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在新冠疫情期间,出了一件奇事:云南大理官方竟扣押了一批外省的口罩。很多人说,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劫道”吗?就差喊一句“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处过,留下买路财”了。真叫人“可发一笑”!但此事很快有了下文——“因违法扣押征用防疫口罩,大理市委书记被免、市长被撤”。该!在疫情期间,你不援助也就罢了,怎么还截留别人的紧缺物资呢?此事说明该地领导毫无纪律性、本位主义严重。请问,中华民族谦让之风哪里去了?

翻开《史记》,发现“世家”第一篇是《吴太伯世家》,第二篇才是《齐太公世家》。为什么吴太伯的事迹排在姜子牙前面?为什么连孔子都称赞吴太伯“三让天下”、有“至德”呢?

因为,吴太伯的举动着实伟大,既让周文王感恩戴德,也让江南百姓万世拥戴。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周文王像

周文王祖上牛人众多

周的始祖叫后稷,从小喜欢务农,精于稼穑,老百姓都跟他学种地。尧帝见他贤明,就让后稷当了农官,专门管理农耕,为老百姓解决吃饭问题,百姓深受其利。后来,舜帝将后稷封在邰(今陕西武功一带),并得了姬姓。

后稷曾孙叫公刘,有先祖之遗风。公刘袭得首领之位后,也重视农耕,经他治理,百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后来,他们部落搬到了豳地(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定居。

古公亶父当国时,继承后稷、公刘事业,把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都拥戴他。后来,古公亶父和百姓搬到西岐定都,一直到周平王东迁,周朝在此定都逾400年。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太伯墓

吴太伯和周文王啥关系

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位嫡子(正妻生):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小儿子季历。各位听起来陌生,但提起说季历之子——“姬昌”(周文王)你就知道了。

科普一下:我们看古人名字里面有许多带着“伯、仲、叔、季”,是表明长幼排行的。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老小)。“季”以下,都算作“季”。那么“季历”类似于今天叫他“小历”。后世还有叫“叔孙”、“季孙”的,你就知道啥意思了。

这几个人与周文王的关系:古公亶父是祖父,太伯是大伯父,仲雍是二伯父,季历是他父亲。

那么,他们这个家庭和不和谐?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太伯庙

古公亶父:传位给姬昌的顾虑

祖父古公亶父的志向是——夺取政权、取代商朝。他通过观察,认为小儿子季历最贤明,孙子姬昌更有圣人瑞相,将来成大业就在孙子身上(呵呵,看得好准)。

而且话里话外,古公亶父总是称赞季历和孙子姬昌。老人家曾对人说:“我们家将来能成就大业,我看我的孙儿姬昌就行。”言下之意,打算将来把位子传给姬昌。

但是,嫡长子继承制这道坎儿怎么迈过去?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嫡长子继承制示意图

嫡长子继承制,是在商朝的帝王康丁上台后确立的,大约在公元前1130年左右。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君王和诸侯去世后,位子和财产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君王和诸侯活着时确定接班人,并着力培养,将来好继承大业。这是我国宗法制度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保证政权有序交接,防止发生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窝里斗的事。这个制度从诞生时候起,基本上延续到清朝灭亡。当然有些特例除外,此不赘述。

古公亶父虽然属于诸侯,雄霸一方,但仍是商朝臣子,应按游戏规则办事。否则,会引起朝廷怪罪甚至征伐。

那么,是不是太伯不够优秀呢?不是。太伯平日帮助父亲治理西岐、征伐四方,德才兼备,深得人心。肯定是古公亶父断定季历父子比太伯更优秀,为了成就大事,才打算不拘常理。

可是,姬昌的父亲——季历不是嫡长子,没有继承权;姬昌的大伯——太伯才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而且姬昌的二伯父仲雍也在,怎么可能轮到季历接班?季历不能接班,姬昌是铁定不能接班。

怎么办?古公亶父陷入矛盾中。后来,老人家病重,决定接班人的事已经刻不容缓了。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太伯与仲雍奔吴

太伯三让国 千古传美谈

大儿子太伯是个明白人,看透了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出现兄弟争位的残酷局面,太伯决定跟二弟仲雍离开西岐,给小弟季历和侄儿姬昌腾位子。因此,出现了太伯三次让国之举。

第一次让国

太伯和仲雍对家里人撒谎,说要去衡山给父亲采药治病,就离开西岐,把即位的机会让给弟弟季历。

第二次让国

很快,太伯和仲雍接到父亲去世噩耗,遂回家奔丧。这时,季历和众臣请大哥太伯即位,但是太伯不肯,季历只好继位。处理完父亲丧事后,太伯和弟弟仲雍再次离开西岐,远走他乡,到江南无锡住下来,创建了吴国。

第三次让国

季历即位后,继承父亲遗志,把西岐治理得更加强盛,诸侯们纷纷归附。季历又率部队攻伐其他部落,扩大了地盘。商王朝害怕其尾大不掉,就把季历囚禁起来杀害了。于是,大哥太伯、二哥仲雍又回来给弟弟奔丧。侄子姬昌和群臣再次劝说太伯即位,但太伯还是拒绝。后来,太伯回到吴国,索性和当地人一样断发纹身,表示永绝不再有即位之心。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断发纹身(文物)

为什么当地人要断发纹身呢?

据《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纹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所以,当地人断发纹身,既有实用性,也有图腾崇拜的因素。后来,断发纹身就成为一种族群标志。总之,这习俗跟汉族绝不相同——汉族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太伯与仲雍断发纹身,就是要下决定心彻底融入当地风俗中去。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纹其身,以像龙子

谦让成人之美 也成己之事

太伯三次让国,成全了一个周王朝,还开创了一个大吴国。

姬昌即位后,真没有让先祖失望,把西岐治理得更加强大。在武王伐纣之前,周的疆土已经占到天下三分之二,且人心归附,贤人及诸侯来投。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姜尚(剧照)

礼让之风已经在民间兴起,《史记》说“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意思是说,农民都把田地界限往自己这边挪,恐怕占了别人地盘;民风淳朴,走路时遇到长者,都退到路旁避让。再后来,武王夺取了天下,建立周朝。

太伯则和仲雍一起建立了勾吴(吴国),他们带去先进的农耕技术,教给人民养蚕、种稻;他们带领人民兴修水利,挖掘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

太伯去世后,又把王位让给了弟弟仲雍。在这兄弟俩的治理下,原本落后的江南地区逐渐富庶起来,人民非常拥戴他们。

太伯死后,百姓举国举哀,为他披麻戴孝。据说,后来这个丧葬风俗即源于此。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伯渎河

【鲁直微言】

太伯三次让位,可谓高风亮节。孔子称赞说:“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太伯和仲雍从西岐走几千里路到荆蛮之地去,绝不是图虚名,是真让国。这种谦让,绝不是孔融让梨所能比拟。

在继承王位面前,试问有几人能禁得住诱惑?反之,在这种诱惑面前仍坚辞不就的人,得有多么宽广的胸坏?俗话说:“吃亏是福。”太伯之举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这一让,成就了别人;他这一让,造就了自己。

古人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点,自有余味。”

古人用言行告诉我们:不该争的,一定不要争;该让的,一定要让。

这,才是处世的智慧。

周朝之主本应他做,为何天下归了周文王?揭开吴太伯让位之谜

无锡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