道這一年來聽了些什麼。但是平常是爸爸送上學,我接,所以早上爸爸車上聽了些什麼,統計的很少,偶爾聽他們在聊早上聽的拿破崙之類。


以下是他這一年聽過的中文書單,毛估了下大概300萬字至少吧:


《聲律啟蒙》

《故宮裡的大怪獸》

《故宮怪獸談》

《海底兩萬裡》

《地心遊記》

《八十天環遊地球》

《魯濱孫漂流記》

《格列弗遊記》

《西遊記》

《綠山牆的安妮》

《小飛俠彼得潘》

《流浪地球》

《窗邊的小豆豆》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金銀島》


其實從上述聽書單裡能明顯看出豆的喜好,科幻類的佔了很大一部分,然後有不少故事聽了無數遍,比如《故宮裡的大怪獸》《格列弗遊記》《魯濱孫漂流記》等。


《西遊記》則是聽了好幾個版本,少兒版以及單田芳版。


他喜歡聽《流浪地球》也是出乎意料的,一開始對電影特別著迷,然後又偶然看到我在kindle上看原著,於是也想看。我讀了幾頁,實在讀得累,於是在喜馬拉雅找到音頻給他聽。一聽他就著迷了,也挺神奇,劉慈欣的原文雖然是中篇小說,不算太長,但比起電影來,原著的故事性非常弱,而且專業術語特別多,電影是截取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改編而成,跟原著差別非常大。他卻聽得非常著迷,聽了一遍又一遍。


【教育經驗】善用碎片時間,原來可以聽這麼多書

夏豆畫的地球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