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TAC膜,偏光片的重要組成部分

TAC(Triacetate cellulose)膜即三醋酸纖維薄膜,是由粉狀TAC顆粒經溶解、過濾、塑化、注模成型、乾燥等工序處理後得到的薄膜,具有優良的光均勻性、透明性、耐酸鹼和耐紫外線性能。(來源:化工最有料;ID:XM-ZYL)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TAC薄膜製造工藝

TAC薄膜的製作方法,有壓延法(Calendar)、溶融壓出法,溶液制膜法等。一般都是使用溶液制膜法,其程序是在TAC薄片屑,添加混合溶媒和可塑劑,並使用其溶解的溶液經過過慮,再其使其覆蓋鏡面之鼓面和板面上,求次是在乾燥區域進行乾燥和搬送,並使其由支稱體的表面剝離而捲曲包裝。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TAC膜製備工藝流程

偏光片生產所使用的TAC薄膜,品質要求極高,要求通過控制生產過程的各種參數,使最終產品達到較高的平整度、優良的力學性能和光學性能,整個生產過程對工藝的控制能力要求極高。

目前市場上常用的TAC薄膜厚度規格有40μm、50μm、57μm、80μm等,其中以50μm和80μm規格的TAC薄膜最為主流。

▶▷TAC膜種類

偏光片生產所用的TAC膜大致可分兩類,即光板TAC膜(應用於偏光片內層)和TAC功能膜(應用於偏光片最外層)。其中,光板TAC膜是指未經過任何表面處理或附加膜層的TAC基膜;TAC功能膜是指通過塗布、濺射等表面處理方式進行處理後擁有不同功能的TAC膜。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偏光片的基本結構

按照最終的使用目的,常見的表面處理方式包括:防眩處理(AG)、防眩+低反射處理(AG+LR)、透明硬化+低反射處理(CHC+LR)、透明硬化處理(CHC)、防反射處理(AR)等。

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可滿足不同終端的應用需求,例如CHC處理多用於可觸摸的移動電子設備上等。目前上述表面處理已被廣泛用於各類電子產品。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TAC膜表面處理方式分類;來源:顯示世界,最有料

TAC膜市場分析

偏光片是液晶顯示器重要材料之一,是將聚乙烯醇(PVA)拉伸膜和醋酸纖維素膜(TAC)經多次複合、拉伸、塗布等工藝製成的一種複合材料,可實現液晶顯示高亮度、高對比度特性,已廣泛應用於電腦屏幕、電視屏幕、及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

TFT面板用偏光片的主要光學膜包括:TAC膜(支撐層)、PVA膜(偏光層)、AG膜(防眩層)、LR/AR(低反射/不反射層)、PSA(粘著層)、保護層、WVDLC光學補償膜。在生產偏光片所需的各膜層中,TAC膜和PVA膜是最主要的膜層,分別佔到偏光片原材料成本的54%和17%。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偏光片成本佔比;來源:方正證券研究所,最有料

近年來,隨著移動電子設備的持續增長,全球TFT-LCD偏光片的需求也逐步增加。而TAC膜是TFT-LCD偏光片的主要材料,需求量也隨之增加。

據統計,全球偏光片市場面積需求已從2014年的3.91億平方米,增至2017年的4.57億平米。預計2019年突破5億平米,年複合增長率為6.28%。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2014-2019年全球偏光片及TAC薄膜市場需求;來源:三利譜招股書,最有料

根據每平方米TFT-LCD偏光片約消耗2平方米TAC薄膜(1片偏光片需2張TAC膜)來計算,2017年全球TAC膜的需求量約為9億平方米;預計至2019年,全球TAC膜的需求量將分別達到約10億平方米。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2014-2018年中國TAC膜需求量估算;來源:方正證券研究所,最有料

在TFT-LCD面板市場的帶動下,中國TAC膜需求量保持穩步增長。2014年中國TAC膜的需求量為1.47億平方米,預計2018年將到3.7億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為28.07%。

從TAC 膜的需求增速來看,國內需求增速遠超世界水平,然而,國內70%-80%的市場被日韓企業壟斷。其中:

▶▷日本Fujifilm(富士寫真)為全球TAC薄膜龍頭,擁有雄厚的TAC 膜技術積累,共擁有17條生產線,年產能達為8.2億平方米,佔全球產能的55%以上;

▶▷日本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達)TAC膜產能達到3億平方米,佔全世界產能的20%以上。

兩家日企合計佔據全球TAC產能的75%。德國、臺灣廠商包括國內的樂凱也在做TAC膜,但出貨量很少。

打破TAC薄膜困局,中國企業或異軍突起

▲TAC膜產能分佈;來源:方正證券研究所,最有料

全球TAC膜主要生產商

▶▷日本主要的TAC薄膜企業

1、富士寫真(Fujifilm)

日本富士寫真為富士財團旗下子公司,為全球TAC薄膜龍頭,擁有雄厚的TAC膜技術積累。於日本國內擁有3座TAC薄膜生產據點,分別為富士寫真九州、神奈川工廠足柄廠房以及FUJIFILM Opto Materials。

一共擁有17條生產線,年產能達為8.2億平方米,約佔全球產能的55%。

2、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

日本柯尼卡株式會社於2000年正式開展偏光片用TAC生產,2003年與美能達株式會社合併成立柯尼卡美能達株式會社,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為全球TAC薄膜主要供應商。

擁有8條生產線產能約3億平方米,約佔全球產能的20%。

3、Zeon瑞翁

日本瑞翁化工株式會社創建於1950年,生產經營產品包括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合成乳膠、各種化學成品、生物化學制品、電子機能材料、及化工技術銷售。

產能:7500萬平方米,約佔全球產能的5%

▶▷韓國主要的TAC薄膜企業

1、曉星

韓國曉星株式會社創建於1957年,是韓國七大綜合商社之一,目前以化工、纖維、重工業、貿易、情報等五個領域為核心產業。

產能:1.1億平方米,約佔全球產能的7%。

2、SKI

韓國SKI集團成立於1987年,SK集團為其第一大股東。據SK能源消息,SKI從2012年開始,投入2016億韓元,在忠北曾坪產業基地建設TAC薄膜生產線。

▶▷

中國主要的TAC薄膜企業

1、達輝光電(臺灣)

達輝光電(Tacbright)隸屬於臺灣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成員。

新纖公司創建於1967年,由東麗株式會社與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參與投資建立,主要從事化纖、塑料、光電薄膜材料的生產和銷售。

2006年6月新纖併購德國LOFO公司,取得TAC光學薄膜製作技術,並在臺灣成立達輝光電公司與設廠。

產能:8000萬平方米

2、新綸科技

深圳市新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主營光學膜等產品。

從2010年起即開始為“住友化學株式會社”生產TAC功能膜產品;2015年12月,與日本東山簽訂合作協議,獲得對方TAC膜表面處理的相關技術、品牌使用權利,及進出口權利;並募資18億,進軍TAC生產領域。

TAC膜塗布項目投資約15億元,規劃建設11條塗布線,設計產能約9000萬平方米/年,計劃2017年底投產,產能釋放將在2018-2020年。

3、樂凱

樂凱集團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始建於1958年,前身是新中國第一個膠片廠——保定電影膠片製造廠。主營膜材料及塗層材料、印刷材料。

早在2005年,樂凱便投資1.4億開建TAC薄膜產線,技術團隊來自日本柯達。2011年再次投資3.5億元建TAC膜二期生產線。但遺憾的是,至今仍只有零星的TAC膜相關專利申請,卻不見樂凱TFT-LCD使用的TAC產品銷售。

4、東氟塑料

浙江東氟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於2007年由四達氟塑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立,2015年11月簽下TAC光學薄膜項目,技術來源不詳,總投資約10.1億元,TAC光學薄膜年產能1億平方米。

5、海林投資

海林投資成立於2005年,是中國領先的綜合性資產管理集團。2016年,海林投資在江蘇蘇州和浙江衢州以“基金+產業+園區”的三位一體模式分別合作佈局了半導體產業及TAC光學膜產業。

其中,TAC光學膜項目總投資10.1億元,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TAC光學薄膜生產基地,大大提升我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